推进工旅融合发展为旅游产业化强链

2021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旅游产业链,优化旅游发展布局结构,整合跨区域资源要素,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发展。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并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作为当前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工旅融合是旅游业与工业融合发展中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业态模式,具有需求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不但可以为贵州旅游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也可为工业转型升级找到新的突破口;不仅可以为贵州旅游产业化强链,也可为新型工业化延链。

工旅融合是贵州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的重要推手。“十三五”时期,贵州已进入旅游产业高速增长时期,跻身全国旅游大省的行列,但在旅游高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伴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门票经济”已经无法支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旅游接待设施、管理和服务跟不上井喷式增长尤其是季节性爆发的节奏,旅游商品种类开发不能与贵州丰富资源禀赋相匹配,制约了旅游强省的发展。事实上,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不应局限于其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的作用,旅游经济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更重要的是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和作用,也是旅游强省应该赋予的深刻内涵。旅游业可以说是当前各类服务业发展中服务标准和管理最为系统领先的领域,在服务型经济发展和服务型社会建设中,旅游业是基础性产业,不仅要引领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型城镇化、拥抱信息化、放大生态化、融合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将消费和生产融为一体,成为推动构建适应全面小康生活的黏合剂。

工旅融合为提档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赋能。从“十三五”时期入黔游客消费结构看,游客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4项的支出占比超过10%,购物支出占比最高达28.1%,旅游业带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文化旅游和体育娱乐方面的支出依然只有1.9%和3.7%。尽管游客的购物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最大,但是从各类旅游商品供给情况看,本地特色商品供给不足而且价值较低。工旅融合发展事实上是旅游业同工业制造、工业文化的融合。一方面,旅游与工业遗址、传统制造工艺和现代化制造业的融合,能够体现多样化的工业文化和其动态发展的过程。把承载着工业文明记忆的历史遗迹和传承着民族文化记忆的传统工艺赋予旅游功能,不仅能丰富旅游业态,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工业制造可以为丰富旅游业态、满足游客购物需求、提供多样性餐饮、住宿、交通和娱乐服务提供产品制造基础,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科技赋能和装备赋能。结合新型工业化,依托贵州现有的装备制造业门类和小商品生产企业,分类布局山地旅游装备制造企业和旅游商品、医药保健品和农特产品产业园区,大力推动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不断引进国内外旅游装备技术和企业,积极鼓励旅游装备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

工旅融合为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化强链、延链。针对贵州旅游产业链存在的现状,对高端旅游装备重点突破。鼓励引进或合作开发低空旅游飞行器、观光缆车、观光小火车、索道、旅游房车、旅游越野车、旅游观光清洁能源汽车、景区电瓶车、旅游自行车、高科技游乐设施和旅游抢险救灾等先进山地旅游装备,通过对整机产品的总装,带动核心零部件、配套产品以及服务体系的发展,围绕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体系。对户外运动装备要提升品质。对包括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所需的旅游装备用品和保健防护用品要控制原材料质量和性能,提升产品制造工艺稳定性和生产设备性能,完善全流程质量检测体系;培养龙头企业、打造本土品牌,提升资源集中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依靠产品质量和品质打出知名度,培育在行业中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对基础设施装备要全面推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产品的档次和信息化水平,为智慧旅游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装备支撑,如汇集各方信息和服务的自助导游系统装备,各类景区交通监控、导航设备以及智能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理设备。对旅游工艺品、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纪念品、各类宾馆饭店用品要提高设计水平。加快汇聚国内外创意设计资源,深度融合制造与创意,加速传统代工生产模式向自主设计、自有品牌转型,做大做强数字内容、工业设计、文化传媒、动漫游戏、音乐创作、创意产品研发等高端和新兴文化业态。支持提升包装创意设计等设计能力,培育国内领先的创意包装印刷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蒋莉莉,作者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本文为省社科院创新工程高端人才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903 字。

转载请注明: 推进工旅融合发展为旅游产业化强链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