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上文:豫东平原归德城东三十五里处,有一古寺,名曰:白衣。
原寺坐北朝南,位于杨都司楼南门之里。此村溯源于清雍正年间,为朝廷重臣大武官杨都司所建。从此枝繁叶茂,繁衍至今。至清末民初,兵匪四起,乱象丛生。为防匪患,全村老少精诚一致,筑墙凿壕,造就了方圆数十里内唯一一农家大寨。寨子墙高两丈二,宽八尺三寸,沟一丈六,设有四桥,四门,土炮,洋枪,以及民团编制。可谓固若金汤,惠及方圆几十里乡邻。
相传,巳年某月,乡里疫情四起,波及甚广。此时,有一白衣老妇挖草煮汤,布施众人,得此汤药者无不痊愈。正当人人喜泣,家家欢庆之时,白衣天使飘然而去。为念仙姑恩惠,乡人众筹修建了白衣大寺以做纪念之意。
建寺之初,气势如虹。有大殿两层,东西廊坊,僧居香舍,旗矗鼎立。吊角门楼磨砖对缝,主殿之内雕梁画栋。至庙门开始,雄狮对望,天王互守,古碑林立,石刻秀丽。主殿之内,雕塑精美,道场肃穆。白衣菩萨慈心佛面,宝殿之中,如来弘法,罗汉逞雄。左有观音大士普度众生,右有地藏菩萨六道轮回。加上寺内奇花异草,香气袅袅。正所谓:红尘纷扰百千秽,白衣寺内永如春。
据乡间传闻,为筹建寺之资,大善人张居士赤脚踏雪,百里化缘。此举感天动地,神仙下凡。相传,在建东廊坊之时,来一脏乞。挎一篮,拥一墨,守一斧,自称鲁班传人,引得众工匠掩面而笑,不以为然。按旧行之规,同行之辈有访,起居饮食有待。三日之后,脏乞不翼而飞。留下废料木桩数口,有好事者蹬之相讽,木桩如雷轰鸣,四分五裂。众匠近前一看,大为惊叹。木桩之内,细档精雕,圆轴扁面,无所不包,且恰到好处。众人方知先祖鲁班降世,无不焚香布供,顶礼膜拜。因此,整个寺院建筑,为东廊坊最为玲珑精妙,传为佳话。
十年动荡之际,华夏大地人祸横行。此间,白衣大寺以及古寨惨遭摧残,仅存石狮两座,墨守故土,日夜哭泣。改革开放之后,文明之灯又燃,白衣寺才得以重建。在父老乡亲的共同努力之下,历经二十多载春夏秋冬,日积月累,白衣寺稍复旧貌,如今是村里一处中老年人不错的休闲,娱乐场所。可惜古寨几乎全部被毁,仅留东南一隅还残存有一点残根败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