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11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举办防治疫病中医古籍展示活动,晒出了数本清代时期的防治疫病的中医古籍原本,其中包括了抗击新冠肺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并向社会发出了关注、保护古籍的呼吁。
中医古籍蕴含现代防疫方法
不久前,“网红医生”张文宏建议大家多喝水、多吃鸡蛋、多喝牛奶、多吃水果。
其实,这一说法在中医古籍中同样得到印证。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正教授说,《温疫论》提出“本气充满,邪不易入”,书中举例说“三人冒雾早行,饥饿者死,饮酒者病,饱食者不病”,这些实际上与现在讲的要摄入足够蛋白质、提高免疫力道理相似。
1642年,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吴有性撰写了《温疫论》,它是我国第一部治疗瘟疫的专著,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温疫论》中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温疫论》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瘟疫的有效方剂,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指南中,达原饮用于轻型的湿热蕴肺证。其中槟榔、草果、厚朴三药,更是广泛应用于新冠肺炎轻型(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普通型(寒湿阻肺证)处方中。
战疫中,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发挥了不小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被用于临床治疗确诊病例的清肺排毒汤就来自于此。该方由书中四个方子组成,即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射干麻黄汤加味组成,前三方来自《伤寒论》,后一方来自《金匮要略》。
中医对瘟疫的记载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传染病是古代中医关注的一大领域。《鼠疫汇编》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鼠疫专著,系统总结了此前岭南医家论治鼠疫的经验,确立了三焦分治原则,活用解毒活血汤加减治疗鼠疫,并结合针刺诸法,疗效确切,有功于岭南生民者甚著。
寄存服务,为中医古籍保护开辟新道路
2011年10月19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被批准为广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馆藏线装书3225部22833册,三级以上(含三级)132部,1301册。其中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善本共6部;入选《广东省珍贵古籍名录》的善本共78部;《汪石山医书八种》(明嘉靖元年(1522)至明崇祯六年(1633)祁门朴墅汪氏祠堂汇刻本)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张正介绍,展示防治疫病中医珍贵古籍,一是希望大家树立中医药自信,二是呼吁市民捐赠或寄存古籍到图书馆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充实古籍馆藏,近年来通过捐赠、古籍寄存等方式,有效吸纳民间收藏,在增加馆藏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了对民间古籍的有效保护。”
图书馆开放古籍寄存服务,为古籍保护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引起社会对民间收藏中医典籍的重视。张正说,2018年以来,图书馆接受到私人捐赠的中医古籍共四批150册。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是广东省内首家接受古籍寄存的图书馆,拥有良好的收藏条件和专业古籍修复技术。2016年,完成广东省首例古籍寄存签约,使私人藏书家秦启明收藏的40部236册古籍寄存于本馆,同时捐赠了155册民国图书。2019年,秦笙先生再次向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捐赠109册私人藏书,其中包括10种线装古籍,共21册。
【记者】黄锦辉
【通讯员】孟楠 廖晓健
【作者】 黄锦辉
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