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6月设立以来,科创板已经走过一周年。在过去的一周年里,科创板在创新中前行,在变革中成长,交出了一份符合设立初衷的年度成绩单。在科创板的先驱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还在提速,不论是基础制度、对外开放,还是从严监管,都在不断变革,且日趋成熟。为此,创业邦推出“科创板一周年”系列,探寻科创板一周年背后的故事,解读资本市场的发展脉络和未来动向。
文|沉舟
编辑|及轶嵘Carly
摄影|黄甦
图片设计|李斌才
天上星河斗转,人间当击长空。
卫星互联网持续焕发生命力。
6月23日,随着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北斗BD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部署全面完成。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救灾减灾等领域,并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88066.SH,以下简称“航天宏图”)是国内遥感应用领域龙头企业和北斗卫星系统领先开发商,核心产品全面国产化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PIE,目前已面向气象、海洋、水利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提供服务与支持。
北斗全球组网将为航天宏图的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2019年7月22日,航天宏图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遥感卫星第一股”。
航天宏图发行价格为17.25元/股,上市前3日累计实现了186.38%的涨幅,成为那段时间科创板涨幅冠军。一年后,航天宏图的股价已经上涨到超53元,总市值逾89亿元。
航天宏图创始人、董事长王宇翔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表示,在二级市场受到认可的原因在于公司把握产品和商业模式的逻辑。
“航天宏图是做卫星应用起家的,具有很强的应用基因,始终将如何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痛点放在第一位。同时,随着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和商业航天的不断发展,遥感数据大量增多,不断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
从一无所有到商业落地
航天宏图创始人王宇翔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并入选了国家“万人计划”。
学院派出身的王宇翔,是怎么产生创立航天宏图这一想法的?
王宇翔回忆,读书期间,处理遥感影像的工具基本上是国外软件,国外软件难以针对需求快速迭代。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和测绘院也仅在研究某方面产品,遥感影像软件仅是一个工具,缺乏软件设计思维,难以实现产品化。
“当时我就认为我们一定要打造一款国产的遥感影像处理软件,也是抱着这样的情怀,开始了创业之路。”
2008年1月,航天宏图成立,所做的第一个项目是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的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项目。
彼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PIE第一代产品也孕育而生,PIE英文全称是“PixelInformationExpert”,译为数据处理专家,历经十余年的发展,PIE的部分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2019年召开的地球观测组织(GEO)部长级峰会上,得到了国家的对外推荐。
而创业初期的困境,是每一个创业公司都会面对的问题。
王宇翔告诉创业邦:“最初的时候航天宏图只有几个人,当时没钱、没资源,有时候工资都无法发放,员工的心态也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放弃可能是种解脱,但如果想做出点成绩、想打造咱们中国人自己的遥感软件,只能咬牙坚持。”
王宇翔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资金紧张的时候去融资、抵押房子去贷款,为了留住核心员工,我们设立了持股平台,为了使客户满意,不断地优化升级我们的产品,提升竞争力。”
从结果来看,似乎一切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随着国家卫星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出台,遥感、北斗卫星发射数量不断增加,公司业务持续向好,又赶上科创板这个机会,如今公司的业务、人才、资金已经实现良性循环。
从项目制向SaaS服务模式转型
航天宏图成为科创板为数不多的同步增收又增利的公司之一。
年报显示,航天宏图2019年实现营收6.01亿元,同比增长42.01%;实现归母净利润8352万元,同比增长31.33%。
对于营收和净利的增长,王宇翔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第一是外部因素,国家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和近几年商业航天领域的高速发展,催生出更多的卫星应用市场空间;第二是公司本身的发展模式和销售模式。
创业邦了解到,航天宏图与很多公司不同的是,其拥有自主开发的卫星数据应用处理软件平台PIE,现已更新至第六代版本,通过采取“PIE平台+行业”的发展方式,可以快速地进入卫星应用的不同领域,省去很多二次开发成本,这也是公司涉及行业多,但毛利率能保持55%左右的主要原因。
在销售模式上,航天宏图在全国主要城市都设立分支机构。“通过将部委级的成熟应用成果向地方推广,目前也取得很好的效果,2019年度公司京外客户贡献收入2.1亿元,占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鉴于行业的特殊性,航天宏图目前卫星应用主要集中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客户也主要为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军工单位。
不过,从2018年开始,航天宏图开始拓展商业化应用,如通过遥感技术进行输电线路的火点监测、农作物长势监测等,该类业务主要面向企业级客户市场,这块业务增速比较喜人,由2018年的两个客户,600多万元的合同额,增长到23个客户,近1600万元的合同额。
对于目前的产品布局,王宇翔表示,随着当前遥感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公司技术壁垒的不断增强,针对遥感应用市场,公司采取三方面布局:
首先,不断拓宽遥感应用边界,开拓新的应用市场,由早期的对地观测到对海洋、对天空、对太空的观测;其次,不断增强不同遥感数据源的解译能力,将光学、雷达、高光谱等多源数据融合应用,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最后,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加强云服务建设。
在商业模式上,航天宏图还依托云计算技术对PIE进行云化改造,构建了遥感云服务平台,希望实现从单纯项目制交付向“软件即服务”的SaaS模式转变。
具体来说,航天宏图的云服务平台能够融合遥感、北斗、物联网等多源感知数据,可提供以监测、预测、分析为一体的快速、定量、准确的业务化流程服务,通过“云+端”场景化应用,为行业客户提供山火监测、大气污染监测、种植规划、病虫害防治指导等数据支持和管理服务。
公司2018年逐步拓展云服务业务,客户数已由2018年的2个增长至2019年的20多个。
资本助力成长
对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公司来说,资产管理能力一直是公司管理的关键指标之一。
创业邦了解到,航天宏图资产负债率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偿债压力较小。
据同花顺数据,2016-2019年,航天宏图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2.97%、26.23%、38.54%、21.03%。
对比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同期,北斗星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0.40%、31.24%、35.10%、41.45%;中科星图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4.77%、66.96%、53.35%、52.96%。
那么,航天宏图是如何做到的?
王宇翔解释,公司负债率较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司属于纯软件行业,不涉及硬件生产制造,属于轻资产类型,无需大量资金投入到生产设备、原材料采购中去,主要成本为人员工资,资金压力较小,借贷不多;二是,公司2019年7月通过上市融资,现金方面得到很大保障,净资产也明显增加,偿债能力提升明显。
除了现金流方面,上市还为航天宏图带来哪些影响?王宇翔认为,上市对企业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首先是资金的支持和融资渠道的拓宽。公司通过上市融资,解决了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问题,公司可以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和营销网络建设。
其次是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上市后,公司被更多人了解和信任。上市为公司获得项目带来很好的背书。
最后是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作为一个公众公司,任何行为都要受到公众的监督,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才能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谈到未来的发展,王宇翔认为,科技企业的最大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水平。
“未来,航天宏图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壁垒和产品能力,更好地支撑业务发展;同时,公司将继续加大营销网络建设,深耕遥感应用市场,并逐步向海外市场拓展,不断提升自身市场空间和市场占有率。”
伴随资本的进入,遥感卫星第一股在加速前进。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