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只是程序,是中立的,它的善恶由背后的人操纵。强化对算法的监管,就是要明确算法不能逾越的法律红线,明确算法侵权后的追责和补偿办法,让监管的触角精确地指向算法背后该负责的人
文 | 南辰
日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议题之一是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会议强调,要把握平台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明确规则,划清底线,加强监管,规范秩序,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内和国际,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在笔者看来,不管是方兴未艾的网约车平台,还是风生水起的外卖送餐平台,相关部门都亟待补上“算法监管”的短板,要给平台算法立好规矩,标出红线,同时按照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的精神,加快健全平台经济法律法规,及时弥补规则空白和管理漏洞,加强数据产权制度建设,强化平台企业数据安全责任。
以货拉拉为例,最近长沙一起用户跳车死亡悲剧,暴露出同城网络货运平台长期游走于监管灰色地带的尴尬——为何车内没有监控设备,偏航为何没有预警,为何人货混载……所有这些疑问,都指向货拉拉内部监管责任缺失,这是涉案司机无法独自承担的责任。
梳理平台监管责任之外,还应当意识到,相关监管部门也应亡羊补牢,加强对货拉拉等平台的外部监管。不能以保护业态创新为借口,放松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更不能漠视平台经济野蛮生长、养痈贻患。
在加强对平台经济监管的过程中,如何强化“算法监管”是个关键的新课题。
举例来说,以往,市场监管人员的监管重点往往是秤准不准、货真不真、退换修保障如何落实到位等传统的公平交易要素。而今,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了平台经济狂飙突进,看不见摸不着的算法隐藏背后,揩油损害消费者和员工权益。
例如,近期上海市消保委开展的一项比较试验显示,超半数网约车多算公里数。网约车订单计费不准,与预估或经验存在偏差,成为不少消费者的烦心事。网约车计费与平台算法紧密关联。过去,有的不良出租车司机绕路或利用计价器“弹弦子”揩消费者的油,如今,网约车多计费穿上了算法外衣,更具隐蔽性,普通大众很难发觉。
此外,据媒体报道,来自复旦大学一研究团队的一项社会调研表明,网约车还存在不同手机优惠金额不等的“看手机下菜碟”或杀熟现象,这些都需要监管部门扎紧对平台经济“算法监管”的笼子,保护好消费者权益。
强化对平台经济算法的监管,还能维护好平台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春节期间,饿了么骑手余先生爆料称,饿了么在春节每单补贴之外还推出了额外年终激励。骑手意想不到的是,饿了么在后期突然大幅度提高考核指标,让奖励成为悬在空中的胡萝卜。媒体曝光批评后,饿了么向骑手道歉并调整政策。
由此可见,平台作为掌握大数据和算法的一方,如果滥用算法考核和数据优势,员工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更可怕的是,在畸形算法的考核重压下,外卖骑手会无奈地频繁选择交通违法赶时间,或是超长加班透支健康;有的网约车司机在算法的重压下,心态也可能出现极端化趋势,给社会安全造成隐患。
强化对平台经济的“算法监管”,还可以维护好用户数据权益及隐私权,避免算法扮演“隐私小偷”的角色。当然,算法只是程序,它的善恶由背后的人操纵。强化对算法的监管,就是要明确算法不能逾越的法律红线,明确算法侵权后的追责和补偿办法,让监管的触角精确地指向算法背后该负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