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和小公司,老板思考的问题该不该有所不同。单纯看运营的话,个人觉得没啥不一样。比如在互联网行业,一个模型跑通了,复制出成千上万个,或者几亿个,就成巨头了。列席过大老板开的产品会,从用户体验切入,一个产品功能分几个步骤实现啊,吧啦吧啦。创业公司的产品会也是这么个开法。当然,实际上大老板们用在具体运营上的时间可能已经很少了,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这还算份内工作,此外还有监管部门沟通、各种站台、慈善、环保等等,很忙。这种忙,有的是老板个人兴趣,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能力越大(钱越多),责任越大”,这句话实际挺流氓的,我一企业家做好自己的公司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但这似乎是社会的“公序良俗”,大白话就是,大家就是这么觉得。就跟早年媒体天天盯着中石油、中国移动、工商银行这些巨头一样,除了是国企,再就是体量大、特有钱。
所以,一个企业家创业之初,很少真的觉得我一定能改变世界(口号可以这么喊),但公司真大到一定程度,社会就会把这个期望强加上去。当然,很多老板是自觉的,愿意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多回馈一些。比如扶贫、教育、环保、医疗。但这些其实远远不够,一家公司如何承担社会责任,谷歌有个提法叫“不作恶”。百度曾被媒体说成“无恶不作”。去年蚂蚁媒体闭门会我也问过井贤栋(也可能是胡晓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阿里是要做120年的公司。我相信蚂蚁老板是肺腑之言。实际上,一个企业做到行业巨头,已经没有外部力量能够约束它“作恶”了,更多是看公司的运营模型本身是不是所谓“善”的,有社会责任的。
如何理解这个“善”,光不做恶还不行,我矫情一点,是不是还要看这个巨头的商业模型,对这个国家的发展有没有推动,或者能不能让老百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科技硬实力方面,从我有限的视角看,几大互联网巨头们好像使不上劲儿。老百姓的生活方面,确实是越来越美好了,腾讯(微信、游戏)、头条系、快手、哔哩哔哩、趣头条啊,生活越来越开心。阿里、美团、京东、滴滴啊,生活越来越便利。真的特别特别好。但不知为何,我乐在其中时,脑子里会偶尔冒出一个词,“乐不思蜀”。
与此同时,你会看到互联网巨头们的竞争越来越“内卷”。国庆前看到文章说美团骑手被困在系统里,为了抢时间一年会有多少起交通事故。公司最快满足客户需求没毛病,但溢出的负效应是整个社会在承担。也许从大数据看,快一分钟就能获得多少新客,提升多少交易额,但从客户角度,这一分钟真的那么重要吗,对这个社会而言,似乎更没意义。这种低层次的激烈竞争,不能让行业进化到更高的阶段,这是一种内卷。
昨天,头条系明确不再给外部平台的带货直播倒流,开始收割用户。几大流量平台眼下进入了同一个战场,从流量到带货直播。这同样是同质化、内卷式竞争。
我还是说,尽力满足国民消费需求没毛病,从企业竞争角度看,这种竞争也没毛病。但从这是中国最优秀、体量最大的巨头公司群体的角度来看,就有毛病。就像茅台(600519),可以市值破万亿,但没人说茅台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而几大互联网巨头无疑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力量,是中国科技的引领力量,是中国经济体量最重要的构成之一。
去年一篇文章刷屏,说腾讯没有梦想,那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梦想是什么呢。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钱早已成为数字了,在中美超级大国竞争的关键时点上,能为这个国家的强大再做点什么,相信老板们各有自己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