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郭若梅
近期,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入围院士候选名单的消息在网上炸开了锅,有网友戏称其为“酱香型院士”,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落选院士的往事再次被提及。
实际上,这不是网友们第一次为屠呦呦鸣不平。每到院士评选时,她的名字都会被网友提起。甚至在2020年非院士评选年时,也出现了“屠呦呦因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没有足够的论文再度落选两院院士”的说法。
诺奖在手却没有获得国内院士称号,这让不少网友一直感到疑惑。但为何这位“三无”科学家能让大众为其牵肠挂肚十几年?
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
诺奖得主落选院士
近期,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入围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省候选人名单一事引起了巨大争议,有网友不禁质疑,继“烟草院士”之后出现了“茅台院士”,将来还可能出现“房院士”。
2021年2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工作人员回应称,王莉“现在还不是院士候选人”。据报道,王莉属于学术团体提名,距离当选至少还要闯过7关。
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 资料图
有网友戏谑道,如果说王莉是属于学术团体提名,那么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就属于“民间提名”。
据报道,十几年前的院士增选中,屠呦呦曾多次落选。
针对这种现象,评论员柏木钉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相比一些涉嫌造假、擅长公关、有权有钱的却顺利当选、风光无限的院士,屠呦呦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不善交际。
“两相比照,向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给公众造成了怎样的印象?是该检讨、改进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方法和程序的时候了。”柏木钉写道。
2011年8月22日,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时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撰写《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一文,呼吁国内重视一些做出了杰出贡献而未获适当认可的科学家,如屠呦呦、张亭栋。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 资料图
在饶毅看来,上述二人的贡献均值得诺贝尔奖。
2011年9月,未被选为院士的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风向标”——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以嘉奖其在1972年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因无院士头衔、无博士学位、无留洋经历,当时国内媒体报道将她称为“三无”科学家。
2015年,她不负众望,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荣誉伴随争议
2011年,屠呦呦收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时,争议却伴随荣誉而来。
有人认为青蒿素的发现应归功于“523”项目协作组,即参与“523”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的众多研究人员。屠呦呦个人是否可以代表集体获奖,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因为当年青蒿素类的研究涉及很多单位(特别在临床试验期间),只能以协作组的名义发表文章,但都注明参与单位,而没有注明具体参与人员。”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说。
针对这种质疑声,美国拉斯克奖评委们作了调查后,在一份正式的文件中声明,此次评奖的关键是三个“第一”: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入了“523”项目、第一个提取出了具有100%活性的青蒿素、第一个将青蒿素运用到临床并证实它有效。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疟疾研究室研究员苏新专说:“作为一个鼓励科学发现的奖项,拉斯克奖倾向于只授予最初始的发现者。”
《人民日报》也撰文称,科学研究不是“记工分式”的简单劳动,而是不折不扣的智力冒险。只有尊重“第一”、崇尚“首创”,才能激发更多的勇者不畏艰难,向着光辉的顶点执着攀登。
2015年10月,屠呦呦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奖或医学奖。颁奖词中介绍其为“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杀死疟疾寄生虫有显著疗效的科学家”。
这位时年85岁的科学家由此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但四年前的争议并没有停息。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查看军事医学科学院一些相关的非公开资料后,得出了结论: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因为,她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并证实了青蒿粗提物的高效抗疟作用。
参与过523项目的李英则认为,屠呦呦用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证明了青蒿的有效,是重要贡献,但屠呦呦对其他发明环节很难出力。
面对无休无止的争议,屠呦呦向媒体回应道:“青蒿素的事乱了,大家都要说是自己弄的,实际上这可能吗?科学就应该讲究实事求是的,所以呢我就不想再谈这些问题了,你要是信任的,就相信我的那本书(《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编辑注),那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这本书实事求是,是根据事实写的。”
宠辱不惊
人们光看见她获得一个又一个奖项,却鲜见她接受媒体采访。
2017年1月19日,屠呦呦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创造了两个历史记录,即:第一个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女性科学家;打破了最高科学技术奖一直授予院士的不成文惯例。
2019年1月14日,屠呦呦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候选人名单,其余三位候选人还有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及数学家艾伦·图灵。
最终屠呦呦虽未胜出,但她与那三位科学巨擘并列获提名,足见她的国际地位。
2019年9月17日,共和国勋章花落屠呦呦,以表彰她60多年来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实践和为人类健康做出的贡献。
载誉而归后,屠呦呦没有选择颐养天年,而是向目标又前进了一步,继续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把论文变成药”。
“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屠呦呦在2018年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就在获得“共和国勋章”一个月前,屠呦呦还带领团队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上取得了突破,治疗红斑狼疮的新双氢青蒿素片剂,最快或可于2026年前后获批上市。
作为起效最快的抗疟药,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成为全球抗疟的一线药物。
据统计,2000年至2015年间,全球可能患疟疾的人群发病率下降37%、疟疾患者死亡率下降60%,共挽救了620万人生命。
2018年,2.14亿个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疗程由国家疟疾防治规划提供,其中98%在世卫组织非洲地区。
【资料参考:时代周报、澎湃新闻、观察者网、南方人物周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