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流调)报告泄露事件在此轮疫情中备受关注。有媒体梳理发现,从去年11月以来,石家庄、成都、沈阳、杭州等地至少出现10起流调泄露事件,甚至还有泄露“疫情应对演练”流调报告的荒唐事。仅进入2021年,就已有3起此类事件公布。
流行病学调查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个人信息、社会关系、行动轨迹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找出涉疫风险点,及时中断病毒传播渠道,是疫情防控的重磅武器。可是,流行病学调查的信息涉及个人隐私,一旦泄露,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精神压力,而失去控制的网络暴力也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极大困扰。“那时手机被打爆,逼得我想跳楼”“我们是病毒的受害者,没想到又遭到了网络人肉这样的二次伤害,感觉精神已崩溃。”这样的事件一再发生,不仅仅暴露出我国数据保护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更值得引起足够警惕的是,如果密接者与确诊者对流调信息安全性产生怀疑,而选择不配合调查或隐瞒信息,会对疫情防控造成极大的隐患。
春节即将来临,疫情防控又面临新一轮考验,绝不能让流调信息安全破坏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如果说前期一些流调信息的泄露,是因为疫情突如其来,仓促应对出现失误可以理解。如今,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个人信息的采集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中。对于这类信息应尽快建立标准化管理流程,在统计、采集、汇总、披露的各个阶段严格管理,落实信息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并对泄露、丢失、滥用等情形严厉追责。
每个人都应当树立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才能防止手机变成“手雷”。只有守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线,才能让信息数据更好地服务于防疫大局。
(谭敏)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