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煤炭集团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骨干煤炭企业,位于内蒙古、陕西、山西能源富集区。该集团立足世界煤炭科技前沿,
神东煤炭集团30余年的发展历程就是持续创新的历程。从传统的煤矿设计,到采用平硐-斜井-立井联合开拓方式布置;从综采面全部引进进口设备,到8.8m超大采高工作面全套装备国产化;从艰苦、危险作业离不开人,到在用机器人21种、64台套,实现“无人则安”……神东人凭借科技创新,走出了通往世界一流示范矿井的“神东之路”。
提起神东创造的多项国内第一、世界第一,神东人充满自豪。
针对煤炭开采的多重难题,神东开发应用了新厚及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技术、坚硬厚煤层放顶煤技术、短壁机械化全部垮落法回采工艺技术等,提高了采煤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神东先后主导开发了5.5m、6.3m、7m、8m、8.8m一次采全高成套综采设备,引领煤炭超大采高重型装备的发展。
成绩的背后是神东人不懈的努力。神东煤炭集团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宋立兵介绍,从首次引进4.5m整套进口综采设备,到主导国产化开发5.5m、6.3m、7m、8m、8.8m一次采全高成套综采设备,看似“几十厘米”的进步,对装备的升级能力却是极大的考验。
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党政办副主任张云飞自豪地说,上湾煤矿8.8m超大采高工作面单刀产量3000吨,一周产量相当于一个小煤矿一年的产量。该工作面属世界最高的工作面,液压支架、运输机、辅运平硐等创多个国内、世界纪录。
“十三五”期间,神东发力智能化煤矿建设,掌握了3类智能采煤、2类智能掘进、5大类21种煤矿机器人、可视化远程控制和移动巡检等关键技术,
谈到神东的创新秘笈,神东副总经理贺海涛感言,神东的优势在于管理理念和执行力。
在走访中,神东坚定不移的创新信念和强大的创新执行力,在神东石圪台煤矿和上湾煤矿得到了鲜活的印证。
为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神东把目光投向开采难度大、过去放弃的薄煤层开采。今年7月,国内首套薄煤层等高式智能综采工作面在石圪台矿22上303-1面投入生产,该工作面长度253.4米,平均煤厚1.3m,设计采高1.4m,实现了无人作业。
这套装备引自波兰。而在应用中,进口装备也存在一些缺陷。为此,技术人员进行了七大项技术改造。
神东石圪台煤矿技术员范成介绍,比如,在转载机链轮和链条配合方式上的改造,使设备运转速度从4-6刀/天提高到16刀/天,工作面作业从传统的11人减少到只需5人。
在神东上湾选煤厂,智能化选煤厂的建设给人深刻印象。工艺管理员张新元介绍,
科学的管理体系,为神东持续创新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宋立兵介绍,神东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分三级:公司科技委员会、业务部门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同时,神东联合中国矿业大学、中煤科工集团等高校院所,组成了协同创新技术联盟研发体系。两个体系支撑着神东煤炭的科技创新。
在班组建设创新基地,全国劳动模范、补连塔煤矿培训组组长韩伟接受了访问。26年来,韩伟从一名普通装煤工人成长为公司级业务骨干,多次解决生产难题、打破生产记录。以韩伟命名的劳模工作室近三年完成专利11项,创造价值1.76亿元。
神东大柳塔煤矿总工程师陈苏社说,为了引进世界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探索集中生产指挥管控模式,
科技创新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以神东地下水资源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陈苏社便是该课题的主创人之一。
神东煤炭集团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是我国重度缺水地区。此前,煤矿生产用水要从地面的生活水厂抽到地下,井下的“水害”矿井水要抽到地上处理后外排——这一下一上不仅产生高额费用,更给缺水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水负荷。陈苏社带头研发了分布式地下水库技术,变“水害”为“水利”。利用超大工作面开采后留下的采空区,转移、储存岩层渗水和井下污水,通过自然净化和自然压差供水,实现地面净水零入井,地下污水零升井,全年节省支出9.3亿元。
这只是神东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回报社会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