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感是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感知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等同于汽车的“眼睛”。它可以自主获取汽车周围环境中各类障碍物与行驶区域信息,在驾驶员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将信号传递给预先紧急制动系统,为安全行驶保驾护航。
根据佐思产研的研究,2019年中国乘用车新车摄像头安装量约为2300万颗,同比增长11.7%,预计到2021年将增长到3180万颗,年均增长率约为49.3%。
在市场需求迅猛增长的大背景下,视觉摄像头在汽车上的应用也愈发多元化,包括DMS、CMS、单目、双目、夜视等各种产品形态,无形中扩大了汽车视觉的市场天花板。
创业邦近期接触的「中科慧眼」便是一家汽车视觉产业链上从事汽车视觉双目感知系统及配套产品的研发商,成立于2014年。
公司主要以车辆立体视觉解决方案的形式输出,通过前置、后置双目感知摄像头,赋予车辆预警、障碍物/行人探测、自主避障等AEBS(主动紧急制动)功能,使其预先计算即将发生的情况,在危险情况下紧急制动,规避损失。
中科慧眼百余人研发团队大部分来自于丰田汽车、中科院、微软中国等科研机构、企业科研人员和资深工程师。其中博、硕以上学位人员占比超过60%,具备独立的软硬件研发能力,目前已获得过百项自动驾驶、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创始人&CEO姜安为中科院自动化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环境所博士后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先后就职于中科院自动化所、诺基亚、微软移动;
联创&CTO崔峰为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工学博士,曾任职于三星电子、诺基亚、微软移动;
联创&COO孟然专注图像处理、机器视觉、视觉检测技术研发10余年,曾创办北京华夏视科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新三板挂牌)。
联创&COO孟然介绍,传统单目视觉相机主要基于识别技术,依赖数据样本库完成车辆或行人的分类识别,从而根据路障信息测算距离。
而双目视觉相机则是按照仿生视觉感知的方法,由左右两个摄像机同步成像,再利用实际场景中远近物体在左右相机中成像视觉差进行测距。近的路障,在左右相机中的成像位置差异较大,远的路障在左右相机中的成像位置差异比较小。
这种技术路径使得车辆既具有单目视觉的识别能力,又具有激光雷达点云的精确测距能力,识别距离更远、精度更高,不易受到复杂障碍物影响而产生干扰信息,同时在不规则障碍物识别过程中没有识别盲区。
“尽管单目视觉方案在单一硬件成本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但综合来看,双目视觉方案终端售价仅为单目方案的1.5倍,性价比远超激光雷达+单目视觉。”一位OEM客户表示。
基于此优势,后者现已成为匹配下游OEM的最佳解决方案。
不过,在庞大的蓝海市场中不乏博世、大陆、日立、奥托立夫、电装等国内外头部企业,竞争激烈。
在技术原理趋同的环境下,作为后入局者,中科慧眼如何打出差异化,从市场份额中分得一杯羹?
孟然表示,从商业化维度来看,中科慧眼相比国际头部玩家,具有天然的本土优势,对国内商用车及物流市场较为熟悉,除标准化服务外,现已启动定制化服务,能基于其身后的软硬件研发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与其并肩作战。
以危化品运输行业为例,针对不同车型的功能需求,中科慧眼解决方案可以就近、快速做出响应,这是国外厂商无法做到的。
从技术研发维度来看,公司已在2019年~2020年,将百万级别分辨率相机最远测距范围提升至120米,且保证误差小于3%。而行业内大部分水平只能做到100米以内测距。
“20米之差并非易事,主要难点在于对算法、镜头质量和像元分辨率的提升,以及对相机本身内外参不变性的优化,这需要公司具备配合度超高的团队和经验丰富的研发能力。”孟然告诉创业邦。
目前,围绕下游OEM所需,中科慧眼还打造了一套标准化业务模型:
①为自动驾驶车提供高质量高精度前装双目视觉模组;
②为公交车、货运车、轿车等商用车和乘用车提供基于双目视觉模组的前后装AEBS系统;
③为超高车辆(如城市公交、房车、轿运车、物流车)提供前后装双目视觉限高检测预警系统。
据透露,在中科慧眼2020年上半年营收中,AEBS系统业务占比最高,可达总营收额的90%以上。其双目视觉产品在商用车前后装市场的出货比例为3:7。
如今,中科慧眼不仅在商业化脚步上备受瞩目,在资本市场更是颇受认可。公司已先后完成多轮融资,资方分别为百度战投、联想创投、中关村发展集团、国金投资等多家一线机构。
未来,公司将持续在双目视觉领域内深耕易耨,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缩小与头部玩家的技术差距,撬开国际市场。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