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科院《2019年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引用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容量将在2020年达到71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在企业服务、机器人、医疗健康、金融等领域不断加码落地。
人工智能的应用,除了需要相关芯片充当底层硬件支持,还需要特殊的算法实现具体的功能。在上述企服、机器人、健康等各个行业的大量场景中,都存在着对算法的广泛需求。
引力互联创始人兼CEO夏东明向创业邦举了个例子:2017年某客户设计制造一款智能桌面学习辅助设备,通过屏幕集成教学资讯、学习问答等诸多功能,充当家庭场景下儿童学习入口。同时,客户希望实现监测小孩专注度功能,打造独特的市场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就需要特别的算法检测儿童的专注度,了解他们是否四处张望、坐姿是否正确。
这样的需求只是“冰山一角”,夏东明在业务运营过程中,接触了大概700多个团队,其中大量的人员有AI算法需求。如何能帮助他们对接到合适的算法,并最终落地呢?
于是,引力互联旗下的AI算法交易市场——“钛灵AI市场”应运而生。该平台定位于AI算法的交易,聚合了供需两端:有AI算法的需求企业可以发布需求、通过平台告知企业的目的和算法类型,或者购买现成的算法。而在算法开发企业一侧,则提供了发布、销售已有算法,承接需求、定制化开发算法的服务。
“钛灵AI市场”认为,现有AI相关市场中存在诸多痛点:
供给端的算法研究人员虽在各自领域深耕已久、有所建树,但是他们对市场和企业运营较为陌生,在营销上存在短板。对市场的陌生同时也就意味着对终端需求也相对不敏感,因此落地能力存在不足。并且,往往一个解决方案中,可能需要动用多个算法综合实现。因此,供给端开发的算法有待按照业务逻辑和需求捆绑整合。
对于AI算法需求企业来说,因为业内没有一个相对整合且透明的平台,找合适的算法成本较高,有时甚至没有合适的途径。
“钛灵AI市场”解决了供需两方的诸多问题。首先,“钛灵AI市场”是一个算法交易平台,使得双方快速高效对接。
其次,引力互联的核心成员中,既有AI算法科研背景,同时又具有对市场的洞察。因此能在技术和市场找到有效平衡点,一方面在算法领域有深入了解和掌握,知晓整个行业现状与难点、痛点,一方面能够理解用户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为专业且务实的服务。
同时,夏东明介绍到,“钛灵AI市场”拥有三个较大优势,从而在目前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一,算法丰富度较高。“钛灵AI市场”目前已有30余家AI算法企业、800多位个人开发者入驻,目前仍在积极引入更多AI算法,从而丰富品类,提供更多服务。
其二,“钛灵AI市场”对跨平台和跨芯片兼容性较强,支持主流的TensorFlow训练框架,并且同时支持Google、Intel、NVIDIA等AI芯片。而夏东明认为,目前市场上AI算法交易的情况较为受限于企业各自开发的算法框架。企业希望推广自身算法框架,因此他们的AI交易过程中指定包含的算法框架,其跨平台属性不足。目前整个交易市场中现存标准多且杂。
第三,“钛灵AI市场”在算法标准化与安全性上发力,具有较大优势。在标准化上,平台主要整合了上述TensorFlow训练框架算法,应用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框架,从而兼容最多的设备和算法。在安全上,平台交易的核心商品是AI算法文件,对于客户来说,文件是不是有病毒,有没有留下后门,会不会窃取用户的隐私等等诸多疑虑都值得审慎核实。因此,需要第三方机构来实施检测。而“钛灵AI市场”则对自身平台的每一个算法出具安全监测,从而保障用户使用安全,打消其疑虑。
据悉,引力互联旗下业务还包括承接Google芯片与开发板在大中华区的独家销售,目前已有近千万营收。“钛灵AI市场”在今年5月份开始启动项目,目前的盈利主要通过每笔交易抽取佣金实现,分档次抽取相应佣金,公司总体目标是2020年总营收达到1000万。
在团队上,CEO及创始人夏东明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曾就职于科大智能,2012年所创的烹烹科技以千万元价格被并购。研发主管与联合创始人邵帅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攻计算机视觉方向,曾就职于科大讯飞,参与自动驾驶与计算机视觉方向研发。公司总团队共有近20人。
下一步发展规划上,“钛灵AI市场”将持续深度挖掘更多消费类电子场景,开拓需求端应用,扩大公司销售面。在融资上,公司计划在2020年下半年完成天使轮融资,额度为150万美元或1000万人民币左右,释放不超过20%的股份。
文章图片来源于壹图网和引力互联,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