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唱吧和全民K歌,谁会是在线音乐市场的赢家?

由 慕容亦凝 发布于 科技

编辑导读:唱歌一直是经久不衰的娱乐方式,在高科技发展的现代社会 ,即使没有高质量的录音设备,也可以通过耳机和软件将歌声传遍网络。唱吧和全民K歌就是两款备受欢迎的唱歌软件,但是两者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你分享。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唱歌都会是一种永不褪色的大众娱乐形式。

对于歌者和听歌的人而言,一套听歌设备,一个可以释放自己音乐梦想的地方,一个可以让自己的歌声被更多人听到或者听到更多人歌声的平台,这些,对于那些爱好音乐的人而言,是温暖的避风所,也是孤独时的私人电台。

而对于某些人而言,人们的音乐梦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2012年之前,KTV还是音乐市场中的主导,通过提供具备了影音设备以及视唱空间的场所,KTV包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然而,随着人们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生活节奏加快,大型的KTV已经在脱离人们的生活。2012年5月,唱吧横空出世,标志着人们的娱乐生活正式从线下KTV时代向线上转型。

从唱吧首日开放注册开始,5天之内唱吧的注册量就冲到了苹果APP应用商店内的中国区第一名;一个月内,唱吧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百万级别;一年之内,唱吧的用户数量达到一亿之多,月活跃用户超过三千万。在互联网时代还未完全成熟的2012年,唱吧吃到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的第一波红利,率先进入了在线K歌的蓝海市场。

在唱吧的投资机构以及投资人名单上,星光熠熠,不仅包括了红杉中国、中信资本、金鼎资本、蓝驰创投等一系列知名投资机构,甚至包括了湖南卫视的三位当家主持人:何炅、汪涵以及谢娜。

只不过,时至今日,唱吧似乎在向资本们证明:他们错了。

今年一月,中信建投证券公开了唱吧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在创业板上市辅导的基本情况。这不是唱吧第一次谋求上市,事实上,2018年5月,中金公司就已经完成了对于唱吧在创业板上市的辅导工作,当时所有人都在等待唱吧在二级市场的新表现,但最终等来的却是唱吧进入沉默期。与此同时,唱吧的对手全民K歌却跟着腾讯音乐奔赴资本市场,成为了腾讯音乐最为赚钱的业务之一。

基于上述事件,本文将对唱吧和全民K歌的业务模式展开详解,揭露以下几个问题:为何曾经风光的唱吧如今却偃旗息鼓,即便谋求上市也鲜有人关注?全民K歌的横空出世又给唱吧带来了多大的打击?音乐+社交类的软件到底有没有未来?

一、做不好的社交盘

基本上所有的软件都想要做社交。

对于大部分的移动APP而言,有着社交基本盘就意味着具备了用户流量的绝佳入口。对于唱吧而言,起于社交,也败于社交。

2012年,从酷讯出走的陈华打造一款集K歌、连麦、弹唱、录唱、直播等功能为一体的音乐社群类软件,也就是唱吧,彼时,在线音乐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唱吧很快成为了绝大部分用户在线K歌的首选平台,陈华当时曾经表示:唱吧将围绕音乐社交去做一个中国甚至全世界最牛的音乐生态型公司。

只不过,风头正盛的唱吧忘记了一件事:唱吧最初的发展在一部分程度上依托了微信朋友圈的渠道裂变,而腾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业务领域,只要是依托于社交基本盘的,往往都能够做到后发先制。

2014年全民K歌的上线给了唱吧一个重重的打击,2016年,全民K歌的用户注册量就已经超过了3亿,凭借着微信和QQ的社交关系链,全民K歌快速崛起,根据《2020年中国在线K歌社交娱乐行业发展洞察白皮书》显示,全民K歌的月活量占据了在线K歌行业总数量的77%,登顶了移动K歌类APP的榜首。

凭借微信和QQ这两个社交软件产生的渠道裂变,背靠头条的音遇、背靠阿里的唱鸭以及背靠陌陌的织音,都难以在用户数量和月活量上和全民K歌相较量。

事实上,在线K歌类软件本身对于用户的意义来说只是单纯的K歌工具,然而认识到社交功能重要的软件们更多的将功能趋向于社交平台。因此,“社交”基本上贯穿了唱吧从头到尾。

在唱吧上,用户可以向朋友发送私信、组织粉丝群以及兴趣群。早期唱吧的这一战略增进了用户和唱吧之间的粘性,也提高了唱吧的月活。只不过,全民K歌在社交功能上更进一步,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再加上腾讯的流量扶持,在用户数量和月活上超过唱吧,并不奇怪。

二、吃不到的直播红利

唱吧并非输在社交基本盘,而是在于错失了转型良机。

无论是在线K歌、短视频还是直播,近年来,基本上大热的风口都是在当时抢占了用户注意力的风口。

通过观察各类短视频以及直播软件的招股书,我们不难发现,除去用户月活之外,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也是各类短视频软件展示在招股书上重要的一点。

实际上,日均使用时长和这些软件们的盈利结构不无关系。无论是抖音、快手还是B站,广告收入在它们的整体收入结构之中都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对于广告投放商来说,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越高,停留在这个软件中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浏览到广告,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一个软件具备1亿的月活量,但是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只有10秒,也就是说,用户打开了软件,但只是粗略使用或浏览了以下,随即离开。那么广告商在这个软件之中投放的广告有多少的几率被用户打开并且注意到,甚至是产生购买?而一个软件有着五千万的月活量,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却有1小时,那么此时用户浏览到广告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广告产品的购买几率。对于广告商而言,前者只有开屏广告能够作为投资对象,后者却可以进行大量的广告投放。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用户日平均使用时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用户粘性。当每一个软件都在尽自己可能夺取用户的注意力,谁能够获取更多的用户注意,谁就是最后赢家。

由于冲刺IPO分散了唱吧绝大部分注意力以及保守的策略,唱吧始终未将业务重心放在短视频以及直播之上。事实上,以唱吧作为工具+社交平台的调性,本来是有可能成为短视频和直播领域的头部玩家的。唱歌的大众娱乐属性,天然就具备着培养出头部KOL的可能。而“网红”和短视频、直播软件之间,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这些KOL崛起于平台的公域流量,再用自己的私域流量反哺平台,给平台带来话题、利润等一系列经济利益,所以绝大部分平台的算法机制都会更偏向于头部的KOL。

可惜的是,唱吧错失了这一部分红利,既没有培养出头部意见领袖,也没有让自己的直播业务成为直播市场中的领头羊。

三、线下KTV能否拯救唱吧?

困兽犹斗的唱吧在展开自救。

这场自救的方式在于:从线上到线下。

2014年,唱吧和麦颂KTV联合推出了唱吧麦颂;2017年,唱吧又投资了线下迷你KTV咪哒miniK,进军迷你KTV的市场。

确实,相对于传统的KTV,迷你KTV的单次消费价格更低,时间更短,充分利用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尤其是对于学生以及单身群体等不常出入传统KTV的人群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不像传统KTV有着固定的选址需求,迷你KTV可以分布在商场、超市、电玩城、地下通道、步行街等各个人流密集的地区,同时,迷你KTV的前期投资更小,投资回收期更短,对于企业的现金流影响较小。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线下迷你 KTV 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31.8 亿元,较 2016

年增长92.7%。2018年线下迷你KTV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至70.1亿元,增长率达120.4%,

实现市场的大爆发。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唱吧进入线下KTV的市场,一方面是将线上的影响力和线下的迷你KTV相结合,另一方面是在探索新的盈利方式。事实上,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情况下,线下渠道确实已经成为了娱乐行业的重要流量入口。

只不过,线上+线下,依旧还处在一个发展的新方向里,未来如何,暂不好说。

本文由 @互联网那些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