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源头 为产业植入强劲动力

短短一个来月,佛山高新区好事连连。

1月21日,被寄予“引领科技创新”厚望的佛山创新灯塔社区(以下简称灯塔社区)有了新进展。佛山高新区与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合作培育的灯塔社区储备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13个聚焦半导体、芯片领域的项目签约进入研究院孵化,待灯塔社区建完后优先入驻,助力高新区打造半导体产业集聚区。

在此之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克崧所领衔的佛山桃园先进制造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在佛山高新区正式挂牌。研究院不仅带来了技术,且下设企业与佛山本土产业实现了快速精准对接。

灯塔社区、研究院的建设,不仅是佛山高新区针对制造业难点、痛点,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新探索,更代表了其加快构建完备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源头培育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植入强劲的新动力。

新动向:引研究院解决产业痛点

研究院由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与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管理局、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三方共同建设。周克崧表示,将推进现代材料表面涂层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打造高端装备专用先进涂层产研创新示范平台,推动佛山高端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研究院的落地,在佛山企业界引起强烈的反响。有一位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忍不住给佛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潘东生发来信息,“研究院带来的技术,就是我们的技术刚需”!

制造业是佛山高新区的“拳头”产业,但其仍存在软肋:创新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层次低。“产业需求在哪?痛点、难点又在哪?只有解决这些关键点,才能推动产业升级。”潘东生说。因此,佛山高新区选择以本土产业需求为导向,引进创新平台,从源头服务产业的新路径。

随着与研究院密切接触,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烦恼”烟消云散。公司董事长陈敬财透露,现已有部分零部件用上研究院技术,进行小批量生产,效果很好。

除了周克崧团队,还有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纷至沓来的研究院,正成为佛山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新方向:补链,优化改革“后半篇文章”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佛山高新区正迈入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新阶段。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的打法是补链、强链,完善、建设集‘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潘东生说。

一年来,佛山高新区动作频频。灯塔社区将通过建设一批企业服务中心、研发总部、孵化平台、科研中心等高端载体,集聚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的重要极点。此外,千亩加速器、万亩产业园等重大载体建设项目均被列入重点计划。

佛山高新区的“补链”计划不来虚的。除了探索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切实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外,还明确做强智能成套设备、汽车整车与零部件、智能家电、高分子材料等4大主导产业链;补齐机器人、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3大优势产业链;建设增材制造、集成电路、氢能源等3大未来产业链。同时培植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链主”企业,搭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圈,力争到2023年培育5家“链主”企业。

新局面:“一区五园”协调发展

佛山高新区一系列新动作的背后,实则是其着力破除体制障碍,构筑“一区五园”协调发展新局面的努力。

目前佛山高新区在佛山市5个区均设有分园。如何让5区协调发展、形成合力,是佛山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自2019年2月起,佛山高新区进行了新一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加速形成“一区五园”发展“一盘棋”。随后出台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产业发展五年规划等,为“一区五园”定下新“赛道”。

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佛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蔡家华说:“我们提出以机制抓统筹、以规划强统筹、以服务促统筹、以统筹促发展,‘一园一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探索新型产业促进机制,试点打造产业创新共同体,建立各园区上下联动、信息利益共享机制。”

厘清了方向和目标的佛山高新区,点燃了发展新动力。2020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191.83亿元,增长2.3%;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达到2931家,占全市半壁江山。以智能家居、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核心、生物医药与健康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显示度不断提升。

最近,佛山高新区从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中脱颖而出,成为科技部火炬中心遴选出的首批13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单位之一。

如今走进各园区,一股朝气蓬勃的创新气息扑面而来。像在顺德园,美的库卡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大疆无人机、顺德机器人谷等项目星罗棋布,一条围绕智能制造的产业链条正加速崛起。(叶青 王超)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41 字。

转载请注明: 培育创新源头 为产业植入强劲动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