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技要竞争力

精彩激烈的全运会,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享受。全运赛场上,有些精彩不一定能被观众看见,可确确实实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冲击——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观看全运会赛艇比赛时,我们常常会感叹参赛队员们划桨的节奏和角度是如此和谐一致,赛艇如利箭笔直前行。这当然是选手们平时刻苦训练的结果,而其中也包含着科技助力的因素。

大家可能不知道,赛艇选手的训练艇只上装有生物力学系统,可以监测到每名运动员的桨叶功率等数据。用这些大数据来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可以不断提高选手的训练水平和成绩。得益于这一“黑科技”,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赛艇队在女子四人双桨项目上强势夺金,在男子双人双桨项目首次斩获奥运奖牌。

无独有偶。今年32岁的“亚洲飞人”苏炳添,在本届全运会上百米还能跑进10秒,并夺得2金1银,这其中也得益于科技的助力。一般来说,短跑运动员年龄超过30岁后,就很难保持在一个最佳状态,很多选手由此也就选择了退役。苏炳添能不断创造体坛“神话”,他身后一个由12人组成的强大保障团队功不可没。团队里除了有医疗师、体能师和营养师外,还有科研人员,甚至还有生物力学专家。

甭管对哪一个行业来说,科技都是第一竞争力。竞技体育也不能置身度外。当今体坛的竞争,已经告别了粗放的年代。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以往任何时期都不相同的竞争时空。训练不刻苦,肯定拿不到金牌;光靠刻苦训练,不讲科学,也未必能在赛场上力压群雄、独占鳌头。竞技体育越来越青睐那些既能刻苦训练,又能吸收和借助科技力量的选手。

跑鞋、赛车、赛艇等比赛装备,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都属于看得见的科技。还有更多的科技在赛场上是不易被看见的,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训练中。向科技要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看得见的装备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我们看不见的意识和观念中。光有先进的科技装备,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意识、训练理念和康复手段……也很难拥有完整意义上的科技力量。

繁花先于硕果。向科技要竞争力,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情,应该贯穿在我们整个训练和比赛的始终。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时的每一点付出,都能在赛场上得到回报。自强、自律、自信,再加上科技的力量,这才是我们通往胜利的阶梯。有了这个阶梯,我们才能站在世界赛场的最高领奖台上,成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梦想。(■范江怀)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948 字。

转载请注明: 向科技要竞争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