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超“U23之殇”,不仅折射出年轻球员的痛苦,更揭示了国足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的根源!
昨晚,上海海港VS大连人,在颜骏凌上调国家集训队后,本以为阿布拉汗还能继续首发,然而,在门将陈威上场后,这位好评如潮、实力与韧性俱佳的新疆球员,却连替补都没捞到……
本赛季,一些U23球员被人交口称赞,比如国安的高天意、武汉的方昊、海港的阿布拉罕、泰山队的郭田雨等。
这些球员凭借自身的努力,加上U23的政策红利扶持,一时间成了各自球队不可或缺的主力。可不曾想到的是,当球队人员发生变化时,第一时间失去位置的反而是他们这群22、3岁的主力“小将”。
阿布拉汗是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时间倒退15年,那时的中超刚起步,没啥大牌外援,更没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政策,但好在国内球员给力,“年轻小将”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特色鲜明!
比如,蒿俊闵、陈涛、赵旭日、周海滨,冯潇霆基本都在18岁就打上了中超主力;
郜林稍微晚一些,也在20岁迎来了中超首秀;
黄博文则更出色,不满17岁就打入中超首球;
纵观85-87一届,让人印象深刻的球员不少,不仅有毛剑卿、吕征、董方卓等快马好手,更有像卢琳那样的定位球高手……
时间再往前,2004年鲁能夺得联赛亚军,21岁韩鹏, 19岁周海滨都打上了主力,2005年,韩鹏成了替补,但周海滨、杨程、崔鹏等人依然是球队的中坚力量!
时光荏苒,中超这个“铁打的营盘”,不断的完成更新换代,可时至今日,这批球员中有很多人依然是各自球队的核心主力!
可即使我们拥有这样一批天赋上佳的球员,依然在10,14两届世预赛中无缘10强赛,真的让人费解!
随着18年的惊险出局,以及里皮的一再要求,足协终于痛定思痛,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归化运动”。
可让人痛心的是,早在归化之前,我们的年轻球员几乎难以出头,高水平的外援制霸了球队中的关键位置,很多球队基本以外援做中轴线,严重影响了年轻球员的生存空间。
这些年来,国内球员中,出色的往往集中在门将、后卫线,尤其是边后卫,童磊、王燊超、李磊、王刚、甚至连张琳芃都是以右边后卫见长。反观中前场,只有武磊等极少数球员能够崭露头角。
这就是中国足球的悲哀,职业化马上30年了,中超也搞了17年,可依然没能解决国内球员的基数和水平问题!
现在的中超,在大家印象里,年龄在24-5都还算是小将,属于年轻球员,比如韦世豪,杨立瑜、张玉宁、黄紫昌等人,依然没能真正意义的成为球队主力!
比他们还小的球员中,大多数都需要靠政策来确保上场时间,而这种情况,即便在未来的5-10年里,我们依然难有改善,不禁让人难过和心酸。
日本旅欧的球员有5-60人,而我们只有一个即将回国的武磊,以及一些梦想镀金回国的无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