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场馆故事|“冠军老爸”

全运会场馆故事|“冠军老爸”

全运会场馆故事|“冠军老爸”

听惯了别人叫他“冠军老爸”,高勇现在有了新的目标。

一手带出高群翔和孙坤坤两名亚运会滑板健将,高勇日前走进即将承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滑板项目比赛的西安阎良区滑板场地,为的不是探望正在这里训练的自家孩子,而是把新滑板交到10名小学生手上。

穿上护膝护肘、戴上头盔,这些新手“萌娃”站在滑板上扭动身体、憨态可掬。高勇却是一脸严肃,在这场滑板捐赠仪式上扯着话筒讲解技术要领,还不时俯下身帮孩子纠正腿型。

“我的技术一般,基本只能在平地上玩玩。”高勇说,“但我有眼光,能够看出哪些孩子适合这项运动。”

全运会场馆故事|“冠军老爸”

1965年出生的高勇,白发已经爬上双鬓,被一顶“街头风”的平沿帽盖住。在西安土生土长的他本是名平面设计师,却和家里的两个孩子一样,被滑板改变了人生。

“我年轻时是不折不扣的体育迷,足球、篮球、乒乓球,逮住什么都看。”高勇说,“2002年高群翔出生时,我就想着让他练一个项目。”

与大多数家长选择那些能激发孩子潜力的运动不同,高勇让儿子学滑板,起初是为了压制他的躁动。“他4岁时就学会了骑自行车,对一切有速度感的东西都兴趣浓厚。到他快6岁时,我决定让他练滑板,是为了让他学会怎么压住速度。”

这无疑是他第一个“大胆”的决定,不仅因为这项运动具有一定危险性,也因为如今仍属小众运动的滑板,在十多年前更不为人知。

“那时候没有精力和条件上网查资料,我就在书店翻到一本滑板教材,边自己学边给高群翔讲。”高勇说,“那时候西安的标准场地基本没有,我们经常要在街边设置道具来练。”

可能是他们家族的血液里就有这种激情,高勇妻弟的孩子孙坤坤看到高群翔玩滑板很“酷”,也缠着姑父要练。自此,高勇骑上电动车前后各带着一个孩子去练滑板的场景,就成了全家共同的记忆。

全运会场馆故事|“冠军老爸”

高勇一家合影(左一为孙坤坤,右一为高群翔,右二为高勇)

“孙坤坤比高群翔大五岁,但晚练一年,两人的条件都很好:身高适中、腿长,能在板上做出舒展的动作。”高勇说。

2010年前后,国内滑板运动开始升温,陆续有比赛引进或创办。2012年,高群翔在上海首次拿到一场滑板比赛的冠军,在圈内扬名。2017年,他夺下全国职业滑板争霸赛冠军,并在一年后蝉联桂冠,成为国内滑板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孙坤坤不遑多让,在2017年全运会滑板项目上斩获两块银牌。这对“兄弟档”也在2018年亚运会上联袂代表中国出战,分别进入了碗池组和街式组的前八。

如今,两人正携手备战即将在家门口举行的全运会,赛场就设在有“中国航空城”之称的西安阎良,也许是为了鼓励运动员的梦想高飞。

负责这片场地营建的阎良区城投集团副总经理张宇告诉记者,滑板场地属于西安阎良石川河极限运动中心的一部分,碗池和街式两块场地的总建筑面积2725平方米,按照国际竞赛标准设计。目前,场地旁的集装箱配套用房等设施均已建成,周边的灯光、管网以及绿化等也在提升当中。

“极限运动中心在建成后将辐射到西安主城区的极限运动爱好者,通过相关赛事的举办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成为阎良一个永久的体育文化资产。”他说。

高勇“大胆”的决定接二连三。在这块高水平场地的吸引下,他今年初把全家从西安主城区搬到了50多公里外的阎良,让10岁的女儿也转学至此,“闺女练滑板已经3年多,出去比赛拿过不少奖。在这里,她能有更好的学习与训练条件。”他说。

全运会场馆故事|“冠军老爸”

再就是让滑板运动“滑”进校园。近期高勇编写了适合于少年儿童的滑板教材,把自己的想法同当地教育工作者交流,获得了阎良区一所小学的响应。目前,高勇每周末在阎良区举行的滑板培训班都有上百名学员,不久后,滑板就将正式进入这所学校的体育课程。

“把这项运动引进学校需要很大的魄力。”高勇说,“我与其他教练不会辜负这种信任,会让孩子们在更安全的环境里享受滑板的乐趣。”

全运会场馆故事|“冠军老爸”

高勇在给学生讲授滑板基础技巧

高勇坦言,自己现如今不再是“个体户”,而是通过俱乐部的运行,在未来培养出更多有坚韧不拔品质、勇于表达自我的滑板少年,扩大这项运动的“人才池”。

“专业练滑板这类极限运动的孩子,未来出路肯定和练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员不同,我们没有先例可循。我在摸索,其他家长都在看着我摸索。”他说,“成功与否,都是在启发后来者。”

编辑:弦月 | 审核:禾亦

来源:2021第十四届全运会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10 字。

转载请注明: 全运会场馆故事|“冠军老爸”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