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童见识过,光鲜靓丽、招人怜爱,乔丹、罗纳尔多等大明星幼时都做过球童;球翁呢,还没听说过,但低头看看自己,我现在干的活,不就是球翁吗?网球赛场上,身着统一的制服青涩少年,潜伏在球场的角落,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在底线或网带两端来回穿梭,与此相比,我不会自惭形秽,除了年龄差异,还不都是捡球?
我是环绕着网球场,为孙子语天日常训练来捡球的。在一个标准网球场670平方米的空间,拖着一只装有轮子、自重2.5公斤的金属球筐,见球拎筐,筐底压住球,球便入筐,看似不弯腰不伸手,但随着筐内球的增多,而且不间断地来回巡走,也是很费气力的。尤其是闷热的初夏,网球馆不到暑假不开空调,空气凝固,四周潮湿,流汗沾衣热不胜。
语天8岁,学打网球一年了。父母不是企盼他将来成为费德勒,只是希望他健康成长,不要把体能废掉了,不能成为德约科维奇,但必须德智体都可以。据说网球运动,可以调动各器官系统的积极参与,在旺盛的新陈代谢中,让孩子得到极好的锻炼,这对未来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将信将疑。在我小时候没有网球,我们玩的是三毛球,三根羽毛插在橡胶托上,木制球拍比乒乓球拍大一圈,你来我往,竞相挥拍,弄堂弹硌路上到处是球场。到了儿子小时候,玩上了羽毛球,当然是改良的,把室内运动放到了户外,新村里找一块水泥地坪,无网相隔,没有发球错区,随意抽杀,不亦乐乎。
时代变迁,球事更迭,运动系统化、专业化了,我应该为此感到欢欣鼓舞。
捡球累了,难免有一通浮想,孩子如果去打乒乓球,那个赛璐珞银色小球,重量仅有2.8克,场地上四周还有挡板,捡球要方便多了,只是乒乓球没有球童,遑论球翁。转念一想,如果孩子去打高尔夫,那球场有80个足球场大小,捡球的还不跑断腿?其实在那里捡球已经不重要了,还得为球员背包、递杆、递球、补沙、擦杆,甚至为球员出谋划策,体力智力高难度,高尔夫球场没有球翁。那么,在网球场边,拖车踽踽独行,正是球翁的最佳的诠释、最搭的画风,网边捡球,捡得其所。
网球馆被分隔了四块球场,时时爆满,有日常运动的,更多的还是来学习、训练的。也有家长把孩子送来,便匆匆离去,球筐里球打完了,孩子就得自己去捡。语天请的教练据说原先是专业球员,退役后授课,每小时500元,加上场地费每小时160元。我屈指暗算,一场训练课,每分钟就是11元,一寸光阴一寸金。帮孩子捡球,就是增添了打球时间,节省了学习成本。于是在我眼里,捡球如同捡钱,这钱不是他人的,是自己口袋里遗落的,举手之劳,物归原主。一只只黄绿相拼的儿童网球,捡拾入筐,颗粒归仓,不一会已经收获满满,如同拖着沉甸甸的丰收喜悦。
球翁并未就此满足,捡球之余,先推服务项目,小运动员休息时,递上一瓶运动饮料,用干毛巾为其擦汗,勉励鼓励又激励。网球场边走多了,就像熟读唐诗也会吟一样,弄懂了一些基本规则,什么站位挥拍、正手反手、斜线直线,也略知一二,于是除了送水擦汗,再充当教练助理,拍着小运动员的头,在其耳畔如此这般,分享战术技巧。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每周两次去网球馆,我已经不厌其烦,甚至喜欢上了捡球,在无球可捡的日子,似乎感到有点落寞。球童是人见人爱,球翁只是自娱自乐,兴致来的时候,不禁自度一曲:捡球翁,拖筐捡拾球馆中。满面汗水红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捡球得空何所营?递上汗巾与小食……
吟余沉思:球童可以减少比赛中的无效时间,有效地提升比赛节奏;球翁呢,其实是在为孩子捡漏拾遗,让他们在人生的赛道中心无旁骛,跑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