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周武王定都的故事 周武王分封諸侯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周武王定都

周武王,是周文王的次子。嫡長子伯邑考被商紂王陷害致死後,他便理所應當的成了繼承人。周文王死後,姬發登基成帝,號稱周武王,建立了西周,並且在鎬京定都。

周武王像

鎬京,今陝西西安。當年周文王在灃水西岸建立豐京,並且在此定都,周武王後來又在灃水東岸建立了鎬京,兩個一起並稱為“豐鎬”。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稱為“京”的城市,在這之後,它作為西周首都沿用了將近三百年。

當時的制度規定,鎬京是周王居住和整理潮鎮的地方。這座都城,可以説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座城市,因為它已經有了大致的城市規劃。也就是在這個地方,誕生了傳世經典——周禮。

隨着近年來的考古活動的展開,我們從出土的文物中不難看出。周武王在定都鎬京之後,採取的一系列禮法制度,包括制定推行周禮,讓這座城市成為了禮樂之邦,見證了周禮從無到有,然後完善的過程。二所這一直的開採,我們可以看出,這座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佈局整齊、規模巨大的大城市,所擁有的整齊、宏偉的佈局,完美的城市規劃,成為了後世城市建立的楷模。

而這座城市的地理環境也彰顯了周武王定都時的政治考慮。鎬京是沿河谷發展而成的,當時便採取了因地制宜的方法規劃城市。城市中多是宮殿、宗廟和貴族的居所,展示了它作為政治中心的不同之處。“前朝後市”的格局也體現了它的經濟功能和文化功能。

周武王是誰

周武王是誰,關於這個問題,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他是周朝的開創者,是滅掉商朝最後一個暴君的姬發,是姬昌正妻的第二個兒子,從他子女的角度來説,他是成王的父親。

周武王劇照

周武王具有強大的人格魅力,認識到這一點,對理清周武王是誰這個問題很是重要,他的魅力首先表現在他卓越的軍事才能上。他在率領四萬兵力戰勝商朝的近二十萬兵力後,就以最具有説服力的鐵一樣的事實證明了這點。商朝的滅亡是對周武王軍事才能的最佳佐證。

周武王是誰,為了瞭解他的人格魅力,還應該知道他在成為新一代統一國度的君主後所做出的政治決定。他首先把被紂王殘害的那些人進行安葬,譬如擁有七竅玲瓏心的比干。他還放出了被紂王囚禁的人重換他們的自由,比如箕子。之後他對有功勞的大臣和之前的先代君主的後人進行分封,當然周武王也沒有忘記跟隨自己的兄弟,都給予他們一定範圍的國土和在此之上生活的人民。

當然這也不是周武王做出的全部,他不計前嫌,將之前被紂王關押但是卻具有極高治國才能的箕子請出山,重賞他希望他能夠提出對自己有利的治國良策。

總體而言,周武王是誰很重要,如果不是因為他在商朝末年領兵反抗紂王的不仁之治,那麼現在的歷史走向很有可能有所改變,他是一個具有重要歷史作用的帝王,我們需要記住這一點。

周武王分封諸侯

周武王分封諸侯,他這麼做,達到了兩個效果,一個是獎勵,另一個是鞏固統治。在這裏我們可以認為,武王姬發分封諸侯,鞏固他王朝地位的作用更為明顯,也更為重要。

周武王像

周武王分封諸侯,並不是向紂王做事那樣,全憑自己的喜好,而是全面考量各方面的因素,所以他在分封的時候,幾乎將能夠考慮進來的因素都考慮到了。比如他知道對待之前三皇五帝的後人應該禮遇,他將能夠找到的三皇五帝后人都找到,並且對他們進行了分封,讓他們成為諸侯。比如他知道對於前朝的太子,沒有趕盡殺絕,而是想方設法將他保留下來,也將他分封了一塊土地。

對於這些對自己打下江山並沒有什麼作用的人周武王都進行了分封,他沒有理由不對自己的親族進行分封。他對自己的眾多兄弟也進行了一定土地的分封,還有最有功勞的大臣,他也沒有漏掉,這羣最應該有賞賜的人,周武王也給了他們土地和人民。

有歷史記載,周武王在登基之初,總共分封了七十多個諸侯國,這些諸侯國像是棋子灑在周朝的疆土上。諸侯國的君主在自己的封土上擁有絕對的權威,為了自己和子民的安全,他們還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在關鍵時刻可以調動軍隊抵抗外部勢力的侵入,但是正是因為這些軍隊的合法性,也為之後的七國爭霸的時候埋下了導火索。


 

周武王姬發

姬發是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第二個兒子,他的妻子是邑姜,是西周王朝開國君主,他在位期間總共13年。

周武王像

姬發是因為他的兄長伯邑考被商紂王所殺,所以才可以當上王。他在當王的期間遵循自己父親的意志,最終得以消滅商,構建了自己的王朝。

姬發成為王以後,並不急着處理朝堂的紛爭。而是急迫的尋找人才。姜太公是他一直很信任的人,他作為自己的軍師不成問題。自己的弟弟是很親近的人,所以任命為太宰。其餘的叔伯也任命了不同的官職。因為各種人才都網羅到了,於是一起商議怎麼對付商朝。

周武王為人心胸開闊,懂得大局觀念,不會侷限眼前的利益。並且做事很有條理,有自己的原則。看到商的暴行和百姓的痛苦,周武王心疼百姓的處境,決定為百姓做一點事情。所以決定討伐商朝。因為他這一正義的討伐,百姓非常感動,於是紛紛支持他,並在行動上幫助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下羣眾的基礎。在這次正義的戰爭中,周武王不辭辛勞,和百姓同甘共苦。在戰爭中不怕犧牲的精神最終攻陷了商,讓商沒有反應。這次戰爭同時也彰顯了周武王的能力,有勇有謀,控制大局,同時懂得百姓的疾苦。也正是這個原因他被百姓所推崇,所喜愛。百姓強大的力量也是這場非正義戰爭獲得勝利的因素。周武王因為懂得百姓的辛苦,在他統治期間,儘可能頒佈惠百姓的政策。因為他實在很有在軍事上的能力,也很會處理朝堂的政事,所以他也成了一個歷史上很開明,備受百姓喜愛的皇帝。

周武王克殷

周武王克殷是對一段歷史的簡單概括,這段歷史距離現在的距離有點遙遠,發生在遙遠的商紂王統治晚期,也就是離現在有上千年曆史的奴隸制社會向另一個社會過渡時期。

周武王像

克的意思也就是字面意義,攻克。周武王克殷,從字面解釋就是姬發攻克殷商。這可以看做是對伐紂戰爭最後結果的總結,也可以理解為周武王在佔領商朝以後所做的功績。

同其他攻城勝利的君主一樣,在揮師都城並取得勝利以後,周武王對於如何處置殷商遺民這一點也曾產生疑惑。他不知道在現在這個將士士兵士氣高漲的時候乘勝追擊,並且稍微有點殘忍地將商朝百姓全部處決以免留下禍患為好,還是擒賊先擒王,只是處決了紂王。

當週武王的內心徘徊不定的時候,他決定諮詢以下他的臣民,從他人的想法中獲取自己決策的依據。於是他喊了受他信任的大臣太公和邵公。他詢問的結果是太公贊成將前朝遺留的百姓全部正法,而邵公卻同意要放過無辜的百姓,他對這兩個結果都不是特別滿意。

後來他的弟弟周公來了,周公對他曉之以理,讓他明白了百姓在國家的最底層勞作,並不需要對之前國家君主的無道負責任的道理。

因為聽取了周公的意見,周武王克殷以後只處理了殷商的高層官員,沒有涉及百姓,也因此受到了人民的喜愛和稱讚,可以説是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