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龔自珍的成就介紹 龔自珍的思想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龔自珍的成就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盦,晚年時移居崑山羽琌山館,所以又被人們稱為羽琌山民。

龔自珍塑像

龔自珍的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他的政治思想,他認為政治與學術之間相互統一且缺一不可,並倡導士大夫應把社會現狀與學問相結合,提出符合時事的“經世致用”思想;他強烈的批評清朝封建統治的腐朽專制,並且剖析了官僚制度及科舉取仕制度一系列弊端,他認為當時的清朝已經處於衰世;他提倡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建議合理調節君臣關係及更改納税方法來促進國家的發展以實現長治久安。龔自珍的成就還包括他強烈的愛國精神,面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強大威脅,他支持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堅決抵制鴉片交易,並寫詩表達出對禁煙鬥爭的關心;他還站在保家衞國的立場上,要求當時的清朝皇上鞏固邊防,來抗擊沙俄的侵略,他還提出要在邊防發展農業及訓練大量實戰士兵的具體方案,來實現國家的穩定發展。

龔自珍的成就還包括他的文學創作,他認為文學必然有用,並認為詩歌的創作都是以社會現實為基礎,因為他的詩大都是着眼當前時事來表達議論,並將抒情、時事與藝術相統一,通過多樣的形式、不拘一格的風格及豐富的想象來表達情感,也正是他這種採用完全不同於以往詩詞的表達方式,開創了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新篇章。

龔自珍的思想

龔自珍又名鞏祚,出生於官宦世家,浙江仁和人,是清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他的思想更是有着不可撼動的地位。龔自珍的思想第一大特色是倡導“通經致用”,他強調學術起源於政治,如果捨棄了政治那學術也就沒有了立足基礎,它們本身就是統一的。他號召士大夫從傳統的紙堆中走出來,關心百姓安危及國家興亡,將學問與當時時事相互結合。他的這番思想從根本上批判了清政府的文化壓制政策,成為一篇推崇言論和思想自由的宣言。

龔自珍畫像

龔自珍的思想第二大特色是對專制主義的批判,他對封建社會的腐朽專制進行強烈的揭露和諷刺,這幾乎涵蓋到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他認為當時的清代正處於衰世,並深刻的指出中國封建社會的嚴重危機以及逐步走向崩潰的趨勢;他無情的抨擊封建官僚主義的腐敗奢侈,並認為官僚階層只有軀殼而沒有靈魂;在揭露官僚荒淫無作為的同時,他還剖析了官僚制度的弊端和腐朽,將官僚晉級制度及科舉取仕制度的弊端揭露的體無完膚。

龔自珍的思想第三大特色是提倡改革,他的改革雖然並不具有完整的系統,但是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在政治改革方面,他提出調節君臣關係,更有利於國家發展,他也非常關注國家的防務,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在經濟方面,他提出要“平均”分配土地及財產,更要改革白銀納税的方法以使國家經濟平穩向前發展。

龔自珍是哪個朝代

史料記載龔自珍字璱人,號定庵,是清朝末年著名的詩人、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與此同時,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1792年生於仁和,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1841年暴卒於江蘇丹陽。由於他的生平年月,人們便產生了龔自珍是哪個朝代的人這一問題。

龔自珍畫像

對於龔自珍是哪個朝代的人這一問題,史料中記載的説法不一。清初、清朝中期、清末、近代這幾種説法都有,但其中清末和近代這兩種説法相對比較普遍。因此,龔自珍是清末人還是近代人這兩種説法具有爭議。那麼究竟龔自珍是哪個朝代的人呢?

詳細説來,龔自珍生於1792年,當時是乾隆五十七年,在時間上處於清朝中後期,因此他生於清朝那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龔自珍卒於1841年,屬於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這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年份。一方面,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不久,且據史料記載,清朝是1636年到1912年,所以龔自珍是清朝人的説法成立。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史料記載,中國近代史是1840年到1949年,而綜合之前的説法按中國王朝來劃分,1841年屬於清王朝。因此關於龔自珍是哪個朝代的人這個問題的回答,説他是近代人或清代人是不矛盾的。史學家稱龔自珍屬於哪個時代的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龔自珍在那個中華民族風雨飄搖的時代,能夠看清世界的形勢,並提出相對應的措施,是值得中國人民尊敬的。


龔自珍是什麼樣的人

龔自珍的祖父龔褆在朝為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並著有《吟朦山房詩》,其父親龔麗為官至按察使,並著有《禮圖考》等,那麼龔自珍是什麼樣的人呢?

龔自珍畫像

龔自珍自幼學習詩詞,在文學上表現出了非凡的創作才華,他在十三歲時寫了《知覺辨》,十九歲時便能倚聲填詞。他的詩詞風格不拘一格,語言新奇,將抒情、政治時事和藝術相互結合,達到了三者高度統一的境界,後成為清代著名文學家。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為人放蕩不羈,在晚年時更是窮困潦倒,最後淪落到賣父親藏書字畫聊以為生。那麼龔自珍是什麼樣的人呢?

龔自珍認為學術和政治相互統一,彼此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從而提出“通經致用”的思想;他對當時的封建統治不斷諷刺揭露其弊端,並滿含希望的提出相應意見試圖挽救;他提倡改革,在政治上建議當時的清朝皇上應該合理調節君臣關係,在國家安全上建議要鞏固西北及東南邊防,並且他堅決抵制鴉片貿易及反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在經濟上建議改革白銀納税的方法,以實現國家的穩定向前發展。雖然龔自珍的根本目的是改革,但改革的目標並不明確,但他積極的改革態度是始終不變的,他對改變當時清朝封建腐朽現狀的熱情也是不曾改變的,這也詮釋了龔自珍是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他是主張改革腐朽封建主義、近代改良主義的啓蒙思想家。    

龔自珍顧太清

清道光年間,京城裏謠傳着一件爆炸性的緋聞,歷史上稱之為“梅花香案”。這故事裏的兩個主角分別是已逝貝勒王奕繪的側王妃顧太清和一代文豪龔自珍。顧太清自小父母雙亡,跟隨姑父姑母長大所以便隨姑父姓顧,她自幼學習詩詞更因天資聰穎,所作詩詞非常清奇精巧,在江南文壇中可以稱得上魁首;因江南山水的滋潤,顧太清生得纖瘦身材,皮膚白皙。

顧太清畫像

有一次,貝勒王奕繪南遊到蘇州,在接風宴上被顧太清的明麗可人、詩詞甚嘉所吸引,後將她納為側王妃並帶回了京城。九年後奕繪因病去世,顧太清逐漸將思念亡夫的憂愁轉移到作詩題賦裏,並漸漸恢復了與文人雅士的詩詞交往,其中交往密切並且常到她家裏吟詩論賦的常客就是龔自珍,龔自珍顧太清兩人自此經常一起吟詩作對,但龔自珍顧太清之間的緋聞風波也是從這裏開始的。

這時杭州文人陳文述來到京城並把龔自珍的憶丁香花的詩及記夢的詞巧妙聯繫在一起,很快這段被誤解的偷情緋聞在京城流傳開來,再加上一些無所事事的文人的煽風點火使得本來捕風捉影的傳聞變得有理有據,流言四起而龔自珍顧太清兩人毫無招架之力,最終龔自珍被逼抑鬱的離開了京城,顧太清有口難辯被奕繪的兒子載鈞趕出王府,後在養馬營租了幾間破舊屋子艱難為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7 字。

轉載請註明: 文學家龔自珍的成就介紹 龔自珍的思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