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戰中,英宗朱祁鎮在王振的忽悠下親征,最後戰敗被俘,把朱重八帶着兒孫們打下點家底敗的一乾二淨,直接把大明拖進了衰落的深淵。
朱棣數次北伐為大明朝打下短短几十年的和平,為“仁宣之治”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然而到了英宗朝,明朝最大的敗家子誕生了。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也先大舉入侵,戰火一直燒到了宣府、大同,朱祁鎮在王振王老師的鼓動下,不顧朝臣們的反對,帶兵親征,結果被瓦剌大軍大敗於土木堡,數十萬軍民車馬損失殆盡,朱祁鎮雖然趁亂逃了出去,但養尊處優的他沒跑幾步就坐到了地上再也不想起來。
本來瓦剌人只想取財物,“幸而胡人貪得利,不事於殺”,朱祁鎮才撿了一條命被俘虜,這時候身邊伴駕之人只剩下一個小太監喜寧,一個錦衣衞袁斌彬。也先見到大明皇帝被俘如獲至寶,以為奇貨可居,所以開始也並沒有難為他,甚至還殺馬宰羊為朱祁鎮搞了個“再就位”的儀式。
英宗感動了,直接聽了也先的話,跑到大同城下讓郭登獻關,結果被郭登拒絕後又跑到宣府叫門,宣府也沒有人搭理他,氣的英宗皇帝暴跳如雷,對也先説,不行直接去北京,打下紫荊關即可。
好吧,這個軟骨頭再次叫關未果,也先發動了進攻,紫荊關拿下,瓦剌軍兵鋒直達北京城。帶路皇帝朱祁鎮到了看着熟悉的北京城,就是進不去,大臣們死活不給開門,就連親生母親孫太后都支持于謙、朱祁鈺等人的行為,朱祁鎮徹底絕望了。“北京保衞戰”之後,也先見勒索無望遂退兵,朱祁鎮也被帶走,這就是著名的“英宗北狩”。
行軍途中,自然條件艱苦,但相對其他俘虜來説,英宗的待遇自然是極好的,起碼衣食不愁,不過既然是行軍,肯定沒有固定住所,據史料記載,這段時間對他來説是最受折磨的時候。既睡過板車,也睡過雜草,甚至還住過兩次“豬房”,但總體來説生活還算過得去,待遇幾乎與瓦剌貴族無差別。這樣的答案説出來,大家別不信。
到了漠北之後,由於距離明朝遙遠,衣食用品難以運抵,再加上漠北苦寒,英宗過得比之前大為不如了,不過好歹有了固定居所——一頂帳篷。“帝既入沙漠,所居止毳敝幃,旁一車一馬,以背轉徙而已”,雖從表面看起來似乎朱祁鎮過得比之前大為不如,但實際上這已經幾乎是瓦剌人能給到他最好待遇了,主要原因還是漠北地區物質條件太差。
也先雖然沒有利用“奇貨不可居”的皇帝得到半點利益,但對他還是頗為尊敬的,瓦剌民眾對他也沒有敵意。
“上在行營,或坐暖車,或乘馬。途中達子達夫遇見,皆於馬上叩頭,隨路進野味並奶子。”
“上在行營,或坐暖車,或乘馬。途中達子達夫遇見,皆於馬上叩頭,隨路進野味並奶子。”
有什麼慶典活動也先也忘不了英宗皇帝,常常請他喝酒吃燒烤,依然以帝王之禮待他。更可貴的是,英宗皇帝居然在漠北交到一位瓦剌朋友——伯顏,此人對英宗照顧頗多,不僅保他衣食無虞,更是將身邊的幾個侍女派到英宗身邊,專門伺候他,之後更是三天兩頭的往英宗皇帝處跑,喝酒擼串快活得很。
在英宗被俘的一年零半個月裏,朱祁鎮在錦衣衞袁彬和翻譯楊銘的陪伴下,開心地與伯顏耍了一年多。對於他來説,北狩的日子是受罪受苦,可對普通人來看,他一直是一個皇帝,一直生活在普通人享受不了的生活中。就算離開瓦剌時,待遇都與帝王一般無二。也先為其臨時搭建了高台,讓子女妻妾下面跪拜,還奉上歸途中一概所需。伯顏甚至大哭:“皇上行矣,何時復得相見”,基情四射,不堪言表啊!
英宗“北狩”是明朝最有影響力的事件之一,史學家們往往會把這次事件與北宋徽欽二宗並列,可見後果性、影響力之大,正是明英宗把蒸蒸日上的大明局勢搞成了中衰,罪過大也!最後用一首描述英宗北狩的詩來結束本文。為誰風露立中宵,三載分離骨漸枵。
土木餘羞身未死,弟兄奪位心已昭。
歸期有日憑沙數,憂思如焚豈海澆。
朔漠遠來無落雁,何須抬望玉門遙。
土木餘羞身未死,弟兄奪位心已昭。
歸期有日憑沙數,憂思如焚豈海澆。
朔漠遠來無落雁,何須抬望玉門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