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斯大林格勒會戰被“火線革職”的總司令:“騎兵元帥”鐵木辛哥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經典

1942年7月29日,斯大林格勒戰役進入最關鍵的時刻,而就在這一天,斯大林電令解除了蘇軍西南戰區總司令兼“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員鐵木辛哥的職務,這位與老資格的伏羅希洛夫、布瓊尼並稱“三大騎兵元帥”的名將,其二戰時期領兵生涯戞然而止。然而就在兩個月前,斯大林仍然對他充滿着信任和欣賞,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兵家之大忌的“臨陣換帥”呢?

鐵木辛哥元帥

説起來鐵木辛哥並不算什麼老將,1895年出生的他只比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兩位名將大上一歲,但卻是最早被斯大林予以重用的新鋭將領。因為在1934年開始的蘇軍大清洗中,高級將領幾乎一掃而光:五名元帥中倖存者只有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一級集團軍將領當中只有沙波什尼科夫倖存(衞國戰爭中晉升為元帥擔任總參謀長),二級集團軍將領則是一個沒剩。

所以鐵木辛哥這一時期僅僅擔任着騎兵軍長以及軍區副司令員,與朱可夫的職務基本相當,但更早被提拔為基輔特別軍區司令員,而朱可夫則是在打完諾門坎戰役後才接任此職的。在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的戰爭中,鐵木辛哥率領兩個方面軍60萬大軍西進並“大獲全勝”。1940年1月初調任新組建的西北方面軍司令員,率領90萬蘇軍對芬蘭發起總攻,三天後即突破曼納林防線鎖定勝局,僅有300萬人口的芬蘭被迫求和。

早年的鐵木辛哥

蘇芬戰爭的最後勝利,使鐵木辛哥榮獲""蘇聯英雄""的稱號,旋升任國防人民委員並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後,鐵木辛哥成為新改組的最高統帥部成員,並且在最初劃定的三大戰區中,鐵木辛哥為西部戰區總司令兼西方面軍司令員(伏羅希洛夫為西北戰區總司令,布瓊尼為西南戰區總司令),地位與兩位老帥正式拉平。

從履歷可以看出,鐵木辛哥屬於後大清洗時期斯大林着意提拔和重用的新鋭將領,這也是當時蘇軍高層的狀態,即老式騎兵將領普遍較被信任和重用。當然,鐵木辛哥能夠在幾年之內,從一個騎兵軍長一路晉升為元帥,並且與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兩位老帥平起平座,軍事能力毋庸置疑,比如德軍“巴巴羅薩計劃”正式實施前,鐵木辛哥就保持了相當的警惕,6月13日便請求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但是遭到斯大林的否決。

布瓊尼元帥

蘇德戰爭爆發後,西部戰區總司令鐵木辛哥統率部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是仍然遭受重創,比如斯摩稜斯克戰役一戰即被俘45萬餘人。筆者個人的看法是,鐵木辛哥這一批騎兵將領儘管勇敢善戰,但對於現代化的閃擊戰和坦克戰還不夠適應,在作戰思想和作戰指揮上已經不太勝任當時的大兵團會戰。

悲劇的是,當西南戰區總司令布瓊尼要求全線撤退時,斯大林不僅不允許,還當即將其撤職並轉派鐵木辛哥接手,而水平差不許多的後者到任後,也認為必須撤退以免被合圍,仍遭拒絕。於是在鐵木辛哥任內,蘇軍西南戰區遭受了世界軍事歷史上最大的失敗,基輔會戰蘇軍僅被俘即達665000人。

伏羅希洛夫元帥

在這場巨大的失敗中鐵木辛哥完全是背鍋俠嗎?也不盡然,軍事思想上的落後造成其作戰指揮太過中規中矩,在局部的作戰行動中缺乏獨斷專行的魄力,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鐵木辛哥的一路高升固然源於堅決執行斯大林的命令,但也由此造成無數蘇軍官兵的傷亡被俘,恐怕難辭其咎,只是由於臨時接手部隊、以及斯大林的堅決不撤,鐵木辛哥戰後才未被追究。

1942年初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之前,蘇軍在西南戰線上經過整補,已經積蓄了相當的力量作為戰略預備隊,如果以逸待勞應對德軍的“藍色計劃”,局勢本不應該那般兇險。但是一方面是斯大林誤判形勢,認為德軍發動進攻的應該是莫斯科方向,另一方面就是鐵木辛哥急於復仇,多次請戰要求收復重鎮哈爾科夫。包括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在內都不同意主動進攻的作戰計劃,可惜斯大林最終還是選擇支持了鐵木辛哥。

鐵木辛哥

1942年5月12日,鐵木辛哥指揮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共45個師的兵力,分兩路向哈爾科夫發起反攻,戰役初期蘇軍進展很是順利,突破德軍防禦最深達到50公里。斯大林不無諷刺地據此嘲弄沙波什尼科夫,聲稱差點因為總參謀的固執而取消了一次戰果將很是輝煌的戰役。結果很快就被打了臉,本來就在醖釀大規模進攻的德軍迅速展開反擊,至5月29日大破當面蘇軍,俘虜25萬人並擊毀坦克1249輛。

德軍“B集團軍羣”趁勢大舉突破,數個集團軍在遼闊的大草原上高速推進,而新敗的蘇軍只能一路退卻,其中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和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目標直指斯大林格勒。蘇軍最高統帥部匆忙以西南方面軍為基礎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以鐵木辛哥為司令員、赫魯曉夫為政委。然而蘇軍一退再退,至1942年7月29日,已有部分蘇軍倉皇撤過頓河,斯大林再也按捺不住對老帥們的失望,當日將鐵木辛哥撤職。

朱可夫

華西列夫斯基被緊急派往西南戰場,統一指揮兩個方面軍的作戰,不久“最高副統帥”朱可夫也受命而來,而鐵木辛哥從此靠邊站不再直接掌握軍權,從1943年4月起只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在重大戰役中負責協調各方面軍的作戰行動。相比之下,朱可夫、科涅夫等人後來都兼任着主力方面軍的司令員,説明鐵木辛哥在斯大林心目中的軍事地位已經大大下降,但基本信任猶在,在衞國戰爭中也算勞苦功高。

就能力而言,不太認可對他在戰爭中“時運不濟”的評價,從鐵木辛哥歷次戰役的表現看,粗淺給出三句評論:第一,水平尚可但絕不是出類拔萃;第二,對大兵團作戰指揮稍顯笨拙,戰役指揮沒有鮮明特點;第三,會打勝仗不會打敗仗,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只會打順風仗,一旦處於劣勢戰局情況下往往無計可施,從而一敗塗地。

鐵木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