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齊桓公用管仲之謀 揭秘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淺析齊桓公用管仲之謀

管仲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輔佐齊桓公登上春秋五霸的寶座,管仲為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等一系列口號和改革措施,為齊國的強盛立下汗馬功勞,同時代的大聖人孔子也對管仲的才華大加讚賞,儒家理想中的明君忠臣的典範便是齊桓公和管仲。

管仲被稱為中國第一名相

司馬遷在《史記》中也説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多次會盟諸侯,使天下安定,都是管仲的功勞,對管仲推崇備至,這種説法不免有誇張的地方,不過管仲也的確有戰略眼光,看到了當時天下形勢的轉變。

管仲清楚地看到當時周王室衰敗,但是影響力還在,因為畢竟天下各國都是周王分封的諸侯,在講究仁義的古代,等級森嚴,禮義廉恥不可不顧,否則便師出無名,大家都不會信服的。所以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藉着為周天子討伐公道的名義,成就自己的霸業,可以説這一招非常管用,大家都説不出什麼來。還有就是管仲知道亂世之中有實力才是硬道理,所以他極力將鹽等重要物資收歸國有,盡一切可能增加國家税收,同時讓周邊小國進貢納税,掏空小國財富,充實自己的國庫,這樣一步一步使周邊小國不得不臣服齊國,齊國迅速壯大,最後連周天子也要承認齊桓公霸主的地位,這些計謀都是管仲對當時天下形勢的精確分析後對齊國提出的中肯建議,齊桓公採納了管仲的建議,當然能立馬見效了。

揭秘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眾所周知,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的著名宰相,為齊桓公成就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歷史資料對於管仲相齊桓公記載得十分清楚,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瞭解一下管仲是如何相齊桓公的。

管仲動畫劇照

管仲相齊桓公的方法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內,一個是對外。

對內,管仲十分的注重經濟的發展。對於齊國的經濟,管仲認為,一定不能夠空談,一定要落實。將經濟措施落實到位,保證國家的資金用對地方,絕對不可以出現官員私吞用於國家經濟建設的資金;管仲還主張進行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富國強兵。管仲曾説過一句話,那就是: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一句話説明了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強大的重要性,這也是管仲為什麼這麼重視經濟的原因所在。而齊桓公也十分的信服管仲,讓管仲大力實施相關的政策,做到了國富民強,不僅僅造福了當時的齊國百姓,對於後世的齊魯百姓,也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對外,管仲主張的是“尊王攘夷”。所謂的“尊王”,那就是要齊桓公尊重鄰國,學會和鄰國打交道。和鄰國攜手並進,在經濟文化上進行交流,促進齊國與鄰國進步。“攘夷”就是抵禦山戎族的南侵,“尊王攘夷”的目的就是聯合鄰國,一同抵禦外敵入侵,共同發展經濟,讓國家不斷的富強起來。

管仲通過對內以及對外這兩個方面的詳細見解,讓齊桓公更加相信,有他可以幫助國家以及百姓做出實事,同樣也可以幫助齊桓公達到稱霸的雄心壯志。

歷史名相管仲簡介

丞相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臣子之一,一個好的丞相才能幫助國家逐漸強盛,甚至可以説丞相的才幹能力和為人決定着國家的命運。在我國春秋時期最著名的丞相是管仲。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在諸子百家中,他屬於法家的代表人物,歷史上稱他為管子。

名相管仲的石像

管仲父親早亡只有他和母親相依為命,為了贍養老母親他決定從商,當時他和鮑叔牙一起經商,管仲與鮑叔牙一起經商的經歷為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也就是這段友誼為鮑叔牙向齊桓公舉薦管仲奠定了基礎。後來在鮑叔牙的舉薦下管仲受到齊桓公的重用,由於他的才學能力非常出眾,所以深受其齊桓公的賞識並立他做了齊國的丞相。當上丞相後管仲治國很出色,他有着過人的才能和智慧,他為齊桓公提出的治國方針幫助齊國增強國力,同時管仲在作為齊國丞相的時候努力幫助齊桓公改革國家政治,後來在管仲幫助下齊桓公成為了春秋一霸,同時他也成為了春秋時期最著名的丞相。

我國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所以在我國曆史上有很多幫助國家富強,改變了國家命運的丞相。管仲就是我國在春秋時期最有才幹最有能力的丞相,因為他的存在,齊國才越來越富強,逐漸成為春秋強國。所以從名相管仲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好的丞相對於一個國家來説是很重要的。


 

管仲相齊的典故介紹

在春秋戰國後期,齊國的統治者齊襄王十分的殘暴,作為王儲的公子小白以及公子糾紛紛外逃,其中公子小白和鮑叔牙逃往了今天的山東一個小縣城,而公子糾則和管夷吾逃往了今天的山東的西南部,而當時的魯國接納了公子糾與管夷吾。

管仲相齊圖

由於齊襄王的殘暴,齊國的朝廷重臣公孫無知謀殺了齊襄王。知道了齊襄王已經死了,公子小白與公子糾都要趕回齊國,繼承王位,最終公子小白先於公子糾回到齊國,當上了皇帝,也就是後來的齊桓公。

齊桓公下令追殺公子糾,以避免公子糾回到齊國與他爭奪皇位。魯國迫於齊國的實力,將公子糾和公子糾的護衞召忽都給殺了,而公子糾的謀士管夷吾卻被關押起來了。鮑叔牙知道了管夷吾被魯國關押,並未被殺,就對齊桓公説,要想一統天下,成績霸業,一定要以管夷吾為宰相,否則是不可能平定各方諸侯的。

齊桓公通知魯國國君,要將管夷吾接回齊國。在管仲快要回到齊國了,齊桓公為此三天齋戒和三天沐浴,然後到郊外親自恭迎,邀請管夷吾同他坐一輛馬車,向管夷吾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管夷吾到了齊國之後,管夷吾成為了齊國的宰相,為齊桓公統治各方諸侯,成為霸主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為齊國百姓安居樂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聖人孔子對於管夷吾沒有被處死的評價是,召忽之死的忠君,管夷吾不死視為建立功勳。公子小白作為兄長,本就是王,公子糾不應該皇位。所以,孔子為什麼不譴責管夷吾沒有殉死而稱讚管夷吾的功勞。

春秋法家代表管仲列傳介紹

管仲是周王室的後代,説起來也是貴族出身,可惜到了他這一代家道中落,家境很貧窮,不得已與好友鮑叔牙做起了當時很被人看不起的商人。

管仲畫像

可是管仲卻在分配利益的時候偷偷給自己多分,佔了小便宜,當時周圍的人都説管仲這人人品有問題。可是鮑叔牙知道後卻不在意,後來管仲幫助鮑叔牙管理貨物,還讓鮑叔牙在生意上虧本,鮑叔牙也沒有責怪他,因為他相信這不是管仲的本意,他知道管仲家裏還有年邁的老母親要奉養,所以平時也不跟他計較。

後來齊桓公當政,鮑叔牙推薦了管仲,管仲對此十分感動,常常對人説生我的是父母,而知我的是鮑叔牙啊。所以世人總是稱讚鮑叔牙的高尚品德,認為是鮑叔牙成就了管仲,鮑叔牙的後人也都得到齊國的封地,世世代代生活富足。

管仲全心全意輔佐齊桓公,齊桓公幾次大會諸侯,平定天下,都是管仲的計謀。齊桓公對他十分器重,管仲也不負眾望,在幾次征討中一方面運用他的軍事才能,使得齊國大獲全勝,同時又打着周天子的旗號,讓天下諸侯無不信服,管仲還反對奢靡,提倡節儉,他提出的意見很得民心,齊王的政令總能暢通實施。司馬遷説管仲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懂得給予就是索取的道理,自己有功勞卻不享受,這是聖人才具備的賢德,所以管仲能夠擔任國相長達四十年,最後才能善終,齊國百姓無不懷念他的恩情,這才是最可貴的啊。

齊國政治家管仲名言

管仲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管仲一生經歷坎坷,早年時候因家境貧困,懷才不遇,空有大智,卻報國無門。好不容易得到了公子糾的賞識,成為了公子糾的謀士,卻因為公子糾沒有爭得王位而淪為魯國階下囚,最終還好有好友鮑叔牙相救,才成為了齊桓公的宰相,從而一展宏圖大志。

管仲石像照

管仲一生之中寫下了諸多的名言,以供人識人自省。在政治方面的名言就是“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以及“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這兩句流傳的最為廣泛。管仲的這兩句名言將法律的重要性充分的表露出來了,讓各國諸侯以及政治家們封為經典。

而在禮儀廉恥這一個方面,管仲也有名言留下。“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以及“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説明了禮義廉恥對於一個大國的重要性。如果一個國家的人都不懂得禮義廉恥,沒有教化,是走不遠的。只有成為了禮儀之邦,才能夠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才能有立足之地,從而不斷的發展壯大。

關於民生問題,管仲説了“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飢寒之至於身也。”表達出國家要將土地按一定的規則平均分配,讓百姓有土地可以使用,自然就可以安居樂業,還可以增強百姓的生產積極性,為國家增加税收,提高綜合國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29 字。

轉載請註明: 淺析齊桓公用管仲之謀 揭秘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