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高考狀元楊晨煜,730分上清華,不一樣的學習方法值得父母借鑑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經典

每次提到學霸,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想到的就是一個帶着厚厚的高度近視,埋頭苦讀奮筆疾書 的形象。

但是這位高考狀元楊晨煜卻可以説是成績也與顏值齊飛。

2019年廣西高考理科總分第一名,以730分的高分進入清華,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綜290分!

這個成績更是廣西自從恢復高考以來理科總分最考分記錄!

而且最難得的是,小小年紀,在面對記者提問的時候絲毫不怯場也不慌張,言談舉止頗為優雅。

其實生活中的楊晨煜除了學習,有很多的課餘活動,喜歡跑步、打羽毛球、踢足球、練習書法,甚至還擔任了學校的羽毛球社社長。

那麼為什麼楊晨煜能夠在如此繁忙的高三生生活依然做到張弛有度的呢?

其實學習有時候掌握方法,比刻苦更重要。楊晨煜的媽媽在教育楊晨煜的時候,這幾個方式就很值得各位家長效仿。

1、做好時間管理

很多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就不會做時間管理,結果就是看看着總是在匆匆忙忙的學習,但是實際上效率有限,並且抓不住重點。

最重要的是,這會導致孩子沒有休息的時間,神經一直緊繃着,結果身心疲勞,然後專注力下降、學習效率降低,最後掉入一個惡性循環中。

所以楊晨煜的媽媽從小就非常注重楊晨煜的時間管理,不會催促楊晨煜去學習,而是讓楊晨煜養成規劃自己學習任務的習慣。

從周計劃,日計劃到時間計劃,這樣利用計劃就可以督促自己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有目標,行動起來自然是有條不紊,效率更高效。

這樣就做到了“該學學,該玩玩”,學習的時候有效率,同時也有時間去休息,跑跑步,打打羽毛球,勞逸結合。

當然,讓孩子有時間觀念這件事情,家長還是要做到“從娃娃抓起”。

2、掌握好思維方式比死讀書更重要

楊晨煜在學習的時候,掌握知識從來都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會更注重建立起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

這樣在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題型的時候楊晨煜不會陷入固有思維中,思維更靈活多變,從多個角度去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有靈活的思維方式,能夠舉一反三,這正是和學霸和普通孩子之間的區別所在。

所以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應該更注重孩子的思維鍛鍊,而不是急於給孩子灌輸下一年級的知識點。這才能讓孩子在學習這場馬拉松中之中保持高速前進,贏在終點,而不是隻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那一小步上。

3、尊重孩子的興趣,從小看科普片

楊晨煜除了喜歡跑步、打羽毛球、踢足球,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看紀錄片,但是楊晨煜的媽媽從來沒有阻止楊晨煜的這一愛好。

而正是楊晨煜從小看紀錄片的這一興趣愛好被保留,才激發了楊晨煜對物理、地理等方面的興趣,而楊晨煜在進入清華之後正是師從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院長姚期智院士學習人工智能。

正是因為從小喜歡看紀錄片,所以楊晨煜有很好的科學思維,而這正是現在所有孩子所欠缺,但是特別需要的一個思維能力。

屠呦呦我們都知道可以説是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但是屠呦呦在中學的時候其實學習成績不是非常突出,考60多分也是經常有的事情。

但是後來之所以能夠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被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候選人之一,與居里夫人、愛因斯坦和圖靈並列,就是在於她可以多元化地思考問題。

而且更是研究過,近年來幾十名諾獎得主上學期間的成績,發現很少有考前幾名的,不少人甚至在中小學期間成績一般。

但是之所以他們在各自 的領域上有如此突出的成就,就是因為具有科學思維能力。

具備科學思維能力的孩子,不僅有強烈的好奇心,在探索問題時,也會保持極大的熱情,能夠獨立思考,並且願意多次嘗試,直至成功。

而讓一個人具有科學思維能力的最佳時間段,就是在年幼時,因為之後小孩子才會喜歡去探索,去觀察,但是很少會有大人會去想,樹葉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形狀?為什麼會下雨?

所以為了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能力,美國在幼兒園時就會讓孩子瞭解生物科學,生理知識、物理、科學環境、太陽系、行星之類與科學有關的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