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家園共育效果如何?適需、精準成關鍵詞
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王蔚)3月12日起,上海市中小學調整為線上教學,幼兒園、託兒所停止幼兒入園。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托育從業者和廣大家長以“家園共育”為紐帶,攜手護佑寶寶健康成長。一個多月的時間,線上“家園共育”的效果如何?相關機構對“家園共育”又提供了哪些支持保障?
在昨天上海開放大學與上海市托育服務指導中心聯合舉辦的“幼有善育,我們在行動”在線課堂上,市早期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副主任忻怡説:“相較於2020年的疫情居家期,今年托育機構的‘家園共育’工作發生了一些變化。”忻怡從正在進行的“上海科學育兒指導項目‘樂居家·慧陪伴’幼兒園教師使用情況調研”中發現,2020年家園共育中名列前茅的工作是“錄製教學視頻”“發佈親子活動打卡任務”如今幾乎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托育從業者們更傾向於“將成熟的活動資源推薦給家長”“與班級寶寶雲見面”“班級微信羣管理”“根據家長的諮詢開展個別化指導等”,成為2022年家園共育的主要形式。
適需、精準是今年開展家園共育的關鍵詞。比如2020年很多托育園採取的每天一次視頻問候,在今年變成了每週問候或在特定時候去問候;比如2020年推崇的教師雲端帶領寶寶遊戲,變成尋找優質活動資源推薦給家長;比如家園共育課題研究,開始從居家運動建議深入到居家運動效果評估。這些變化體現出我們的“家園共育”越來越考慮不過多地打擾家庭正常生活,更加靈活、深入且有針對性。
調查顯示,托育工作者們對這一時期家園共育工作效果的認可度有所增加,也表現出更加積極的態度,家長對於托育園所提供的家庭育兒支持的依賴度也在同步增加。
忻怡還為托育從業者們給出了一系列遠程開展家園共育的建議。
一是動態採集並分析需要。建議托育工作者通過線上調查問卷、個別化溝通記錄等方式動態採集家庭育兒需求,並及時地統計、梳理、分析。
二是明確目標,規劃內容。可以圍繞“戰疫”期衞生與健康習慣的養成、安全“宅家”一日生活和活動的安排、家長遊戲力喚醒與提升、生活中的社會情感教育、重返機構的準備、家長的心理支持、個別特殊需求家庭的支持等7個方面規劃家園共育的內容。
三是精心設計,精準實施。托育從業者在家園共育中的作用更多的是觀察、協商、帶動與指導,要始終關注家長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幫助家長輕鬆、愉快地實現居家育兒。
四是善用資源,減負增效。其中“育之有道”APP中“樂居家·慧陪伴”板塊每日為2-6歲幼兒精準推送資源包,是托育工作者和家長的有力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