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真正的好學校不只依靠好生源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經典

上海“小升初”民辦初中網上報名前夕,上海某民辦初級中學官微發佈了一篇文章,聲稱學校有一個“無比強大的家長團隊”,包括教授、法官、企業家、書畫家……並提醒家長,學校春秋遊一直是迪士尼這類地方,每學期要去大劇院看演出,還有一日五餐和漂亮的校服,去國際遊學也都是不菲的開支,都需要家長支付,提醒學生和家長在報名前,要想好,“適合的都是最好的,勉強的都是煎熬的”。

“適合的都是最好的,勉強的都是煎熬的”,理確實是這個理,但放到這裏卻讓人極度不適。翻譯一下其實也就是四個字:嫌貧愛富。什麼是合適的?衡量孩子是否合適的標準是什麼?僅僅是家長的身份地位、家庭富裕程度,能不能支付不菲的國際遊學開支?

雖然這篇文章在發佈後兩小時內就已被刪除,但在網上還是引起了爭議。事後,該校通過校方官微發佈“致歉信”,表示深感自責,將引以為戒,“進一步端正辦學思想,切實維護家長和學生的正當權益”。上海市嘉定區教育局隨後也發佈了處理意見,對學校提出了嚴肅批評,責成學校深刻反省,啓動追責程序,並要求向社會公開道歉,進一步端正辦學思想。不管是學校的道歉,還是教育部門的處理要求都提到了“辦學思想”,算是找準了病根。發出這樣犯眾怒的“提醒”,背後必定是辦學思想的扭曲。

去年6月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今年3月以來,各省份陸續公佈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通知,明確實行“公民同招”,以落實上述改革要求。“公民同招”的實施,有利於遏制民辦學校的掐尖招生,緩解擇校熱和學生校外負擔,推動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同等招生、平等發展,從而重構教育生態。實踐證明,“公民同招”在引導家長選擇學校、緩解擇校熱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據統計,2017年上海幼升小登記人數為16.77萬,民辦報名人數為3.74萬,而2018年實行新政後,升學登記總人數為18.04萬,而民辦報名人數僅為1.99萬,下降了47%。

“公民同招”給部分民辦學校帶來了一些衝擊是肯定的,由於同步招生、搖號入學,家長的擇校熱情降温,報名熱退潮,民辦學校無法提前掐尖,生源影響難以避免。民辦學校依靠提前“掐尖”所獲得的生源優勢以及由此轉化而成的升學率優勢、辦學優勢都將減弱。而搖號入學的方式,進一步削弱了民辦學校選擇生源的可能性。所以,有的民辦學校才會想出這樣的辦法,提醒家長在高收費、高付出面前“掂量”好,試圖把部分經濟條件一般的部分家長“勸退”,使學校能夠儘可能掌控生源。這種做法不僅違背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方向,而且有損教育工作者的形象。

不管以何種方式選擇優秀生源,也不管能否實現這一目標,面對“公民同招”的變局,一些學校“擇優而教”的辦學捷徑顯然難以走通了。未來,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之間的競爭,勢必將從生源競爭轉向辦學特色和辦學質量的競爭。一些民辦學校迫切需要做的是改變辦學思想,從“挑好生源”轉向“培養好學生”,調整學校發展思路,在辦學特色和內涵上下功夫。民辦學校的優勢不應該是“擇優而教”、教“好學生”,而應該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通過提升教育質量,把每一個學生“教好”,以此回應社會的多元化教育需求。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07日第2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