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常常問我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而有些問題我卻常常不知如何回答!
我記得有一次,在學校上了一節物理實驗課。回來後問我:\'\'媽媽你説聲音有重量嗎?\'\'我隨口説\'\'有啊\'\'。她繼續問:\'\'那為什麼你跟我説話我不覺得疼?\'\'我.....我很尷尬地説:\'\'也許是我的聲音不夠大?\'\'她笑笑沒説話。但是我覺得我不能就這樣糊弄孩子,於是就在網上一頓搜索,弄懂後,跟他解釋:\'\'聲音是有重量的,因為聲音不是物質,所以聲音沒有重量\'\'。
還有一次, 孩子跟我説:\'\'媽媽,月亮上的光是太陽反射的嗎?\'\'。我回答\'\'是\'\',他又問\'\'那為什麼吸血鬼晚上能出來,而白天不能出來?\'\'。我沒有正面回答他,而是告訴他:\'\'世界上真的有吸血鬼嗎?現實中並沒有發現過吸血鬼,所以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我發現孩子看似毫無章法的想法,卻是孩子嚴謹又大膽的推測。我們僵硬的思維,是很難跟上他們的想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孩子比我們聰明!
伯克利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非常簡單,Gopnik教授招來一批小孩和一批伯克利的大學生。這些人要參加兩個實驗:一個實驗是每個人都要去探索哪一個物體可以點亮哪一台機器。這種匹配關係的學習,很簡單,孩子和大學生都基本猜對了。另一個實驗不同,不再是一個物體點亮一台機器,而是需要兩個特定物體才能點亮一台機器。結果,第二個實驗裏面,孩子猜對的概率要遠遠大於大學生。
為什麼呢?因為在生活中,一般是把鎖用一把鑰匙打開,一個開關打開一盞燈。在第二個實驗中,大學生會不自覺的使用這些老經驗,轉不過彎來,而孩子一旦一種方法行不通後就會嘗試其他方法,並且快速掌握其中規矩。
所以讓孩子保持思維的靈活性,對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孩子保持思維的靈活性呢?
1.讓孩子玩。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喜歡給孩子報許多課外輔導班,和興趣愛好班。這些所謂\'\'興趣愛好班\'\'更多的是家長的\'\'興趣愛好\'\'而不是孩子真心想學的。一部分家長的出發點很好,希望培養全方面發展的孩子;一部分則是為了省事,因為沒時間帶孩子,認為交給輔導班和興趣班不會牽涉太多精力;一部分則是出於焦慮,因為別人的孩子都去了,怕孩子跟不上別人。其實都好理解,但是方法不當會適得其反的。過重的學習負擔會使孩子產生厭學,焦慮情緒,一旦產生這種情緒孩子的學習效率會變得非常低。所以一定是孩子有興趣才報興趣班,適當減輕孩子學業的任務。孩子在玩耍中會促進孩子對世界的認知,而這種主動行為的產生的刺激比被動學習要強烈很多。事物的刺激是孩子世界觀產生、思維能力和腦部神經元發育的基礎。所以要讓孩子有一定的玩耍時間!關於玩,可以用玩具(比如積木樂高越是玩法變化多越能促進孩子的思維能力)和互動(就是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的遊戲)等等……
2.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奇思妙想。關於這個問題,許多家長會下意識的否定孩子不同想法而強硬的灌輸自己的想法。比如,你問孩子今天去爬山發現了什麼?孩子回答,我發現山頂上比山下冷多了!你的期望可能是,上山的風景或者人和事。當你面露不悦説的説,我問的是山上的風景不是問你冷不冷!這時你已經強行的灌輸了自己的觀念否定了孩子的想法。那麼我們遇到這種問題該怎麼做呢?我可以説,是的呢!山上比上下冷。那你還遇到什麼特別的事,有沒有那一處風景你覺得特別呢?我們要用啓發性的語言詢問孩子,而不是直接否定。
3.改變你自己的思維,讓思維活起來,拆掉思維裏的牆。有人問不是要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嗎?跟家長有什麼關係?我説,不僅有關係而且關係可大了!孩子天生是具有模仿能力的,而孩子的模仿對象常常就是我們,而且這是孩子無意識下發生。當你幹一件事的時候孩子通常會觀察你的行為,對你的行為進行判斷。他們心裏想,爸爸媽媽是這樣做的,我也得這樣做。你固化的行為模式會有意無意的影響到他們,他們會認為這些事只有這一種方法。那麼我們成人該如何改變僵化的思維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方法,首先我們需要一個\'\'老師\'\',這個\'\'老師\'\'就是我們的孩子。
有一次我想看看孩子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跟着他他對着我們家只養了一條魚的魚缸就象看電視一樣看幾個鐘頭,後來兒子説去游泳可能用到,當時我不解,之後第一次游泳時給我們表演在水中如何轉彎,而且他的解釋更是令我和他爸驚豔了一把……他説,魚轉彎的時候就是這樣左右鰭互相反着划水的!當時可把我美壞了,感覺養了個天才。後來我經常跟着孩子從不一樣的角度體驗生活,我感覺生活變得有趣很多,很多事情我常常能用不同的角度思考。有一次孩子看書,書上有一道思考題,孩子問我,媽媽如果你變成一隻鉛筆那麼大的人掉到了榨汁機裏(榨汁機底部有鋒利的刀片),你怎麼出來?我當時想了想,與其想辦法爬出來,不如想辦法求救, 比如高喊,甚至如果手機還在身上就打電話,或者在玻璃容器內寫上求救信息等等。事實上,任何單靠自己的努力試圖爬出來的想法都不現實。當時我就震驚了,因為如果是以前的我是想破腦袋都想不出,我可能一心想着怎麼爬出來。更重要的是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親密了了,也更能理解他了,不會輕易的對他發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