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狀元試卷真容:全文兩千多字無一差錯,工整大氣像印刷出來的

人們對於學霸的印象大都是天資聰穎,思維敏捷且十分清晰。他們一看到試卷的題目便能夠快速的想出解題方法,各類題目的文章可謂是信手拈來。

現如今很多老師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考場上多拿分,會刻意強調練字的重要性,因為一手好字能夠讓閲卷老師賞心悦目,至少心情不會那麼糟糕。

所以現在很多學生的書寫都比較工整,光是從字跡來看,並不能直觀的看出這個學生的水平。書面整潔不僅僅是現在對於試卷的要求,也是古時候科舉考試的要求。

科舉考試起初建立於隋朝時期,考查方式隨着朝代的變化也略顯不同,但絕大部分都是考察考生的寫作能力。

明朝狀元試卷真容:全文兩千多字無一差錯,工整大氣像印刷出來的

科舉制比較常見的方式便是考官給出題目,然後讓考生作文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這不僅要求考生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獨到的見解,還要求考生要有較高的書法水平。

古代科舉考試最出彩的人便會成為當年的狀元,這可謂是所有讀書人都想獲得的榮耀。

那麼作為人中龍鳳的科舉狀元的試卷,到底長什麼樣呢?看看這份明朝狀元試卷,全文2000多字無一失誤,工整大氣像印刷出來的。

一、趙秉忠的狀元之路

趙秉忠於1573年出生在青州府益出縣,他的父親是朝廷要員,所以趙秉忠也算是出生在官宦世家。

從小他就接受比較良好的教育,和所有的青年學子一樣,參加科舉考試步入仕途是他的願望。

明朝狀元試卷真容:全文兩千多字無一差錯,工整大氣像印刷出來的

他一生生性正直,為官之後也依舊保持初心,最後還因為過於正直而被貶官回鄉,當然這只是後話。

他15歲時成為補府學生,24歲中舉人,25歲那一年(也是萬曆二十六年)參加當年的殿試,原本趙秉忠對自己並沒有什麼信心。

在他看來雖然自己學識還行,但是距離狀元的目標還有點差距。恰巧在這一年,他成為了科舉狀元,由此開啓了此生的仕途之旅,最終官至禮部尚書。

二、後代捐贈出趙秉忠的狀元試卷

當年趙秉忠參加科舉考試的試卷,現如今存放在山東省博物館中,這篇試卷是他的第13代孫子趙煥彬先生,於1983年捐獻給國家的。

明朝狀元試卷真容:全文兩千多字無一差錯,工整大氣像印刷出來的

科舉考試從創立之初到被廢除,經歷過1300餘年時間,其中通過科舉開始選拔出來的狀元多達770人左右。

但是科舉考試的試卷就如同現在的高考試卷,都是十分秘密的文件,由當時的朝廷統一保管,為什麼趙秉忠的試卷能夠流入民間併成為家族的傳家寶,這個答案我們不得而知。

可是這份試卷的珍貴性自然是不必言説,因為它是現如今僅存的唯一一份可供考證的狀元試卷。

這份試卷在博物館被展出之後,吸引無數人前去參觀,並且也成為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素材”。

明朝狀元試卷真容:全文兩千多字無一差錯,工整大氣像印刷出來的

避開這份試卷的歷史價值不談,光是從試卷的整潔程度以及字體的工整程度,就能讓很多人感到驚歎。

這絲毫看不出是手寫的試卷,倒是像印刷出來的一樣。並且全文兩千多字,沒有一個錯別字,也沒有任何語病錯誤。

由此可見,趙秉忠不僅僅是一個不錯的書法家,他的行文思路也十分清晰,不愧是當朝的科舉狀元。

再細看整篇文章的內容,也能夠看出趙秉忠是比較有才華的人。也正是這份才華和如此工整的字跡,才能夠得到皇帝的青睞。

明朝狀元試卷真容:全文兩千多字無一差錯,工整大氣像印刷出來的

三、狀元試卷到底寫了什麼?

根據考證可知,當年科舉考試殿試的題目是: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這樣的題目其實並不新穎,很多朝代都會出與之類似的題目。

縱觀趙秉忠試卷的內容,也能看出有答題的套路包含在裏面,但這絲毫不影響趙秉忠觀點的出彩。

只見趙秉忠在試卷的最後寫道:“臣對:臣聞帝王之臨馭宇內也,必有經理之實政,而後可以約束人羣,錯綜萬機,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實心,而後可以淬勵百工,振刷庶務,有以臻郅之理。”

全文古今結合,分析了當前的情況,並且展望當朝社會的發展,他還認為治國要做到天人合一,這讓萬曆皇帝十分滿意。最終趙秉忠憑藉自己的才華成為了皇帝欽點的狀元。

明朝狀元試卷真容:全文兩千多字無一差錯,工整大氣像印刷出來的

結語

這份現存的唯一的狀元試卷,不僅能讓後人從中看到古人的思想,也能看出古時候人們對於學識的重視程度。雖説迄今為止我們看到的狀元試卷僅此一份,但是想必所有的狀元都能夠做到這一點,即保證卷面的整潔程度。

這其實是人們態度的再現,現如今很多學生寫作業提筆就來,寫錯了就各種塗塗改改,導致卷面十分混亂,總之這份試卷可以成為孩子的榜樣,希望以後可以激勵更多學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1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朝狀元試卷真容:全文兩千多字無一差錯,工整大氣像印刷出來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