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活了81歲,卻為何在56歲時主動退位,把皇位傳給趙匡胤一脈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毛毛娜
宋高宗畫像
宋高宗趙構,死於1187年11月9日。他的一生在這一天,劃下了句號。
按照我們一般人的邏輯,一個皇帝在他登基之後,直至駕崩之前,都會是一個國家最高的權力統治者,是九五至尊的帝王。
但是宋高宗卻不一樣,他在死前便退了位,死時,他的身份是太上皇,距離退位25年了。
56歲退位的帝王
其實光説起宋高宗,大家似乎對這個皇帝很模糊,根本分不清誰是誰。但是大家一定知道歷史上有名的岳飛,而宋高宗趙構就是岳飛誓死效忠的那個帝王。同時也就是宋高宗和秦檜一起製造了謀反冤案,用“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
秦檜劇照
説到這裏,我想大家心中一定對趙構有了一個印象。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一個昏庸糊塗的皇帝,但是僅僅憑一件事情,怎麼可能證明一個皇帝複雜的形象呢?
歷史上關於趙構的評價,説昏庸的真的多,史料對他的標準形象都是“生於宮中,天性聰明,博聞強記”。也正因為他是這樣一個天資聰穎的人,在靖康之變中,當他作為皇上的父親和哥哥都被金國擄走後,南宋朝臣遷都南下,建立南宋之時,他才會被公推為新皇帝。
金滅北宋過程
趙構登上皇位那一年,是公元1127年,年僅20,處在一個風華正茂的年紀。按常識來説這一位皇帝,會在朝堂之上,耗盡青春,操勞到老,但是趙構在位的第32個年頭時,他以想要多多修養,不想再勞心費神為理由,傳位給養子趙昚,他則退下皇位,成了太上皇。那一年,他56歲。
為什麼一定要退位?
56歲的年紀,對於一個帝王,正是經歷過朝堂磨練的最好年紀,趙構卻坦然退下皇位,甘心在宮中,做一個身份普通的富貴閒人。歷史的規律告訴我們,退位絕對不是因為他不想操勞這麼簡單,放棄權力是很難的。
趙構在56歲那年,其實依舊耳聰目明,健康的很,他的退位也存在其他的原因。
前面我們提過,他的父親和哥哥都被金軍擄走了,所以他才登上了皇位。那麼我們肯定能夠感受到他登上皇位,必然遭受到父兄兩支勢力的不滿,而他的地位也顯得有些尷尬。
岳飛劇照
而在他在位的時候,正是宋朝和金朝打的不可開交的動盪時期,好不容易出了一個英勇的岳飛,卻也被他害死。表面來看是因為自己求和的主張,與岳飛想收復失地的不匹配,但是最實際還是因為岳飛的心中最信仰的是趙構的父親和哥哥。
本來他的地位就顯得很尷尬,再加上他的兄長和父親要是被救出的話,那皇位還有他的什麼事情?於是他就害死了岳飛,不過遭到了羣臣的不滿,讓朝堂更加的混亂,迫使他不得不“為了保住皇位”,陷入無休止的精神緊繃中,飯吃不好,覺睡不香。
最終為了擺脱這種狀態,他選擇了剔除自己的病根“皇位”,選擇了退位,由他的養子繼承皇位,自己做個悠閒的太上皇。而由他的養子繼承,其實背後也有很多原因。
宋高宗畫像
比如他子嗣稀薄,找不出一個親生的孩子來繼承皇位,只能從宗室之中選擇。至於選擇趙匡胤一脈的孩子去繼承,則是因為他害怕趙光義一脈的子嗣對他進行報復,報復他沒有接回自己的兄長。
所以在多重權衡之下,他確定了人選,交出了皇位,而他也在動盪的歷史之中安安穩穩地活到了81歲,成了大家羨慕的長壽老人。
天子的感傷
宋高宗趙構的退位可以説是主動的,也可以説是被迫的。他主動退下皇位,因為他覺得自己不再適合領導這個國家,他的“求和自保”和大家想收復失地的主張並沒有達到一個統一。但是他作為一個天子,退位也是被迫無奈。因為他尷尬的地位,因為他無法領導的悲哀,以及背後勢力的虎視眈眈。
宋高宗劇照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説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切切實實地活了很久,在動盪的年代,卻能在豐衣足食下安享天年。
而且在他退位之後,雖然自稱不再問朝政,卻也干預着一些政事。他還存在着自己作為天子的一些小小權力,他是幸福的。
但是縱觀其一生,他在權力的遊戲裏輸了,輸走了自己的皇位,在他退位的往後餘生裏,他的心中可能依舊充滿着不甘和憤恨,他依舊渴望那一把高高在上的龍椅。
參考資料:詞條“趙構”
趙構享年81歲,為何在56歲就傳位給了趙匡胤一脈?——心安歷史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