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英國這麼富強,為何不去統一歐洲因為英國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今天的英國,國號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四個部分組成,屬於島國,國土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6600多萬,首都倫敦,實行議會君主立憲制度,國家元首是國王,政府首腦是首相,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歷史上的英國,原本只是一個不起眼的邊陲島國,但是在種種原因促使下逐漸富強起來,到了近代,已經發展為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
對於歐洲歷史,後世一直有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就是那些富強的歐洲國家,為什麼不去統一歐洲?既然近代英國這麼富強,那麼英國為何不去統一歐洲?
其實英國不是不想統一歐洲,而是因為英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這件事情就是建立海外殖民地,把先進的英國文明推向全世界,促進世界歷史發展。
英國的土地上最早的人類活動在哪個世紀開始無法考證,大約公元前8世紀左右,遠古英國人仍處於原始部落階段,但已經有了較為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公元1世紀前後,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第四位皇帝克勞狄一世派兵征服英國,把英格蘭變成一個省,不嚴謹地説,可以認為英國的土地上最早的君主制國家就是羅馬帝國。
公元5世紀前後,羅馬帝國衰落,其勢力被古代英國人全部趕走,隨後英格蘭的土地上先後建立了七個較小的王國,歷史稱之為“七國時代”,類似於古代中國的“戰國七雄”,只是規模小得多。七個王國之間打了好幾百年仍未分出勝負,直到公元829年,威塞克斯王國的國王愛格伯特一世滅掉了另外六國王國,實現了英國統一,他把國號確立為“英格蘭”,開創英國曆史第一個朝代威塞克斯王朝。
此後英國開始朝代更替的歷史發展規律,先後更替威塞克斯王朝、高姆王朝、諾曼底王朝、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温莎王朝。
英國的海外殖民地歷史,從第七個朝代都鐸王朝開始。公元1485年,英國貴族亨利七世起兵滅掉約克王朝,建立都鐸王朝,這時候的英國還不是歐洲強國,且沒有海外殖民地,也從未進行過海洋探索,但歐洲殖民先驅葡萄牙和西班牙已經先後在南美洲建立零星殖民地。
受到葡萄牙和西班牙影響,都鐸王朝第二位國王亨利八世認為,英國要崛起和富強,必須效仿葡萄牙和西班牙,向一望無際的海洋彼岸探索,但迫於當時國內和歐洲局勢,未能付諸行動。到了都鐸王朝第五位兼末代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期間,英國首次派出航海船隊,於公元1587年佔領了北美洲的弗吉尼亞,即今天美國的弗吉尼亞州,這是英國的第一塊海外殖民地。
與此同時,伊麗莎白一世勵精圖治,令都鐸王朝發展到極盛,英國國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還在公元1590年與西班牙的英西戰爭中徹底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確立了海洋霸權,令英國有更大更強的海軍開拓海外殖民地。
公元1603年都鐸王朝結束後,後續的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對英國建立殖民地的貢獻都相當大。
公元17世紀初到公元18世紀初的斯圖亞特王朝,在弗吉尼亞州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北美洲殖民地,建立了北美十三州,即美國獨立之初的十三個州,以及南美洲少量殖民地,包括今天圭亞那、牙買加等。
公元18世紀初到公元20世紀初的漢諾威王朝是英國曆史上最富強的朝代,在其統治下,英國建立了世界歷史最大的殖民帝國,包括公元1756年的七年戰爭中打敗法國波旁王朝,奪取了整個加拿大、公元1788年殖民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在內的整個大洋洲、公元1858年滅掉印度莫卧兒王朝而建立英屬印度、公元1885年滅掉緬甸貢榜王朝而建立英屬緬甸,等等。
漢諾威王朝第六位兼末代女王維多利亞一世在位期間,完成了工業革命,是英國國力的極盛時期,海外殖民地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總面積超過3500萬平方公里,大約佔全球四分之一,是當之無愧、名副其實的大英日不落殖民帝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
儘管公元20世紀前後的英國是世界上富強的國家,但是不代表英國可以統一歐洲,英國不是不想統一,而是沒有統一的能力,因為同時期的法國、德國、俄羅斯、奧地利等都是相當富強的國家,如果英國一意孤行要對歐洲發動統一戰爭,不僅不會成功,還會遭到其它歐洲強國的聯合毆打,到時儘管英國不一定會戰敗,但消耗大量國力是肯定的,本土可能受到威脅,海外殖民地也會一再喪失,衰落也是必然的。
所以富強的英國要做的不是統一歐洲這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而是建立更多的海外殖民地,雖然英國建立殖民地大多是通過戰爭和武力,免不了對殖民地的原住民有大量傷亡,但是英國在殖民地輸入先進的文明,對世界歷史發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貢獻,是功勞遠遠大於過錯的,所以近代英國絕對是一個對世界歷史有偉大貢獻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