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監王振,本是不得勢的秀才,卻害死大明20萬精鋭部隊
王振是個人才,自認考個舉人過於艱難,能力有限,乾脆換了宦官的路子入宮名留青史。
本文只允許新語説古今和舊人新説發佈,其他發佈者均為抄襲,抄襲者不孕不育。
明朝初期,蔚州有個應試不中的秀才王振,他有嚮往名利的野心。做了幾年教書先生的生活更讓他不甘,便決定放手一搏。
這一搏可不是在學業上的刻苦,王振拿着積蓄找了門路,自閹入宮當太監。他心眼多又極會察言觀色,很快被派去東宮服侍太子。
明宣宗病逝過早,留下九歲的明英宗即位,張太后垂簾聽政,這時候的王振已經成為小皇帝身邊的心腹了。
要想博得更大的權力,必須跟國政有所接觸。而明英宗年紀過小,內閣大臣主管國家大事,讓王振很是心急。
不過王振心思深沉,他告訴自己,必須潛伏下來等待最好的時機,才能一步登天。
七年後,在張太后病逝,內閣大臣青黃不接的時機,王振終於行動了。朝中和宮中佈滿他的黨羽,明英宗也對他全副信任。
皇宮中宦官禁止議政的牌匾被太監們摘下,王振洋洋得意,他可以在京城呼風喚雨,唯一能管住他的明英宗也只是好糊弄的少年人。
自從王振權傾朝野後,朝中的政務都由他過目,這就是司禮監的職權。他將這份權力濫用,朝廷成為他的“一言堂”。
巴結王振朋黨的大臣會得到晉升重用,跟他們作對的大臣會被針對貶謫,一時間人人自危,被迫選擇站隊。
在錦衣衞的大牢中不乏冤死的諍臣,他們都是曾經和王振作對的,或者只是説了幾句王振的壞話,就被施加酷刑而死。
明英宗自然不會知道這些,王振服侍他多年,將無數珠寶美人捧到他的面前,是最貼心不過的宦官,怎麼會幹出違逆之事呢?
哪怕是把王振私刑大臣的事捅到明英宗面前,也能被巧舌如簧的王振含糊過去,轉頭就要迎接他更加狠毒的報復。
皇宮成為了一個與世隔絕的“鳥籠”,王振出了宮就換一個樣子。他在外面的府邸藏着金山銀山,珍玩古董無數,夜夜笙歌。
一個爬滿蛀蟲的朝廷很快就無綱無紀,蒙古瓦刺部前來貢馬邀賞,也被王振中飽私囊,引起了雙方的戰爭。
王振並沒有當一回事,這瓦剌部曾有求於他,同王振做了販賣武器的交易,他還把對方當成不值一提的小國。
北邊的國土燃起戰火,這支西北駐軍長期被王振截取軍需,也沒有一戰之力,在蒙古人的猛擊下失去了防線。
不管怎麼樣,既然外敵來襲,必然要派人去應對。明英宗在鼓動下決定御駕親征,王振也沒有反對,他們都沒把瓦剌部部放在眼裏。
二十萬大軍和眾多文武大臣隨行明英宗,王振覺是撈功的大好機會,興致沖沖跟着出發。
這支不成熟的隊伍註定要失敗的,一來年輕的明英宗沒有帶軍經驗,二來王振私心作祟影響軍令,導致土木堡之變發生。
精鋭有謀的敵軍俘獲了明英宗,王振死在亂軍中,二十萬軍隊和其他大臣們也所剩無幾,為國捐軀。
這是一次慘痛的教訓,狠狠給了明朝一個警醒。可人最是重複老路,王振死了,宦官專權的風氣卻沒有停止。
本文只允許新語説古今和舊人新説發佈,其他發佈者均為抄襲,抄襲者不孕不育。
歡迎朋友們關注@新語説古今和@舊人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