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唐初三大宗教之一的景教,最後為何會被唐朝驅逐出境?

道教和佛教,自不必多數,大家都知道來源,而景教可能就很少有人瞭解了。景教,其創始人是聶斯脱裏,因為主張基督有神、人“二性二位”,所以被基督教視為異端,遭到了驅逐。後來幾經波折,於唐初正式傳入中國,也就是後來的東方亞述教會。

作為唐初三大宗教之一的景教,最後為何會被唐朝驅逐出境?

但是,隨着傳播時間的不斷推移,作為外來宗教的佛教和景教,在唐朝的傳播呈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態勢,其中佛教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景教卻是走向了失敗,而土生土長的道教卻在唐朝興盛一時。

那麼,景教在唐朝的傳播為何會失敗呢?景教和其他二教比起來,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呢?下面,就從三教的傳播理念、傳播過程以及傳播結果來做一個比較,然後來看一看景教在唐朝傳播失敗的原因。

何為傳播理念?簡單來説,就是讓人可以將其傳播出去的心理動機。人們認可,並且信服這樣的傳播觀點,才會對其進行宣揚和傳播。那麼,唐初三教的傳播理念都是怎樣的呢?

道教的傳播理念

道教,作為中國本土的宗教,它的傳播理念自然更為貼合百姓的生活。根據大量史料可以證明,道教起源於東漢末年。那時戰爭頻繁,百姓生活不易。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道教有了生存和發育的土壤。

作為唐初三大宗教之一的景教,最後為何會被唐朝驅逐出境?

所以,道教最初的傳播理念便是: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而在之後的不斷演變中,道教也一直在吸收其他教派的先進理念。發展到唐朝以後,基本形成了以貴今重生的價值觀和主張奉生、養生以至於長生的人生觀。而這些,也很符合當時百姓對於生活的美好向往。

佛教的傳播理念

早在兩漢之際,佛教就已經傳入了中國。佛教最初的傳播理念,其實是以為人們祈福去災為理念而展開的。所以,佛教的傳播並不帶有什麼功利性質。同時,佛教和平自然的狀態,使得其開始在民間大肆傳播開來。

作為唐初三大宗教之一的景教,最後為何會被唐朝驅逐出境?

到了唐朝時期,有了唐朝統治者的推動,佛教的傳播就更加順風順水,究其根本是因為:佛教的傳播起到了教化百姓的作用。再者,佛教自身也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傳播方向,以期可以更好地融入唐朝。所以,佛教才能在民間擁有大量的信徒。

景教的傳播理念

景教為何會傳播到唐朝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景教的創始人聶斯脱利,因為教派理念與本教基督教的理念有些不同,所以受到了當地統治者的反對和壓迫。被逼無奈的聶斯脱利派在被當地基督教評為異端以後,才有了東遷的經歷。

而在發展過程中,景教信徒中商人所佔的比例極大。對於商人來説,自然是利字當頭。所以,為了使景教在唐朝有個很好的開始,景教的傳播者不但用奇淫技巧去討好統治者,更是利用自己商人的身份去籠絡下層的百姓階級。

作為唐初三大宗教之一的景教,最後為何會被唐朝驅逐出境?

可以説,景教最初的傳播理念,就是“利益模式”的、以商業發展為目的的,而教義的傳播和發展,還暫時不在景教傳播者的考慮範圍內。從這裏來看,景教最初的傳播理念其實就有“動機不純”。

從三個宗教的傳播理念上,可以總結出:佛教和道教的傳播,都是以為百姓謀福祉為基本責任;而景教的傳播,顯然就是為了滿足信徒們發展經濟的“宏願”,而這就帶着極為濃重的功利性質。從這個方面來看,三者之間就有了本質的區別。

唐朝作為中國古代最為開放的朝代之一,其生存環境不僅適合本土宗教傳播,就算是外來的宗教,唐朝對其的整體接受度也是非常高的。所以,外來宗教在唐朝的傳播有着非常不錯的基礎條件。

唐朝的社會環境

唐朝建立初期,君主的統治清明,國家整體呈現出了繁榮向上的積極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百姓對於宗教信仰的迷戀性,自然會比戰亂時期低許多。到了唐玄宗時期,社會上甚至有着“是時州縣殷富,倉庫積聚粟帛,動以萬計”的説法。所以,儘管唐朝社會對於宗教的接受度夠高,但是也不是人人都會迷戀宗教。故而,景教最初的傳播效果並不是很理想。

作為唐初三大宗教之一的景教,最後為何會被唐朝驅逐出境?

佛教和道教的初始傳播環境,就和景教有着本質的區別。東漢至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民間戰亂四起。對於不能改變生活現狀的百姓來説,除了尋求神仙的庇佑,好像也別無他法。所以,那時候百姓對於宗教的依賴性是極高的。而到了唐朝以後,就算是社會統治安定,但是佛教和道教也已經在百姓心目中有了良好的信念。

也就是説,從整體的社會環境來説,三教發展到唐朝時候,基礎就是不一樣的。

唐朝的思想環境

唐朝,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它的優點之一就是海納百川。再加上唐朝時期統治者的不排外,所以當時唐朝的思想環境是極為開放的。不過,就算是如此,三教之間也有着一定的差距。

對於傳入時間最晚的景教來説,需要在佛、道二教已經興盛的情況下,強行撕扯出一片天地。同時,景教的傳播理念,又有些不同於大唐的文化發展的地方。再加上景教改造自我的態度也不夠積極,所以景教面臨的壓力很大。

作為唐初三大宗教之一的景教,最後為何會被唐朝驅逐出境?

佛道兩教就不一樣,它們有統治者的扶持。唐朝統治者自稱是老子的後代,所以自然會大力扶持道教的發展。同時,李世民等統治者,對佛教亦有着非常濃厚的興趣,所以對於佛教的發展也是頗為支持。也就是説,三個宗教從傳播的思想環境相比,景教其實是最艱難的。

首先,景教的傳入時間最晚:道教乃是本土宗教,起源於東漢末年,佛教於兩漢之際傳入,唯獨景教是始於唐初;其次,景教的競爭壓力最大:景教傳入唐朝之時,道教和佛教已經具備大批的信徒,景教只能在夾縫中爭取生長機會;最後,唯獨景教“不知悔改”:佛教和道教在傳播發展的過程中,都以更貼切百姓生活為競爭優勢,唯獨景教是把商人的利益擺在首位,並沒有主動完成景教本土化的轉化。

因為傳播理念和環境的不同,那麼三教的傳播結果自然也就不同。

道教的傳播結果

和景教、佛教比起來,道教的傳播無疑是最成功的。李唐統治者以老子後人自居,所以自然是大力迎合道教的發展。而且道教本身也足夠積極進取,面對外來教派的競爭,道教充分發揮了自己百納百川的特點,不但大力吸取其他宗教的優點,還會及時修改自己的缺點。

作為唐初三大宗教之一的景教,最後為何會被唐朝驅逐出境?

所以,唐朝時期,全國上下的道士多達萬名,而道觀也有上千座。可以説,道教在謀求自身發展的道路上,一直走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修改路線。而統治者們也有心扶持,所以,道教在唐朝的傳播結果自然是很不錯的。

佛教的傳播結果

佛教在唐朝的傳播,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巔峯。但是,唐武宗時期曾搞過一次滅佛行動,那次活動中: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税户;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税户十五萬人。

作為唐初三大宗教之一的景教,最後為何會被唐朝驅逐出境?

這對於佛教來説,絕對算得上是一次極大的浩劫。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佛教自身的宗教意識足夠鮮明,加之其又積極融合了大唐文化,所以儘管它遭受了如此大的打擊,但是也並沒有像景教那樣走向滅絕。從這裏來看,佛教在大唐的傳播,總體是成功的。

景教的傳播結果

不可否認的是,景教的確曾在唐朝盛行一時,全國上下所建的“十字寺”也不在少數,而景教的譯經也很多。但是,隨着唐武宗的滅佛之舉,景教也被以“鮮明外國之教” 和“邪法不可獨存”為由一併廢除了,當時所有的景教教徒也被一起趕出了唐朝。可以説,景教在唐朝的傳播,算是被統治者徹底砍斷了。而景教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遭遇,跟其自身的傳播缺點,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作為唐初三大宗教之一的景教,最後為何會被唐朝驅逐出境?

首先,景教過分依賴唐朝統治者的保護。景教從未主動積極地去改變自己,以期能夠適應百姓,所以它在民間的基礎並不是很深厚;其次,景教始終是以一種外來者的姿態在教化百姓,所以他們的核心人物始終是那些從主教過來的外國人,這就導致了景教和大唐文化的融合度並不是很高;最後,景教積累了太多的財富,這自然也引起了有心之人的窺視。

最終,在這幾個因素的綜合之下,景教遭到了唐朝統治者的廢黜和驅逐。同時,又因為景教的根基不夠深厚,所以才導致他們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

從景教在唐朝時期的傳播和發展可以看出,一個宗教要想在一片土地上紮根生長,就必須得明白:迎合統治者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滿足當地百姓的信仰。只有從百姓的利益出發,才會受到廣大百姓的認可和支持。畢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得不到百姓擁護的宗教,必然難以傳播開來,也就更無法傳播下去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33 字。

轉載請註明: 作為唐初三大宗教之一的景教,最後為何會被唐朝驅逐出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