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墓的七大謎團 千古之謎
成吉思汗陵墓的七大謎團,千古之謎!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崛起朔漠,而今卻也已經埋入黃土之中,給後世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成吉思汗陵也成為了考古學家苦苦尋找,卻直到今天成吉思汗埋葬何處,仍然未有定論!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最後魂歸何處,卻始終是個謎……
謎團之一:神秘的羊房堡村
羊房堡村位於張家口市宣化縣大倉蓋鄉,據史料記載,羊房堡村宋遼時期就已存在,明朝時該村構建了用石頭築成的堅固城堡,堡的北面還有面積很大的城郭。
幾百年來,羊房堡村流傳着“給主子修墳,一輩子零三天”的怪異俚語,而當地人也一直保持着死後三天下葬的喪葬風俗。
馬兒山位於羊房堡村東。在從村子去往馬兒山的路上,記者隨處可見白骨,顏色略發黃,骨質酥脆。據村民介紹,此地被稱為“亂墳崗”,上世紀60年代,全國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村民將此處攤平種地時曾犁出幾百處大面積的白骨堆。據前來的有關專家估計,約有數十萬人曾埋葬於此。
金國時期最重要的通道———金大道從羊房堡村及位於該村附近的馬兒山東南穿過。這條大道北通內蒙古及東三省,向南分為兩條道路,一條過雁門關到大同,一條過居庸關到北京,同時,這條路還可西過張家口到包頭、鄂爾多斯。
元朝時,金大道不知何故改道30餘公里,其餘路線不變,只是繞過羊房堡村及馬兒山,改道距羊房堡村20公里的宣化縣常峪口村。但從羊房堡村及馬兒山前經過的這條金大道仍被使用,其北達元中都、上都(現內蒙古多倫縣)、東三省,南、西仍達北京、大同、包頭、鄂爾多斯。
謎團之二:馬兒山上的生肖圖
馬兒山距張家口市區11公里左右,山主體面南背北,兩側有大山相傍。從遠處看,羊房堡村四周的山體構成一個巨大的太師椅模樣,村莊被置於太師椅中,而馬兒山主體也像是被置於另一個小太師椅中。
據當地村民介紹,馬兒山得名於其形狀。從遠處看,該山形狀酷似一匹正在低頭飲水的駿馬,駿馬東側還有一匹幼馬緊偎身後。站在距山體幾公里以外的地方看,主山坡上由西至東隱現出一個個巨大的生肖圖案,可以辨出來的有馬、兔、豬、蛇、雞、鼠、虎,還有幾處圖案已經不能被清晰辨認。這些生肖圖分佈於山體上端,圖身由山黏土及均勻的石塊鋪滿,在滿是草木的山坡上被清楚地勾勒出來。有關專家取圖身的土樣進行化驗,證實該土曾經過火炒,為熟土質,故圖身多年以來從未生過草木。此與秦始皇陵墓上的封土做法如出一轍。
謎團之三:被削去的山脊與巨大的石料場
在馬兒山的東南側,有一座鄰山被削去了大半,從山腳下直至海拔百米處。據當地村民介紹,多年來,該村從未從此山上取石做料,而且,從如此高山上大面積取石,即使拿到機械發達的當下也是個難題。該山石質為白色石灰岩,村民曾在山底發現大量石灰窯,有可能是修陵燒石灰所用。
記者看到,在馬兒山前約一公里處,厚度均勻、面積大小不等的片狀石堆隨處可見。像一個巨大的人工石料場,石片、石條上人工斧鑿的痕跡很明顯。考古人士曾將山上石質與該石片做對比,馬兒山石俗稱“羊石”,質軟,色紅似羊肉;而石片質堅,色青,明顯不屬同一山體。
謎團之四:石壘墳與牧羊人的驚奇發現
在馬兒山下2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被石牆圍起來的圓形石堆有50多座,有的高達10多米,直徑達20米,外形類似於寧夏發現的匈奴貴族的“石壘墳”。在羊房堡村的其他地方,這樣的“石壘墳”還有1—2處。
一年夏天,一個牧羊人在馬兒山下的石堆上發現一個孔,裏面往外吹冷氣,站在孔口,深感舒暢。在石堆周圍,這樣的孔有8個,形狀規則,大小相似,都由長方形與圓形組成。此後,當地村民漸漸發現,這樣的孔不僅夏天有涼氣散出,冬天還有熱氣散出。
謎團之五:不燃煙的烽火台與公主墓
在馬兒山的對面山頂上,有一個“烽火台”遙遙對望。但這個“烽火台”與古代用來傳遞軍事信息的烽火台不同。這個用磚砌成、用土夯實的“烽火台”上建有堅固而華麗的樓閣,而且所用木料講究。所以,這個“烽火台”不能升騰煙火。當地村民稱其為“瞭望台”。
蒙古貴族土葬時取出的土要移到別處,用樹樁做棺木,內挖與人體相當的凹槽,死者便置其中。然後用鐵條箍緊,埋葬後用馬將墳頭踏平。
謎團之六:丘處機的石龍觀與棋盤石玄機
馬兒山後有一座石龍山,據史料記載,丘處機最早修行的石龍觀即在石龍山上。現今的石龍觀遺址周圍還有大量石器、骨器等物。丘處機所創造的全真教被元朝列為國教,丘處機也被尊為元朝教父。丘處機及其弟子在張家口境內有4處道觀,其中,使用最早、時間也最長的就是石龍觀。
在馬兒山上,有一塊房間大小的巨石,當地人稱之為棋盤石。幾百年來,棋盤上的棋格沒有絲毫磨損,線條稜角分明。棋盤周圍曾發現散落的殘破棋子。學者推測,這塊棋盤可能是丘處機弟子及元代將領修陵監工時用來對弈的。
謎團之七:“帝陵”保衞戰與張家口覆滅
元末,明軍與元軍最激烈的兩場戰爭在宣化縣境內展開。這兩場戰爭的主戰場均在馬兒山南十幾公里處。其中一場發生在宣化縣常峪口村。該村原名常遇春口,因明朝大將常遇春得名。常遇春追擊元帝出居庸關,到此進行了一場激戰,死傷無數。另一場激戰發生在宣化縣北甘莊村,這裏有明朝大將徐達與元軍激戰留下的城堡。據史載,這兩場戰爭均很慘烈,死亡人數近百萬。
明朝初年,山西向張家口大量移民,就是因為戰爭中,張家口居民幾乎全部死亡。據分析,元軍當時激烈抵抗的重要原因就是為了保護“帝陵”。
七百多年過去了,曾經的一代天驕,把草原的旋律藉助雷鳴般的馬蹄傳到了西亞東歐,奏出了空前絕後的宏偉樂章,然而曾經的輝煌早已化作歷史的煙塵,功過留與後人説,遺憾的是成吉思汗陵始終未有確定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