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
今年的上海中考中,考生綺文(化名)因作文被判“雷同”,語文成績只得了81分(滿分150,作文佔60分)。家長自稱,這篇作文“改寫”自2018、2019年《上海市初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作文評析》兩篇高分真題例文,但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經多次比對後認為,這是一篇“雷同作文”。
受訪者供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這一事件,折射了多年來中高考學生背作文、寫“雷同作文”的一種風氣,也反映了一些教師、校外輔導機構在作文教育中的“急功近利”。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的多名資深語文教師認為,“套路”“仿寫”之風嚴重偏離了語文教學的初衷和寫作的目的,亟需被糾正。
“我手寫我心”倡導下的“套路之風”
在中高考作文寫作中,“不得抄襲”是公認原則和明確要求。
中學語文教研員倫豐和,曾多年任初中語文教師,並多次參與過中考閲卷。他認為,“改寫”不在“抄襲”範疇之內,他説,在考場作文中,很多學生會使用套路化的開頭、結尾和材料。但如果是“雷同”作文,應當予以嚴厲制止。
語文特級教師張鵬(化名)説,可以從別人的文章裏得到借鑑和靈感,但不應該模仿內容,畢竟作文應該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張鵬多年擔任高中語文教師,據他了解,不少初三學生在考場上會“套作文”。他觀察到,許多學生升入高中後,“套作文”的壞習慣會延續將近一年;有的學生寫作文容易偏題,就是因為有“套題”思維,機械照搬自己寫過或者準備好的作文素材。
有多年初三教學經驗的語文高級教師樊陽認為,教育考試院此次的評分正符合過去的考綱、現在的教學目標中的要求,即“我手寫我心”,從自己的生活出發寫作。如果是“雷同”,就違反了命題的出發點。
有多年初、高中語文教學經驗的陳偉春也贊同給“雷同”作文打低分的做法。他認為,如果都給“仿寫”或者“雷同”作文打高分,那麼思維真正有亮點的考生會被埋沒。
“套路”作文何處來?
語文教師都意識到了中考作文“套路化”的問題。陳偉春説,一些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會指導學生寫“套路”作文,例如某重點高中教學生寫作文必須分7段,每一段分別寫什麼都有套路。“許多新高一學生不會寫高中作文,大學中文系新生也不會寫文章,這就是原因。”
樊陽表示,有些語文教師會用往年初三的優秀作文做素材,指導學生如何“套作文”。對“套作文”的學生來説,只存在“套得比較順“和“套得磕磕絆絆”之間的差別。如果真正按照教學規律和教育目標來輔導學生,甚至還有學生不認賬,認為用補課機構中教的套路寫作,拿高分更保險。這種現象讓樊陽很氣憤,也很無奈。在教學中,樊陽堅決反對“套作文”,他告訴學生和家長,如果選擇這樣的方式寫作,就是在拿孩子的一生做賭注。
樊陽多次參與過中考和模擬考閲卷。他分析,在遇到雷同、仿寫作文時,有的教師不會“下狠手”給不及格分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寫“雷同”作文的膽量。而平時,一些學校也沒有嚴格按照規定來判卷,對“雷同”作文的態度不夠鮮明。另一方面,限於作文閲卷的經驗性,有些“雷同”作文能夠矇混過關。
在全國各省(區、市),中、高考作文評析教輔書多有出版。倫豐和向記者出示了7本歷年《某省初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作文評析》,並翻出了2018年版中的一篇滿分真題例文,文章寫的是作者通過給母親洗腳,感受到母親“真不容易”的故事。倫豐和告訴記者,這篇作文所用的材料最早出自日本一篇微型小説,原文寫的是一名貧苦的大學生去一家大公司應聘,被要求回家給母親洗腳,並感受到母親維持生活不容易的故事。這個故事也作為道德教育的材料,被許多師生所熟知。
倫豐和認為 ,《作文評析》的出版在客觀上起到了服務考生訓練作文、教師領會評分標準的作用。
命題與教學,孰先孰後?
有40多年教學經驗的特級語文教師黃玉峯指出,中考“套路”作文的風氣是長久以來形成的,這種現象背後是命題與教學的本末倒置。“現在的語文教育往往是題目考什麼,老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而語文教育的規律應該是學生學什麼,老師教什麼,題目考什麼。”
黃玉峯説,自從上世紀80年代,教育界普遍採用“標準答案”的形式出題、判卷後,語文教學的規律就被打破了。“像學外語一樣學語文,像學數學一樣對答案,很多人不再知道學習語文的初心。”
黃玉峯在7月26日舉辦的一場“人文教育雲聚會”上列舉了某省份近幾年的中考作文題。他認為,這些題目“只要用腦子想一想,每一道題都能套寫”,“都是甜絲絲,都是一種甜!這樣的題目怎麼選拔人才?分出高下?”他認為,如果中考作文命題在形式、內容上有多樣性,就能讓學生沒有辦法套文、抄文,驅動學生平時大量閲讀積累,真正提高水平。例如,採用縮寫、擴寫、根據成語寫故事、文言文改寫白話文等方式出題,考察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創造性。“其實人的作文水平相差很大,但套路作文會導致作文分數拉不開距離。”
黃玉峯認為,作文命題有廣闊天地,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情感、體會閲讀。不久前,他在自己所在的高中佈置學生寫一寫身邊的小人物,比如燒飯師傅、學校看門的人,或者教材裏的駱駝祥子、祥林嫂。“這能考察學生是否有感情,表達水平怎麼樣。很多學生寫得很棒,讓人感動流淚,因為這個題目撥動他(她)的心絃,讓他(她)很快地寫出了東西。”
陳偉春認為,中考和高考不同,中考還肩負着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責任,所以出題不會太難、太鑽。但在命題上可以做一些更細化的研究。比如,採用提供圖片或具體情境的方式出題,套題的空間可能會減少,至少對套題的技術要求更高。
真正的語文教育什麼樣?
黃玉峯説:“對學生來説,每個階段的語文教育都應該根據其精神、情感成長的需求來學習相應內容,從而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開拓的眼界,做個好人、善良的人。”
但他觀察到,現實中許多輔導機構採用拔苗助長的方式輔導學生,家長也只要求孩子得高分,爭先恐後地將孩子送入機構。久而久之,學生看到題目首先會去揣摩出題者的意思,而不是自己讀過的東西。
針對此現象,黃玉峯創造了一個詞“學囚”:人被關在了考卷裏,被思想的牢籠禁錮,“有靈氣的孩子也變成呆滯的樣子”。黃玉峯認為,真正的語文教育要滲透進歷史、哲學、倫理學等內容,讓學生的精神得到成長,感情變得豐富、厚實,從一個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
他強調閲讀的開放性和寫作的引導作用:“孩子的感情都是真摯的,但還比較淺。人保持赤子之心很難,而閲讀和寫作應該起到讓孩子進入社會後情感依然豐富的良性循環作用,正如龔定盦的詩所説:少年哀樂過於人,歌泣無端字字真。既壯周旋雜痴黠,童心來複夢中身。”在40多年的教學經驗中,黃玉峯採用讓學生演戲劇、寫詩歌、出門遊學等各種方式提高寫作能力,效果很好。
採訪中,幾位教師也都強調了生活體驗的重要性,以及閲讀和寫作訓練應該結合起來。陳偉春説:“讀寫一家,沒有足夠的閲讀攝入,書面不可能反饋到位。”樊陽説,現在初三的孩子確實非常忙碌,他的方法是,一方面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啓發,將課文、閲讀題和寫作打通。另一方面,給學生布置體驗性的寒假作業,比如通過採訪,重新認識朋友、父母和祖父母;在家做一次家務,給父母送一次愛心,走出家門做一些社會實踐等等。有了這些積累之後,就可以梳理素材,用在作文裏。
陳偉春還提到,作文訓練一定要循序漸進。“要尊重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尤其是寫作能力的發展規律。”例如,高一訓練複雜記敍文,鍛鍊學生的事實論述能力;高二要寫複雜説明文,鍛鍊顯性邏輯;有了這些積累,學生就能體會、內化寫作方法,學會隱性邏輯,在高三就能寫好複雜議論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