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龔自珍簡介
龔自珍簡介記載他是清朝的思想家、文學家和詩人。1792年8月22日出生,龔自珍自幼好學,從小研讀《經史》和《大學》。他喜歡寫作,13歲的時候就寫了《知覺辨》,15歲的時候就開始寫詩集。27考中舉人,龔自珍考了6次終於在38歲時當上進士。曾經在內閣、宗人府、禮部任過職。48歲辭職回鄉,一生寫過300多篇文字和七八百首詩詞。
龔自珍畫像
1813年7月,龔自珍妻子因為被誤診而死亡。1815年,龔自珍又娶了安慶知府的侄孫女何吉云為妻。龔自珍在朝廷中對政治有獨特的見解,並且明確的指出朝廷腐敗問題的根本,對君權專制提出意見並抨擊。龔自珍在朝廷任職20年期間,屢屢上書提出自己的意見,但都不被採納,並且還被同朝官員認為是眼中釘。
在這一期間,龔自珍寫了一些諷刺官員昏庸的文章如《大誓答問》、《古史鈎沉論》等。龔自珍大義凌然的態度被昏庸的官員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常常受到一些排擠和打擊。
龔自珍在朝廷中受不到重視並且他又忤逆比他大的官員,經常被大官穿小鞋。於是龔自珍決定辭職回鄉,並於1839年6月4日離京,9月回京接回家屬,龔自珍途中想到以前種種,百感交集寫下了著名的《已亥雜詩》。
1841年,龔自珍開始在江蘇的丹陽雲陽書院教書,同年3月,龔自珍的父親去世,龔自珍接任了父親在杭州紫陽書院的講席。同年夏天,龔自珍打算辭職去上海蔘加反抗外國侵略的戰鬥,沒想到9月26日,龔自珍突然急病去世,年僅50歲。
龔自珍的思想
龔自珍又名鞏祚,出生於官宦世家,浙江仁和人,是清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他的思想更是有着不可撼動的地位。龔自珍的思想第一大特色是倡導“通經致用”,他強調學術起源於政治,如果捨棄了政治那學術也就沒有了立足基礎,它們本身就是統一的。
龔自珍畫像
他號召士大夫從傳統的紙堆中走出來,關心百姓安危及國家興亡,將學問與當時時事相互結合。他的這番思想從根本上批判了清政府的文化壓制政策,成為一篇推崇言論和思想自由的宣言。
龔自珍的思想第二大特色是對專制主義的批判,他對封建社會的腐朽專制進行強烈的揭露和諷刺,這幾乎涵蓋到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他認為當時的清代正處於衰世,並深刻的指出中國封建社會的嚴重危機以及逐步走向崩潰的趨勢;他無情的抨擊封建官僚主義的腐敗奢侈,並認為官僚階層只有軀殼而沒有靈魂;在揭露官僚荒淫無作為的同時,他還剖析了官僚制度的弊端和腐朽,將官僚晉級制度及科舉取仕制度的弊端揭露的體無完膚。
龔自珍的思想第三大特色是提倡改革,他的改革雖然並不具有完整的系統,但是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在政治改革方面,他提出調節君臣關係,更有利於國家發展,他也非常關注國家的防務,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在經濟方面,他提出要“平均”分配土地及財產,更要改革白銀納税的方法以使國家經濟平穩向前發展。
龔自珍故事
龔自珍出身官宦世家,後更名鞏祚,號定庵,是清代改良主義及近代啓蒙思想的的先鋒。龔自珍故事記載他生於1792年,是龔家的長房長孫,他自幼接受母親的教育,喜歡學習詩文,從8歲起研究小學,12歲學《説文》,往後更是研習科名掌故,察古今管制,研讀目錄學及金石學等,同時在文學上體現出了他出色的創作才華。
龔自珍畫像
龔自珍故事講述了他想要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一些經歷,嘉慶十五年他考順天鄉試只得二十八名,二十三年浙江鄉試始中舉,次年再次螺旋,於二十五年入仕任內閣中書。這時他逐漸接受社會現實,並從科舉考試的失利中覺察出科舉制度的腐敗,產生了改革的想法,著《佇泣亭文》並於同年戒詩。
龔自珍故事最後強調了他的政治抱負,嘉慶二十四年會試失利後他又參加了五次會試,都以失敗告終,期間他仍為內閣中書,後雖不斷調遷但都是查漏補缺卑微困厄的職位。
此時正值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他不斷關心國家時事的重大問題,從當時的社會現實出發,不斷提出符合實情的改革建議,他從不和清朝封建王朝的庸俗官僚同流合污,支持林則徐嚴格查禁鴉片的行動,並建議林則徐一定要加強軍事防禦以隨時應對侵略者的入侵。在這期間他寫過譬如《西域置行省》等著名評論,以及《己亥雜詩》等優秀文學作品。
龔自珍的成就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盦,晚年時移居崑山羽琌山館,所以又被人們稱為羽琌山民。
龔自珍塑像
龔自珍的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他的政治思想,他認為政治與學術之間相互統一且缺一不可,並倡導士大夫應把社會現狀與學問相結合,提出符合時事的“經世致用”思想;他強烈的批評清朝封建統治的腐朽專制,並且剖析了官僚制度及科舉取仕制度一系列弊端,他認為當時的清朝已經處於衰世;他提倡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建議合理調節君臣關係及更改納税方法來促進國家的發展以實現長治久安。
龔自珍的成就還包括他強烈的愛國精神,面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強大威脅,他支持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堅決抵制鴉片交易,並寫詩表達出對禁煙鬥爭的關心;他還站在保家衞國的立場上,要求當時的清朝皇上鞏固邊防,來抗擊沙俄的侵略,他還提出要在邊防發展農業及訓練大量實戰士兵的具體方案,來實現國家的穩定發展。
龔自珍的成就還包括他的文學創作,他認為文學必然有用,並認為詩歌的創作都是以社會現實為基礎,因為他的詩大都是着眼當前時事來表達議論,並將抒情、時事與藝術相統一,通過多樣的形式、不拘一格的風格及豐富的想象來表達情感,也正是他這種採用完全不同於以往詩詞的表達方式,開創了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新篇章。
龔自珍是什麼樣的人
龔自珍的祖父龔褆在朝為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並著有《吟朦山房詩》,其父親龔麗為官至按察使,並著有《禮圖考》等,那麼龔自珍是什麼樣的人呢?
龔自珍畫像
龔自珍自幼學習詩詞,在文學上表現出了非凡的創作才華,他在十三歲時寫了《知覺辨》,十九歲時便能倚聲填詞。他的詩詞風格不拘一格,語言新奇,將抒情、政治時事和藝術相互結合,達到了三者高度統一的境界,後成為清代著名文學家。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為人放蕩不羈,在晚年時更是窮困潦倒,最後淪落到賣父親藏書字畫聊以為生。那麼龔自珍是什麼樣的人呢?
龔自珍認為學術和政治相互統一,彼此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從而提出“通經致用”的思想;他對當時的封建統治不斷諷刺揭露其弊端,並滿含希望的提出相應意見試圖挽救;他提倡改革,在政治上建議當時的清朝皇上應該合理調節君臣關係,在國家安全上建議要鞏固西北及東南邊防,並且他堅決抵制鴉片貿易及反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在經濟上建議改革白銀納税的方法,以實現國家的穩定向前發展。
雖然龔自珍的根本目的是改革,但改革的目標並不明確,但他積極的改革態度是始終不變的,他對改變當時清朝封建腐朽現狀的熱情也是不曾改變的,這也詮釋了龔自珍是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他是主張改革腐朽封建主義、近代改良主義的啓蒙思想家。
龔自珍死因
龔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是改良主義的領導人。人們朗朗上口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便是他的詩作。龔自珍最終在書院暴死,年僅49歲,史稱丁香花疑案。關於龔自珍死因,人們眾説紛紜。其中最普遍的一種説法是龔自珍的死跟顧太清有關。
龔自珍畫像
顧太清自小父母雙亡,由家在蘇州的姑父姑母撫養大,顧太清生得苗條身段、長相甜美。正趕上奕繪的福晉妙華夫人因病去世來到蘇州散心,碰巧遇到顧太清。奕繪在蘇州待了一段時間,喜歡上了顧太清,便把她納為側福晉,兩人遊山玩水,日子過得十分快樂。後來奕繪因病不起,一個月後離世,留下了顧太清和一雙兒女。丈夫死後沒多久她又開始恢復與京中文人雅士的詩詞交往,當時她遇到了龔自珍。
顧太清十分欣賞龔自珍,兩人便常常在一起討論詩歌。當年受到過顧太清譏諷的陳文述來到京城,他看到《己亥雜詩》,找出了一些微妙的把柄。很快京城裏流傳開有關顧太清與龔自珍的緋聞,於是流言蜚語和指責統統向他們襲來,最後龔自珍被逼得無處可待只好離開京城。最後在江蘇雲陽書院被奕繪的兒子毒死。這就是龔自珍死因。
歷史上關於龔自珍死因還有許多説法,有説他是被宗人府的同事殺害,也有的説是龔自珍被自己的美妾殺害,因為美妾偷歡時被龔自珍發現,所以才將龔自珍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