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只有十五個字的聖旨,李衞一看就笑了:把傳旨的押到湧金門去

在清宮戲和演義小説中,康熙微服私訪、乾隆微服私訪,都被吹得天花亂墜。事實上即使是在康雍乾三朝,各地抗清鬥爭都從未停止,大刀會小刀會洪門天地會都極其活躍,如果清朝皇帝真的敢微服私訪,那麼分分鐘就會被取走腦袋——就連慈禧逃難,也是千萬人前呼後擁,要不然就會有不嫌慈禧老的強盜把她搶去當壓寨夫人。而乾隆這個花花公子一向喜歡擺譜,他的六次南巡,每一次都可以跟隋煬帝下揚州一比奢華,甚至鋪張浪費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後來的老辮子小辮子們,為了給他們的“十全老人”“千古一帝”臉上貼金,編了很多故事,甚至不惜張冠李戴,讓乾隆去搶他老爹的故事。那個故事其實是發生在雍正和李衞身上,當年李衞接到只有十五個字的聖旨,李衞一看就笑了:把這個傳旨的押到湧金門去!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出:鐵面雍正有時候也挺能搞怪的,他的一句話就讓一個官員多擺了五年地攤。

接到只有十五個字的聖旨,李衞一看就笑了:把傳旨的押到湧金門去


現在流傳比較廣泛的,就是翁仲和仲翁的故事。故事的主角自然是乾隆,配角是李侍堯。那故事説的是李侍堯在科舉考試的時候,把石像翁仲寫成了仲翁二大爺,於是被乾隆寫了一首打油詩調侃,並取消了李侍堯進入翰林院的資格而“罰去江南做判通”。但是編故事的人忘了查一查李侍堯的家譜:李侍堯既沒參加過科舉考試,也沒當過什麼通判。如果某個進士直接被授予通判官職,那不是懲罰,而是獎勵——通判是知府的佐官,掌管錢糧鹽鐵的正六品,可謂又肥又美。即使是位列三甲當了庶吉士,畢業後也只能當個七品翰林院編修,如果只當了五經博士和典籍,那就更慘了,只有八品,是芝麻中的芝麻。

接到只有十五個字的聖旨,李衞一看就笑了:把傳旨的押到湧金門去


作為進了貳臣傳的漢奸李永芳的四世孫,李侍堯是不需要參加科舉考試的。仗着李永芳明將滅明的功勞,再加上四世祖奶奶也姓愛新覺羅(李永芳娶了努爾哈赤第七子愛新覺羅·阿巴泰之女),李侍堯有一個天生的身份,那就是“廕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印務章京”,專門給乾隆管印章,位不高而權重,所以連和珅都搬不倒他。那麼這個故事是怎麼來的呢?細看清朝史料我們才發現,原來是乾隆偷了他老爹雍正的故事,而且那故事的原版比盜版更貼近實際,並且能證明雍正這個人平時也挺能搞怪的。

接到只有十五個字的聖旨,李衞一看就笑了:把傳旨的押到湧金門去


雍正當了皇帝之後,別説微服私訪,連避暑山莊都沒去過,就更別提木蘭秋獮了。但是雍正還是雍親王胤禛的時候,是經常到外地辦差的,其中杭州就去了不止一次——雍正後來不喜歡出巡,可能是因為政務繁忙沒心情,另外一種可能就是他走夠了、走累了。

接到只有十五個字的聖旨,李衞一看就笑了:把傳旨的押到湧金門去


話説有一天胤禛出差來到杭州,辦完公事就去湧金門(就是張順戰死的地方,清朝的時候還有張順廟,現在不知道還在不在了)溜達。胤禛在湧金門裏看到一個替人寫書信對聯的地攤兒,地攤上擺了很多對聯,那字寫得那叫一個漂亮。但是看着看着,發現一個問題:這個秋字,別人都是左禾右火,到了他這兒怎麼變成左火右禾了?於是就上前詢問:“得毋誤否?”那攤主是個認死理兒的書生,翻出一大堆名家字帖來告訴胤禛:“你看看,古代名家都是這麼寫的!”

接到只有十五個字的聖旨,李衞一看就笑了:把傳旨的押到湧金門去


胤禛這個人就喜歡犟脾氣,被駁了面子不但沒生氣,反而蹲下來跟那書生拉家常:“你這麼有學問,咋不去考取功名?”那書生翻翻白眼:“咋沒考?而且還考上舉人了呢,別的舉人都能鬧個縣丞教諭之類的官兒,可是我一沒靠山二沒銀子,就只好賣字為生了。”胤禛從口袋裏掏出幾塊馬蹄金:“我做買賣賺了,這錢我留着也沒啥用(是沒啥用,親王雙俸一年兩萬兩銀子,還有數不清的皇莊,連房子都是他老爹康熙給蓋的),不如拿來資助你吧。等你考中了進士做了大官,別忘了我就行了!”商人資助一個有前途的小官(或讀書人),等到小官變成大官,官商勾結賺大錢,這個門道原來是雍正傳下來的——當然,這是一個有所影射的笑話,這一行的祖師爺是呂不韋,雍正也不需要一個小官來提攜。

接到只有十五個字的聖旨,李衞一看就笑了:把傳旨的押到湧金門去


那書生有了金子,一腳踢散寫字攤,讀書趕考去了。明清兩朝的進士考試是三年一次,等到那書生考中了進士,有希望進入翰林院的時候,胤禛已經繼位當了好幾年雍正皇帝了。按照規矩,狀元榜眼探花以及進士、同進士名單是由主考官上報皇帝批准的。雍正一翻名單,就看見了湧金門內賣字書生的名字(這名字《清稗類鈔》沒有標明,所以只好稱之為書生),於是馬上召見。雍正招來那書生,也沒多廢話,只是在紙上寫了一個“和”字遞給他。那書生一看這“和”字的那一口怎麼跑到左邊去了?於是叩頭回答:“這是偽體字。”

接到只有十五個字的聖旨,李衞一看就笑了:把傳旨的押到湧金門去


關於偽體字,杜甫有詩嘲諷:“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所謂“偽體”,是生編亂造,要被區別裁刪的。雍正不知道讀沒讀過杜甫這首詩,他只是笑而不言(上笑不答),揮揮手讓那個書生退下了。第二天任務派發下來,這位書生的任務是送一道聖旨去給浙江巡撫李衞。剛參加工作就當上了宣旨欽差,這書生意氣風發地上路了。

接到只有十五個字的聖旨,李衞一看就笑了:把傳旨的押到湧金門去


大家都知道,正史中李衞是富家子弟出身,也是雍正第一親信督撫,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忠心耿耿識字不多脾氣不小,除了雍正他誰都敢罵。這位浙江巡撫李衞打開雍正的聖旨一看就樂了,他笑着吩咐手下:“把這個傳旨的剝了官府摘了官帽,押到湧金門賣字去,不賣夠三年不許收攤兒!”那書生傻眼了,再偷眼一瞧那聖旨,就什麼都明白了,因為雍正給不大識字的李衞的聖旨,上面只有十五個字:命其仍向湧金門賣字三年,再來供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88 字。

轉載請註明: 接到只有十五個字的聖旨,李衞一看就笑了:把傳旨的押到湧金門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