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漢朝的和親政策,劉邦此舉的出發點,遠比我們想的要複雜

最近在看王立羣老師的大風歌時,突然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記載,劉邦當年開創了和親制度,這是大家所熟知的,畢竟當年他被圍困在白登,沒有辦法説出來,只能以這樣的方法來脱困。但是在歷史記載中,這個即具有恥辱性的制度在產生之初其目的和想法,其實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開創和親制度的劉邦,他並沒有從這個制度中感到屈辱,反而還感到了一絲絲的政治便宜。甚至還有一些歷史記載,劉邦當年在達成這個制度以後,居然還笑得像個小孩子一樣。

淺談漢朝的和親政策,劉邦此舉的出發點,遠比我們想的要複雜

當時看到這一則歷史記載的時候,當場就覺得有些疑惑,要知道劉邦好歹也是一個開國君主,是曾經睥睨天下的無敵人物,既然這個制度如此的具有屈辱性,為何他還要把這個制度執行下去,而且還笑得像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但是後來經過王立羣老師的解讀以後,我們才明白原來當年的和親制度最開始有了很多的政治算盤,不僅僅劉邦這邊沒有吃虧,甚至他還自我感覺賺了很多便宜。

淺談漢朝的和親政策,劉邦此舉的出發點,遠比我們想的要複雜

因為根據歷史記載,當年劉邦為了應對來自於匈奴的軍隊壓力,所以他必須要派遣自己的女兒前往匈奴。這對於劉邦來説是非常恥辱的,所以他當時非常的抗拒,但也沒有別的辦法。但是這時候他身邊有一個大臣給他提了一個建議,匈奴人是並不認識魯元公主的,他也不知道漢朝到底有多少個公主,所以劉邦可以隨便找一個普通的女孩讓她成為公主,然後再把他送到匈奴那裏,這樣就可以彌補魯元公主出嫁的不足。

淺談漢朝的和親政策,劉邦此舉的出發點,遠比我們想的要複雜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進行和親政策的操作不僅僅不是一種屈辱,更重要的是還帶有很強烈的政治的優越性。因為,漢高祖劉邦和當時的匈奴大單于,本來就是平輩交往的關係,所以如果真的把這個和親制度進行下去,那麼漢高祖就會在政治地位上高過匈奴大單于一等。因為進行和親政策的公主不會嫁給匈奴大單于的兒子,而是會直接嫁給匈奴大單于本人,所以按照漢人這邊的傳統,凡是娶了別人家的女兒,那麼必然就會成為別人家的女婿。所以匈奴大單于由原先的平輩的政治交往變成了劉邦的女婿。

淺談漢朝的和親政策,劉邦此舉的出發點,遠比我們想的要複雜

如果只是這點蠅頭小利劉邦還不會在乎,但是這個大臣又説出了接下來的政治利益,那就是,劉邦的公主嫁到匈奴大單于那邊,肯定會成為匈奴大單于的妻子,因此只要是她生下來的後代,必然會成為匈奴大單于的繼承人,因為這是為了兩邊的邦交利益考慮所必須要進行的結果。只要匈奴大單于的後代能夠擁有繼承權,那麼劉邦趕緊派一大批的和親使者過去教導新的繼承人,教育他如何尊重自己的外公,教育他要聽外公的話。

淺談漢朝的和親政策,劉邦此舉的出發點,遠比我們想的要複雜

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那麼當年的和親政策不僅能夠換來和平,而且還會直接潛移默化的改變匈奴的王庭,真的這樣操作,那麼未來漢朝北邊的威脅就會逐漸的瓦解,甚至匈奴還會成為漢朝的一個分支,畢竟再怎麼厲害的君王,也不可能抵得住自己兒子的威逼利誘,而且,未來的繼承人不管有多麼的厲害,他也必須承認是劉邦的外孫。所以當年劉邦才會如此的高興,要執行和親政策,即使有些屈辱,但他還能夠笑得出聲,問題就在於此。所以説當年的和親政策非常的具有騷操作,只不過後來變了一位而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5 字。

轉載請註明: 淺談漢朝的和親政策,劉邦此舉的出發點,遠比我們想的要複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