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中的鴨嘴獸——淺談蘇-34的改進與其在俄羅斯空天軍中的定位

不久前,俄羅斯國防部與俄羅斯航空生產聯合體簽訂了改進型蘇-34戰鬥轟炸機的購買合同細節協議。按照協議內容,俄羅斯航空生產聯合體將以每年生產8到14架的速度向俄羅斯空天軍交付改進型蘇-34戰鬥轟炸機,預計截止2027年時將交付76架。早在2月下旬,俄羅斯航空生產聯合體及其下屬的伊爾庫特科學生產集團已開始着手生產進行了“深度改進”的蘇-34,即蘇-34NVO(字母后綴是俄語“新能力”的縮寫)。從這個新的編號,不難看出改進後的蘇-34的改進幅度之大。

圖注:“航空飛鏢”飛行競賽中的蘇-34

但目前對於俄軍方來説,似乎更認可蘇-34M這個新“馬甲”。這種在編號上做文章的情況幾乎已經是“側衞”系列作戰飛機的慣例,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蘇霍伊就曾經將蘇-27M,而出口到印度的蘇-30K實則就是蘇-27UB。在近些年來的機型當中,蘇-35S曾經使用過蘇-35BM的編號,蘇-34的“近親”蘇-32FN也獲得過蘇-32MF的“馬甲”。雖然不同型號的戰機具有多個編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可以確認的是基本上不會發生編號變更以後設計也隨之發生改動或進行大規模改進的情況,所以到底是蘇-34M還是蘇-34NVO,其實是個無關緊要的問題——反正編號也是可以變的。

圖注:蘇-34宣傳照

比起編號問題,蘇-34這種對於其他國家來説略顯怪異的機種究竟該如何定位,或許更值得討論。談到這個問題,還得從俄羅斯空天軍的兵種劃分説起。俄羅斯空天軍脱胎於蘇聯空軍和防空軍,而在蘇聯空軍當中,前線航空兵是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蘇聯空軍的前線航空兵主要由殲擊航空兵和轟炸航空兵組成,而轟炸航空兵又可以分為前線轟炸航空兵和殲擊轟炸航空兵。從任務特性上來説,前線轟炸機用於深縱深攻擊任務(即攻擊敵後方目標)、往往需要與敵方航空兵和防空火力直接接觸,為追求打擊效率,往往注重載彈量、而自衞能力有限,因此在作戰時需要前線殲擊航空兵的伴隨護航。而殲擊轟炸機則偏重淺縱深攻擊任務(即攻擊敵前沿目標),更加強調自身的自衞作戰能力。

圖注:蘇-34-炸彈卡車我也可以

因此,在蘇聯空軍裝備的前線轟炸機當中,大多是伊爾-28、雅克-28、蘇-24一類專門研製的機型,而殲擊轟炸機則大多脱胎於戰鬥機,如蘇-17、米格-27。如果按照西方的機種類型進行劃分,蘇聯/俄羅斯的前線轟炸機大致對應西方的輕型轟炸機,而殲擊轟炸機則大致對應戰鬥轟炸機,兩者的區分非常明顯。由此就不難理解,雖然蘇-34經常被歸類為戰鬥轟炸機,然而實際上它和F-111或殲轟-7並不能算作是同一類機種(當然F-111和殲轟-7嚴格來説也不是同一類)。

然而,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空天軍的變化發展,卻給這種劃分寫上了越來越多的“糊塗賬”。由於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俄羅斯面臨的外部安全環境變化、軍兵種結構調整、新軍事學説的提出、以及裝備自然老化更替等問題,俄羅斯空天軍的軍兵種構成相較於蘇聯時期的空軍和防空軍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改變,其中在轟炸航空兵方面,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由於前線航空兵這一兵種的消亡,轟炸航空兵已經不再嚴格區分前線轟炸和殲擊轟炸。而蘇-17、米格-27這些老舊且作戰能力不符合需求的機型,也早就在上世紀90年代時退役,“倖存”的蘇-24及其接任者蘇-34則同時肩負起原來分屬前線轟炸和殲擊轟炸航空兵的作戰任務。這種機種結構的變化十分務實,但着實容易讓人摸不着頭腦。

圖注:即將交付俄羅斯空天軍的蘇-34戰鬥轟炸機

另一方面,多用途戰鬥機概念的興起,對於輕型轟炸機/戰鬥轟炸機的影響也相當顯著。“側衞”系列早期型號在設計上仍然遵從蘇聯時期“專機專用”的設計思想,如用於遠程巡邏和截擊任務的蘇-27PU(蘇-30)、用於對海攻擊的蘇-32FN、用於前線轟炸的蘇-27IB(蘇-34的前身)等等。但進入21世紀後,戰鬥機多用途化的發展趨勢開始迫使“側衞”系列改變發展策略,原先“多管齊下”的發展路線被髮展少數多用途型號的策略所代替。目前“側衞”系列當中主要的主要型號如蘇-35S、蘇-30SM、蘇-30M2都是具有出色多用途能力的機型,特別是由蘇-30M衍生的諸多改進型,更是完全符合“雙重任務”戰機的概念。這種情況不可避免地會對戰鬥轟炸機的發展產生一定衝擊,但也必須看到由於多用途戰鬥機具有理想的攻擊能力,因此也能夠承擔起傳統上需要由殲擊轟炸機承擔的攻擊任務,這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蘇-34、使其能夠更好地用在“老本行”上面。

而之所以出現目前蘇-34“包打天下”的局面,與俄羅斯空天軍的任務屬性調整密切相關。在在進行多輪軍改後,俄羅斯目前重新將安全問題聚焦於來自歐洲大陸方向的威脅,並要求空天軍掌握對東歐方向的戰略進攻能力和戰役縱深遮斷能力。毫無疑問,蘇-34比起俄羅斯空天軍的其他現役機型更適合執行這方面的任務。俄羅斯空天軍甚至還打算讓蘇-34替代部分圖-22M3進行遠程攻擊,這不僅意味着蘇-34將進一步“包攬”俄羅斯空天軍的攻擊作戰任務,也證明目前蘇-34仍然屬於有潛力可挖的機型。所以,蘇-34NVO並不會是蘇-34系列的最後一個改進型號。

圖注:蘇-34四機編隊

為確保能更好地滿足俄羅斯空天軍對攻擊能力的需求,蘇-34NVO進行了幅度很大的改進。相比於早期的蘇-34,蘇-34NVO對航空電子設備和雷達、火控系統進行了升級,並具有了使用新型機載武器的能力。蘇-34NVO採用了為蘇-35S研製的座艙設備和航電設備,採用了新一代的Sh141M型機載火控系統,配備了相控陣火控雷達和K102M型火控計算機,顯著提升了信息感知和處理能力。通過對外掛管理能力的改進,蘇-34NVO使用新型機載武器的能力顯著提升,具備了發射Kh-35E射反艦導彈和新一代精確制導彈藥的能力,並可能將作為高超音速武器發射平台使用。改進後的蘇-34NVO的作戰能力相比於蘇-34有了成倍的提升,這對於急於替換老邁的蘇-24系列戰鬥轟炸機的俄軍來説,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應。

圖注:蘇-34戰鬥轟炸機生產車間

蘇-34NVO的另一個改進方向是作為電子干擾機和偵察機使用。蘇-34NVO採用了名為“毒蜘蛛”的新一代電子戰系統,該系統雖然是以自衞性電子干擾為主要任務而設計,但技術指標上非常突出,技術水平領先於目前在蘇-35S配備的L265“希比內-M”電子戰系統。另外,“毒蜘蛛”還能進行主動電子戰攻擊,極大地提升蘇-34M的戰場生存性。蘇-34NVO還將配備由機體內置偵察模塊和偵察吊艙組成的偵察系統,該系統將實現與“毒蜘蛛”的深度融合,能進行包括電磁信號測定、無線電信號截獲、戰場威脅判定、光學航拍與合成孔徑雷達成像等功能。在搭載偵察設備時,蘇-34NVO可以為執行攻擊任務的機羣提供情報和引導,而電子戰能力則已經與專業電子戰飛機接近,未來以其為基礎發展新的電子戰/偵察機替換現役的蘇-24MR可能性很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4 字。

轉載請註明: 變革中的鴨嘴獸——淺談蘇-34的改進與其在俄羅斯空天軍中的定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