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曾經佔領過殖民地嗎?古代有殖民地的國家才算是帝國嗎?
先來看看什麼叫殖民地。
對於中國來講,殖民地是一個舶來概念,是一個西方概念,而且是一個古老的西方概念,並不是資本主義時代特有的概念。
早在古希臘時代,就有殖民地的提法。殖民地其實就是宗主國派出去一些人,前往其他地區去建立政治上的獨立國家,但承認與母邦的聯繫。
那麼,這些人為什麼要出去獨立建國呢?原因各異,比如由於貿易或戰爭,為母邦建立在海外建立一個前哨基地,比如地少人多,只能扔出去一些人,比如被政敵迫害,遭到放逐。
相對於母邦,也就是宗主國來説,這羣人在外面建立的城邦國家就是殖民地。
簡單來説,一個不屬於你國家的地方,你將其據為己有並剝奪當地人對自己國家的主權,這就叫建立殖民地。
個人覺得,這個概念可以概括從希臘時代到近代的所有殖民地的情形。
如果我們依照這個概念,大清朝曾經有過殖民地嗎?答案是沒有。
歷史上,清朝只有藩屬國,一共是19個,即朝鮮、越南、南掌、琉球、暹羅、緬甸、廓爾喀、蘇祿、坎巨提、浩罕、布魯特、薩克、那木杆、塔什干、阿富汗、錫金、安集延、瑪爾噶、不丹。
藩屬國與殖民地的最大不同是,藩屬國雖然內政外交被嚴格控制,但卻是有獨立主權的,殖民地則徹底失去了主權。
有人説,清朝曾經在朝鮮的仁川、釜山、元山等地設立租界,租界應該屬於殖民地。但是租界的概念是,一國將自己本國領土的一部分租給另一國,該國只擁有對本租界地區的使用和管理權,至少在租期內並不具有主權。所以清朝還是沒有殖民地的。
古代有殖民地的國家才是帝國,這個觀點則更是荒謬。
所以必須先界定一下什麼是帝國。
首先,帝國肯定是君主制國家,其國家元首一定是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應該特指那些大一統王朝,像割據政權、諸侯王國這些,包括被中原王朝冊封的藩屬國之類,肯定不能算是帝國。而在西方歷史上,對帝國的界定就更麻煩了,該國統治者必須經過教皇加冕,獲得奧古斯都或凱撒的稱號,才配叫皇帝,他的國家也才配叫帝國。西方歷史上真正能稱得上帝國的有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法蘭克帝國、神聖羅馬帝國、俄羅斯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德意志帝國。
就連近代牛到天上去的英國,嚴格來説都不配叫帝國,因為教皇從來沒給英王加冕過,最後氣得英王自封為印度皇帝,總算圓了一次自己的皇帝夢。
咱接着説什麼是帝國。
其次,帝國一般都具備一定的地區影響力,實力強大,疆域遼闊,人口眾多。
第三,因其疆域遼闊,人口眾多,帝國大多是多民族國家。
好了,若以這個概念來看,有殖民地的國家真不一定是帝國啊,比如英國,殖民地遍天下,他也只是聯合王國;而沒有殖民地的國家反倒是不折不扣的帝國,比如中國歷史上自秦以來那麼多大一統帝國,有藩屬國的不少,但真沒有哪個王朝搞過殖民地這一套。
不過,既是帝國又有殖民地的國家也不少,比如俄羅斯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德意志帝國之類。
還有一個,那就是日本。
日本這國家,不歸歐洲的教皇管,也不歸中國的皇帝管,自己把自己的統治者叫天皇。後來明治維新後,實力迅速強大,對外擴張,搞了不少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