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消失的兇族,百年後肆意奴役西方各國,卻再不踏回中國邊境
此兇族是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遊牧部族,在不斷吸納或吞併周圍部族的基礎上迅速壯大,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遊牧部族之一,建立了遊牧民族的第一個奴隸制政權,並在秦漢之際使西域諸國多臣服於己。但隨後的外部壓力和內部分裂,內部分化愈來愈複雜,便如“溢堤的洪水”影響着歐亞大草原的歷史進程,而其西遷從此消失在華夏大地上。
當百年後這個兇族,出現了個雲動西方的兇悍人物“匈奴王”。
匈奴王,(406-453)還被稱為“戰神”登基成為匈奴帝國的王之後。公元433年,27歲的阿提拉與他的兄弟布來達(Bleda)一同從他們的叔父羅阿斯手中繼承了帝國的王位。
在歷史上,阿提拉是一個極為突顯的狠角色。阿提拉時期的匈奴帝國是匈奴史的最後一章,也是最輝煌的一章。
西遷歐洲的匈奴人的故事是極富戲劇性的,這個民族在生命最輝煌的當口結束了自己,留下了令人難以忘懷的傳説。 在西方人的詞彙裏,匈奴人是極端兇惡的人的代名詞。在二戰時,希特勒的德國兵被稱為匈奴人。
據記載,匈奴王阿提拉成了一個十分醜陋的侏儒,扁彝子,大頭,肩部寬闊,幾根鬍鬚稀稀落落地長着。
匈奴人西進促成了歐洲歷史發展的轉折。他們把叢林裏的日爾曼蠻子推上了歷史舞台,並與後者一起如摧枯拉朽般地結束了羅馬人的時代。
帝國的歷史消失了,由各個封建國家組成的西歐多元政治格局開始了,一個幾乎延續至今的歐洲國家的主要劃分形成了。
最後一個匈奴王阿提拉被陰損的羅馬人和野蠻的日爾曼人一致地稱為“上帝之鞭”,表達了歐洲的恐懼和無奈。
然而恰恰是匈奴人揮起了歐洲歷史戰車轉向的第一鞭,這才是名附其實的上帝之鞭。執鞭者,就是阿提拉。
阿提拉死時年僅47歲。猶如他一生的其他事蹟,他的死也極富神秘的傳奇色彩。他那時正在意大利,決定娶青春年少、容貌美麗的少女依麗迪斯科做新娘。
一對新人在觥籌交錯的喜筵之後一點兒動靜也沒有了。到次日晌午,阿提拉沒有上朝,手下猜想可能出了事,便闖入新房。
他們看到依麗迪斯科處於昏迷狀態,而阿提拉則 在血泊之中仰卧着,顯然是因為鼻子不停地出血而死的。
阿提拉,一譯亞提拉,古代歐亞大陸匈人最為人熟知的領袖和皇帝,史學家稱之為“上帝之鞭”,曾多次率領大軍入侵東羅馬帝國及西羅馬帝國,並對兩國構成極大 的威脅。
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的奧爾良地區,最後終於在沙隆戰役被逼停止向西進軍。
阿提拉為什麼不打中國?來揭秘吧認為很簡單,遊牧民族的作戰方式擱我們這裏我們也是無奈的很。
因為他們主要以騎射為主,全民皆兵,來去如風,通常是遊擊性質的,力量可能稍遜,但是耐力很好,擅長遠距離的奔襲。
這恰恰就是西方重騎士,重步兵陣地戰和坦克式推進衝鋒沒有絲毫辦法的。如論攻城,匈奴不行,但是掠 地,他們是打不到又追不上的,還能回頭咬你兩口。
至於他為什麼沒有打回來,問題很簡單,路途遙遠,打回來得不償失,遊牧民族的侵略多半來源於生產力低下。
食物和生活用品匱乏,建立了帝國以後,這些問題已經逐漸得到解決,為了報仇驅使大軍那麼遠奔襲打回去不太理智。
新婚之夜離奇暴斃,後裔該如何演繹?
關於阿提拉撤軍的原因,至今仍然眾説紛紜。有人説是糧草不濟,也有人説是瘟疫終止了大軍的步伐,還有人認為是阿提拉擔心東羅馬帝國在其背後進行報復……
但不管怎樣,阿提拉終於停止了他的征戰步伐,回到了他在多瑙河北岸的皇宮。
1年後,也就是公元453年,阿提拉似乎忘掉了霍諾莉婭公主,早已妻妾成羣的他又迎娶一個名叫伊笛可的日耳曼姑娘。
新婚第二天一早,當眾人準備向這對新人賀喜時,卻發現新郎阿提拉早已死在卧室中,而新娘則在一旁嚇得瑟瑟發抖。
據史書記載,阿提拉是因為新婚之夜飲酒過多、情緒激動導致鼻血流入氣管,窒息而死。但也有傳説,新婚之夜,新娘親手殺死了自己的丈夫。
阿提拉死後,他的兒子們為爭奪大單于之位,打起了內戰,匈奴帝國遂土崩瓦解。
公元454年,東哥特、吉皮底人組成聯軍,在匈牙利打敗了匈奴,從此,匈奴人被迫退回了南俄羅斯草原。
461年,阿提拉的一個兒子妄圖重建匈奴帝國,發動了對多瑙河流域的東哥特人戰爭,遭到失敗。468年,他又發動了對東羅馬帝國的戰爭,結果自己戰死沙場,從此匈奴人徹底沉寂了下去,直至被歷史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