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在先秦時期是要分成姓和氏的,比如説姜子牙姓姜,氏呂,所以可以稱他為姜尚,也可以稱他為呂尚。
其實上古八大姓只有:姬、姚、媯、姒、姜、嬴、姞。可是這八大姓明顯不夠用啊,伴隨着人類的繁衍,大家都變成了一家人似的。
過去是母系社會,姓是跟着母親的,後來轉化成為了父系社會,每個父親在不同封地就有不同的氏,一般來説,姓相同,説明擁有同一個母系祖宗,而氏相同,則表明擁有同一個父系祖宗,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因此最初的八大姓此後都能衍生出若干氏出來,比如説姬姓,就衍生出了周、吳、鄭、王等氏。過了先秦以後,姓氏就不分家了,因為足夠用了,也就沒什麼區別了。
這樣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秦國是嬴姓趙氏,而趙國也是嬴姓趙氏了。因為他們不僅擁有同一個父系祖宗,也擁有同一個母系祖宗,是後來分化出來的。
一、秦趙的祖先是同一個人。
我們看歐洲近代史,就會發現,這些個歐洲國家的國王見了面,一個個都要稱兄道弟。倒不是説他們關係有多好,而是他們的確是真正的親戚。
誰見了面都能喊一聲大表哥,小老弟,君主之間的聯姻,基本成了常態。其實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也是一樣。
這些個諸侯國,説到底就是一幫貴族親戚。他們親戚之間互相打架,卻要讓不相干的老百姓幫他忙出生入死。
秦國和趙國更加過分,他們的祖先居然是同一個人。早在商紂王時期,他手下有一個大將叫飛廉。這個飛廉生了一票兒子,其中有一個叫惡來的,就是秦國君主的祖先。
此外飛廉還有一個兒子叫季勝,這便是趙國的祖先。惡來和季勝是親兄弟,這麼一來我們就能明白了,趙國和秦國的祖先,在商紂王時期,那是親哥倆。
但是從商紂王時期,一直到戰國時期,已經過了七八百年的時間了。這麼長的時間下來,雖然大家還是用同樣的姓氏,都是嬴姓趙氏,可是已經屬於八竿子打不着的關係了。
在中國出了五服,你還想再認這個親戚,就已經不太容易了。要是家裏有家譜的,那麼五服以外的親戚,其實是可以剔除在外的,你只需要拜祭五服以內的祖宗們。
秦國和趙國的君主都是飛廉的後人,但是等到他們建國的時候,其實已經有了很大的隔閡。算不上是真正的親戚了。
二、秦趙建國時間不同,不過秦國依靠趙國祖先才發達起來。
趙國的歷史其實比秦國要悠久一些,早先趙國的祖先造父,是給周穆王駕車的馬伕,就相當於大老闆的司機一樣。
造父這位老兄可厲害了,駕駛技術一流,當時徐偃王叛亂,造父駕着八匹千里馬的車從崑崙丘前往西王母處,一日千里,大老闆絲毫無損。
因為這一功勞,所以周穆王就把造父封在了趙城。因為被封在了趙城,所以從造父這一代開始,就出現了嬴姓趙氏。
而過去惡來那一支本來只是嬴姓而已,並沒有趙氏。可是當初武王伐紂的時候,把支持商紂王的惡來給宰了,惡來這一支的嬴姓族人日子很不好過。
一直到了周穆王時期,他們發現親戚造父有了封地,還把日子過好了。所以惡來這一支的人,也就前來投靠造父這一支的人,因此也就得了嬴姓趙氏的姓氏。
惡來這一支的人中,出了個叫秦非子的,這個哥們也是跟馬打交道。他倒不是個出色的司機,不過他善於養馬,因為養馬有功勞,所以就被周孝王封到了秦地。
秦非子是秦國的真正建立者,從輩分上來算,秦非子的爺爺和造父是不怎麼親密的同宗兄弟關係。因為他們的爺爺也只是堂兄弟而已。
三、秦趙都是跟馬打交道而起家的。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就能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秦國和趙國的始祖,其實都跟馬打交道的人。他們的祖先有很多都是善於駕車的車伕。
後來也有一部分人發展成為了養馬之人,總之都是靠馬混飯吃。所以説戰國七雄之中,秦國和趙國的戰鬥力是最強的,因為這兩個國家的馬最多且養馬的經驗都比較豐富。
冷兵器時代,那就是騎兵的天下。騎兵就跟後來的坦克一樣,在兩軍交鋒的時候,對步兵幾乎是碾壓的狀態。可見馬的重要性,這也就是為什麼造父和秦非子都能有封地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秦非子從趙地搬出來到了秦地以後,並沒有改成嬴姓秦氏,這是比較特別的地方。除了用父系作為自己的氏外,以封地作為自己家族的氏,這也是很正常的。
不過秦非子是個念舊的人,他似乎在用行動感恩造父當年對他們這一族的收留之恩。況且大家用嬴姓趙氏介紹自己,已經形成了習慣,所以也沒有改變的必要了。
總結:秦國在趙國之前獨立。
秦國的歷史悠久我們是知道的,早在周孝王時期就已經建國,秦非子就是第一代秦國國君,那個時候沒有稱王,最多稱之為秦侯。
可是造父雖然是趙國的始祖,當時卻沒有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所以造父不能稱之為趙國的第一任國君。
一直到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以後,趙烈侯才正式建立了趙國。比秦國的建立,要晚了300多年的時間。
大家的祖先相同,又都是嬴姓趙氏,彼此的祖先也曾經互相幫忙。300多年的時間裏,趙地的這幫人,卻從來沒有打算投靠到秦國去,這也是比較奇怪的一件事。
後來到了秦昭襄王時代,秦國更是滅了40萬趙國降卒,嬴姓趙氏的內部,結下了血海深仇。不過歷史已經走過了700多個春秋,就算當年是親戚,現在也成路人了。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