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芋尹蓋大家或許知之甚少甚至是一無所知,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一則他為了維護國家威嚴和使者的榮辱據理力爭的故事。這件事發生在魯哀公十五年。我們一起來看個究竟吧。
夏天,楚國子西、子期率兵伐吳,攻到了桐油這個地方。
陳侯派公孫貞子去慰問,公孫貞子到達良地去世了,副使準備陪着靈柩進入吳都。吳子派太宰前來慰勞,而且推辭説:
“因為隨時都可能發生水災,只怕洪水氾濫損害大夫的靈樞,而加重寡君的憂慮,寡君冒昧地辭謝。”
副使芋尹蓋回答説:“寡君聽説楚國做了無道的事,屢次攻伐吳國,殺害其百姓,寡君讓我們慰問君的手下官吏。不幸,使臣遭逢命定的憂戚,在良地去世。因為置辦殯用品在途中耗費了時間,又為了趕路每天遷移一個住地。現在君命令迎接使臣説‘不要抬着靈柩來到宮門’,這等於把我寡君慰問吳王的命令拋棄在草野之中了。況且下臣聽説過這樣的話:‘奉事死者像奉事生者一樣,這就是禮。’這才有了朝聘中使臣去世,運送靈樞完成使命的禮節。如果不運送靈樞完成使命,等於是遇到受聘國有喪事而歸了,這恐怕不可以吧!以禮約束百姓,還可能有越禮的,如今大夫説‘死了就丟棄他’,這就是丟棄禮了。丟棄禮憑什麼做諸侯的盟主?前人有句話説:‘不要認為死者污穢!’備員為使臣、侍奉靈柩完成使命,只要我寡君的命令能上達於君的處所,即使靈樞沉入深淵,那是天意的安排,不是君和水手的過錯。”吳人終於接納了他們。
陳派使臣去慰問受楚攻伐的吳國,不料使臣死於途中。依照聘問的禮節,使者入境而死,受聘國須負責殯驗,君主親自弔慰,尚未完成使命的,要“以屍將事”,靈樞至殿門之外,由副使代達君命。而吳國不僅不管殯驗,不往弔慰,而且提出靈樞不要入國都。這事關國家尊嚴和使者的榮辱,為此,副使芋尹蓋據理力爭,最後又正面駁回吳人拒絕入都的藉口。吳國只好接納陳使。與無禮的人打交道,必須非常有力地揭穿他的無禮,話要有根有據,觸到他的痛處,自己的態度一定要堅決,不可以示弱。
如果你是當時的芋尹蓋你會怎麼樣處理這件事情呢?這正是我們應該像他學習的地方,對國家的忠誠,對使者的據理力爭,不辱使命。希望通過小編是介紹能夠讓朋友們多瞭解一位我國古代的使者。如果你有任何不同的見解小編期待朋友們的留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