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燕雲十六州,又名幽雲十六州,包括幽州、順州、儒州、檀州、薊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相當於今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在我國古代一直是重要的軍事重地。自從後晉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國,歷代中原王朝包括北宋都十分熱衷於收復燕雲,那麼燕雲一帶究竟有什麼魅力,讓這些王朝前赴後繼的想要收回呢。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圖片來自網絡
一.石敬瑭割讓燕雲。 後唐末帝李從珂時期,大將石敬瑭擔任河東節度使,手握重兵,實力雄厚。李從珂深為忌憚,幾次都想殺死石敬瑭,卻都未能成功。
石敬瑭回到河東後,不願坐以待斃,起兵造反。李從珂下令罷免石敬瑭的所有官職,然後派兵討伐,命張敬達領兵攻打太原。安重榮、安元信、安審信率軍來援,張萬迪等人率軍來降。這個月裏,城外圍軍進攻得非常激烈,石敬瑭親自抵擋飛箭流石,人心雖然堅定,但倉裏的糧食卻逐漸匱乏。
石敬瑭早有計劃,見兵臨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就計劃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並向其許諾: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每年進貢大批財物,以兒國自稱。 當時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見狀大喜,立即答應了石敬瑭,隨機領兵從雁門關南下來救石敬瑭,最後偷襲大敗後唐軍隊,殺死一萬多人。後晉天福元年(936年)十一月,遼太宗耶律德光冊石敬瑭為皇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於柳林(今山西太原市東南)。 石敬瑭則將幽雲十六州,即今天的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了契丹。
石敬瑭稱比他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再每年進奉帛三十萬匹。被後人所譴責的主要是割讓土地,不僅使中原失去大片領土,而且使契丹輕易佔領了長城一帶的顯要地區,此後,契丹便可以長驅直入直到黃河流域,中間沒有了抵抗的天然屏障,為中原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石敬瑭也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遺臭萬年。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圖片來自網絡
二.契丹滅後晉。
石敬瑭死後,其侄石重貴繼位,史稱晉出帝。石重貴對契丹稱孫不稱臣,引起契丹的不滿,戰爭一觸即發。
開運三年(946年),契丹主耶律德光再次發動對後晉的戰爭,契丹軍從燕雲十六州南下,因為失去燕雲,中原無險可守,加上將領叛變,最終遼軍勢如破竹,攻陷了汴京,後晉滅亡。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圖片來自網絡
後晉滅亡後,耶律德光開始驕傲自滿,縱容士卒燒殺搶掠,激起了中原人民的強烈反抗。後晉大將劉知遠乘機稱帝,起兵反遼。耶律德光見中原反抗激烈,急忙率軍北返,最終死於軍中。劉知遠出兵佔領了洛陽,開封等地,建立後漢,但燕雲一帶還是在遼國手中。
三.柴榮北伐。
乾祐元年(公元948年)二月初一日,劉承祐在劉知遠靈柩前即皇帝位 ,是為後漢隱帝,繼續沿用乾祐年號。
劉承祐繼位後,十分忌憚大將郭威。後來,劉承祐殺了郭威全家。郭威最終起兵謀反,攻佔了汴京,後漢滅亡。廣順元年 (951年)正月,郭威正式稱帝,國號大周,定都汴京,史稱後周。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壬辰,周太祖駕崩,其養子柴榮繼位,史稱周世宗。柴榮是五代時期最英明的君主,他曾經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願。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圖片來自網絡
柴榮繼位之後,先是力排眾議,御駕親征在,在高陽大敗契丹和北漢的聯軍,從此樹立了至高無上的君威,並從此改變了中原王朝示弱的局面。
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税,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他又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4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使得後周國力大增。
此時,北方的遼國佔據了燕雲十六州,又扶持佔據河東的北漢,就如一柄利劍懸掛在後周的頭頂。雄心勃勃的周世宗,決定乘着南方大敗之際,揮軍北上,想要一舉收復燕雲。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圖片來自網絡
顯德六年(959年),柴榮親率大軍北上燕雲,後周軍一路勢如破竹,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柴榮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此時也是收復燕雲的最好機會,無奈天不假年。此時柴榮卻突發重病,不得已率軍回朝,不久死於宮中。
四.大宋建立。
柴榮死後,子柴宗訓繼位,天子年幼,軍權被大將趙匡胤掌握。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時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的趙匡胤受命前往禦敵。初三夜晚,大軍於京城汴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發生譁變,將士於隔日清晨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大軍隨即回師京城,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
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趙匡胤逝世,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史稱宋太宗。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圖片來自網絡
宋太宗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正月,派大將潘美等揮師北上,圍攻北漢都城太原,趙光義於二月率軍親征,宋軍擊退遼國援兵,滅亡北漢,終於結束了自唐末黃巢之亂以來近九十年藩鎮割據混戰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統全國。
五.高粱河北伐。
同年五月,趙光義不顧眾臣反對,趁伐取北漢之勢,從太原出發展開北伐,希望收復燕雲,北伐初期一度收復河北易州和涿州。趙光義下令圍攻燕京,宋軍與遼人在高粱河畔展開激戰。趙光義親臨戰場,結果受傷中箭,乘驢車倉惶撤離,北伐失敗。
六.雍熙北伐。
宋太宗北伐失敗後,並不甘心失敗,又發動了雍熙北伐。雍熙三年(986年),趙光義派遣潘美、楊業、田重、曹彬、崔彥進五位大將分東中西三路,以東路為主再行北伐,共計十萬大軍。西路、中路軍進軍順利,而主力東路軍屢遭遼軍挫敗,糧道被切斷,終未能與中西二路匯合,於岐溝關大敗而潰。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西路主將楊業因掩護軍民南撤被遼軍俘虜,在獄中絕食三日而死。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圖片來自網絡
從此,宋朝只好改戰略進攻為戰略防禦,採取守內虛外的消極防禦政策。但歷代宋朝皇帝都想要收復燕雲。
七.澶淵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以收復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為名,親率大軍深入宋境。遼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黃河北岸的重鎮澶州,距離宋朝都城汴梁只隔着一條黃河。
宋朝宰相寇準力主抗戰,他逼着宋真宗御駕親征,秦嶺前線,宋軍將士見皇帝親至,立即軍心大振。宋軍在澶州前線以伏弩射殺遼南京統軍使蕭撻凜(一作覽),遼軍士氣受挫。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圖片來自網絡
隨後宋遼開始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
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
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圖片來自網絡
澶淵之盟是在北宋佔據優勢時簽訂的合約,但是宋真宗急於求和,遼人在戰場上失去的東西,又在談判桌上取得了。宋朝從此開始了以金錢購買和平的屈辱歷史。宋遼從此承平百年,再未發生過大的戰事。
八.宋金海上之盟。
遼國後期,政治腐敗,勢力虛弱。居住於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原本屬於遼國管轄。女真族不滿遼國的殘暴統治,在其首領完顏阿骨打的率領下起兵反遼。
1115年,完顏阿骨打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金軍兵強馬壯,驍勇善戰,號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腐朽墮落的遼軍根本不是金軍的對手,被金人打得節節敗退,已經快要滅亡了。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圖片來自網絡
而此時的大宋是一代文人皇帝宋徽宗在位時,宋徽宗雖然是個昏君,卻也有收復燕雲之志,於是在蔡京,童貫等大臣的唆使下,遣使往金朝,相約結盟一同滅遼。約定滅遼後,燕雲十六州歸宋,而遼國的歲幣轉交給金人。
宣和四年,童貫奉宋徽宗之命,率領十五萬大軍伐遼。然而,宋軍雖眾,卻大多兵不經練,加上西軍對於河東地形不熟。最終十五萬宋軍被幾千遼軍擊敗。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間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帶死屍相枕藉不可勝計。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圖片來自網絡
童貫只好求助於金人,金軍隨即出動,攻破了燕京。1125年遼天祚帝被俘,遼朝亡。而耶律大石率軍西行,於西域建立西遼。
九.金人滅宋。金軍滅遼後,深知宋朝的腐敗無能,有意南下滅宋朝。金太宗以宋收留平州之變 中的遼將張覺違反宋金雙方前議為由,於1125年發動金滅宋之戰。他派勃極烈完顏斜也為都元帥,分兵兩路從山西、河北南下,最後會師北宋首都開封。在宋將李綱死守開封的情況下,雙方宣佈議和。1126年金太宗再以宋廷毀約為由,再派完顏宗望、完顏宗翰兵分二路攻破開封,於隔年俘虜宋徽宗、宋欽宗等宋朝皇室北歸,史稱靖康之禍,北宋滅亡。
那麼中原王朝為何都想收復燕雲,燕云為何如此重要,宋朝為何又因此而亡?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圖片來自網絡
一.燕雲十六州是中原王朝的北方屏障。
燕雲十六州地處華北平原北部,地勢險要,多山地,易守難攻,且有長城作為屏障,自古以來都是中原王朝的屏障。
自從後晉割讓燕雲以來,燕雲十六州一直被北方草原帝國佔據,而五代和宋朝都是以汴梁為首都。汴梁居於黃河南岸,處於平原地形,它的北方除了黃河以外,幾乎無險可守。一旦燕雲被草原帝國佔據,中原王朝就會門户洞開,無險可守。遊牧民族大軍就可以長驅直入,因此,中原王朝一定要收復燕雲。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圖片來自網絡
二.燕雲是良好的養馬地。
燕雲一帶,地理位置優越,適宜馬匹的生長,宜農宜牧,自古以來都是我國重要的良馬產地。而且,燕雲地處草原和中原王朝交界之處,自古以來都是雙方交戰的地方,長期的戰爭使得居住在這裏的人們,養成了勇武彪悍的性格,他們從小善於騎射。因此,燕雲一帶的騎兵也很善戰,北宋失去燕雲,也失去了重要的養馬產地。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是最重要的兵種,宋朝之所以在對外戰爭中處於劣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少馬匹。為了得到良馬,宋朝自然會想要收復燕雲。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圖片來自網絡
三.燕雲一帶土地肥沃。
燕雲一帶,河流眾多,土地肥沃,適宜耕種,遼國佔據此處,增強了國力,宋朝自然不願意,遼國做大,成為自己北方的心腹大患。
宋朝想要收復燕雲,於是在遼國行將就木之時,與金人簽署海上之盟,聯金抗遼。最終遼國滅亡,但是宋朝卻只是得到了幾座空城,最終也因為遼國滅亡,使得宋金之間失去了緩衝而被金朝滅亡。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32 字。

轉載請註明: 北宋為何如此熱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終又為何因之而亡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