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盯上00後
來源:燃次元(ID:chaintruth) 作者:曹楊 編輯:謝中秀
3月15日晚上的“3·15”晚會,醫美再一次走到聚光燈下。“違規經營的培訓機構、來歷不明的培訓教師、零門檻的速成培訓班、零基礎的學員”,“流水線上‘培訓’出來的醫美人員”……當消費者走進美容院,這些可能就是為消費者進行醫美服務的人員。
“花5000元報名費進行6天的培訓,即可拿到微整形美容師高級證書”、“拿貨價1000元出頭的針劑,到整形醫院價格就是12800元一支”、“從未拿過注射針的學員,直接上臉注射、埋線”……看着一幕幕醫美亂象,以及“3·15”晚會視頻裏,被埋線學員臉上滲出的血珠,不少人直呼“好可怕”、“看麻了”、“怎麼敢啊”。
但正如“3·15”晚會中提到的小雪、小紅一樣,在“顏值當道”的當下,選擇醫美的年輕人並不是少數。同時,燃財經注意到,走進美容院、進行醫美的年輕人年紀也越來越小。
比如小凱就告訴燃財經,“因為舅舅從事醫美相關工作,所以我對醫美的認知會比較早,在2015年就嘗試了人生第一次醫美項目。”當時,小凱才15歲。
今年才21歲的菱角也已經接觸醫美兩三年,做過的項目從“光子嫩膚”到“肉毒素”,已經稱得上醫美機構的老客户。
不過從涉及的項目來説,小凱和菱角所嘗試的醫美項目屬於比較基礎那一類。“第一次做醫美是因為那會兒臉上青春痘比較多,所以在舅舅的建議下我做了和消炎、清痘相關的項目。”從那以來,醫美雖未成為小凱的生活必須品,但也在一直持續,“我做過針清、光子嫩膚,也打過水光針和瘦臉針。”
菱角對醫美最大的需求也是祛痘印,“固定做的則是光子嫩膚,平均2-3個月一次,效果是有的,但也不用神話醫美。”儘管自己接觸醫美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但目前也只做基礎醫美,當作維持皮膚現狀的方法之一。
2021年12月,新氧數據顏究院發佈曾發佈《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其中指出醫美消費人羣在年齡分佈上,2019-2021年三年中,25歲及以下人羣已是醫美消費的絕對主力。同時,來自於更美APP於2021年1月發佈的《更美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雖然95後仍是醫美行業主力軍,但是00後佔比已經達到19%,95後、00後整體佔據醫美消費市場54%。
醫美消費者進一步低齡化的趨勢明顯。“首先是因為00後是伴隨着智能手機發展起來的一代,他們較早便接觸了大量的信息,觀念也更加開放,對自己身體進行干預或者改造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對更強。”八大處整形醫生甘承分析表示。
同時,00後的父母基本都是70後,他們的消費能力較上一代較強,觀念也更為開放。很多70後的父母會帶着孩子來做醫美項目,或者去交流一些醫美之後的經驗。“另外社交媒體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抖音、快手還是小紅書,或是一些專門的醫美APP,都為這羣年輕人瞭解醫美提供了更多的途徑。”甘承指出。
但正如“3·15”晚會中因醫美而毀容的小雪和小紅一樣,醫美也有風險。小凱表示,“(目前做過的項目)都沒有什麼副作用,效果也不錯。”但小凱也直言,儘管深知醫美的效果不錯,但不會盲目去做。”
菱角也強調,就目前的情況,改變容貌形態的整形類還不太敢嘗試,有創傷需要恢復期的也不太敢做。“因為稍有不慎就可能恢復不好,反而適得其反。”
醫美在我國已經成長為一個千億元規模的行業。“艾媒諮詢”發佈的研究顯示,2015-2019年,中國醫美需求增速超過全球,年複合增長率達28.7%,預計2023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將達到3115億元。同時,來自天眼查的數據也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近10萬家醫美相關企業,並且2019年至2021年我國醫美關企業分別為5.9萬餘家、6.9萬餘家、9.9餘萬家,增長趨勢明顯。
甘承強調,就目前的技術來看,常規醫美在安全性上實際上已經沒有太多問題,但前提是選擇的機構是正規的醫美診所。“判斷一家機構是否正規的方式很簡單,就是要先去專門的資質網站去查詢機構出示的證書是否存在。除此之外,也要看其展示的項目裏面營銷的成分有多大。”
“如果某家機構或者醫生向你介紹的項目顯而易見是廣告,那麼基本就可以放棄這家機構了。”甘承直言。
00後“跳進”醫美
“美貌溢價”、“醜陋罰金”,這兩句顏值時代新語,準確表達出了“顏值當道”的觀念下,年輕人對顏值的看重。
“我大概是從2、3年前開始接觸醫美的。最開始對醫美的認識來自於我媽媽,之後真正走進醫美機構則是朋友帶着一起。”在菱角看來,家庭和朋友是讓其接觸醫美最直接的原因。而醫美也只是其眾多護膚手段之一。
到現在菱角大概2-3月做一次光子嫩膚,維持皮膚狀態,每年在醫美上的開銷大概在5000元左右,“30歲之後可能會做抗老抗衰的項目,二三十年後估計還會拉皮。”
小凱則表示,“我學的是歌劇專業,一般只有在考試前才會打一次瘦臉針,平時就是最基礎的護膚,但也不會很頻繁。”小凱稱,不會固定的頻次做醫美,一般都是看心情,心情好的時候可能突然想到了就預約來做一下,每年在醫美的開銷也基本是五六千元左右。
和小凱一樣,同樣在十幾歲就已經接觸過醫美項目的還有今年剛剛滿25歲的珺珺。“剛剛過去的2021年,我就做了兩次光子(嫩膚)、一次水光針。”
珺珺告訴燃財經,第一次做醫美應該是在高中,做的項目則是皮秒激光。“我媽媽一直有做醫美,包括除皺、拉皮、玻尿酸等,所以我對醫美的認知也比較早,而第一次走進醫美機構也是在媽媽的影響和建議下。”
2020年,珺珺花了將近2萬元做了雙眼皮。除此之外,她已經體驗過的醫美項目還包括皮秒、水光針等。“我沒有固定的醫美頻次,每年在醫美上的支出也主要取決於錢包的餘額,剩餘多的話就會做得多一些,錢比較緊張的時候,就不去做。”
如果將小凱和珺珺列為醫美淡定派,那靚靚則瘋狂了很多。
2021年10月,剛剛滿18歲的靚靚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醫美項目,之後,醫美就成了靚靚生活中必不可少一部分。
靚靚告訴燃財經,痘痘已經困擾自己很多年,嘗試過很多祛痘的護膚品都無濟於事。“一次刷抖音,無意間看到了説針清可以祛痘,我就馬上去了解了。”靚靚表示,從瞭解針清項目到走進醫美機構,前後也就用了不到兩週的時間。
“並沒有什麼安全上的顧慮,更多的顧慮反而是怕清不乾淨,反反覆覆。但後來效果還不錯,顧慮就打消了。”靚靚表示,現在基本上每週都會去一次,臉上也乾淨了很多,閉口痘痘基本都消失了。
“到現在,我已經花了差不多近一萬元了。”靚靚稱,目前做的項目就是針清、補水,頂多再加一個除蟎。但日後隨着年齡的增長以及經濟收入的不斷增大,做的頻次和項目也必然會發生變化。
甘承也認為,“醫美在每一代人當中都是必然存在的事情,人們到了某個年齡之後,都會去做相應的項目。比如現在的年輕人會在20歲左右選擇做雙眼皮,而30-40歲的人選擇面部提升或眼袋,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過目前來看,年輕人的醫美需求還比較基礎。新氧的《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就指出,2021年下單人數最多的項目分別為除皺瘦臉、美白嫩膚、玻尿酸、保濕補水、清潔祛痘。無論男女,對於清潔祛痘的需求都較高。
2021年,女性選擇最多的項目依次為除皺瘦臉、美白嫩膚、玻尿酸、保濕補水、清潔祛痘,清潔祛痘位於第五位。對於男性來説,選擇最多的項目依次為除皺瘦臉、美白嫩膚、清潔祛痘、玻尿酸、保濕補水,清潔祛痘也位於第三位。
被“種草”的需求
甘承分析,走進醫美機構的年輕人年齡越來越低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00後較早接觸了更多信息,觀念也更加開放,同時消費能力也更強。此外社交媒體還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之前是不懂就百度,現在是不懂就抖音或小紅書。”
這一點也得到了數據的佐證。Mob研究院發佈的《2021年95後醫美人羣洞察報告》就顯示,超7成95後醫美用户是通過以小紅書為代表的分享類接觸醫美的。其次,超6成的用户被身邊朋友種草醫美。
96年的欣欣便是通過鋪天蓋地的醫美廣告走進醫美機構的年輕人之一。
欣欣告訴燃財經,自己瞭解醫美的主要途徑便是小紅書 ,其次是抖音等短視頻平台。如欣欣所言,今年2月初,燃財經在小紅書搜索“醫美”,與之相關的筆記超過51萬篇。其中“醫美去痘印”、“水光針”、“光子嫩膚”、“熱瑪吉”等熱門項目的相關筆記也分別超過2萬篇、6萬篇、7萬篇以及5萬篇。
圖/小紅書上醫美相關帖子
來源/燃財經截圖
欣欣表示,自己皮膚比較白,但唇毛很濃,對比之後更為明顯。“其實即使在小紅書做了很多功課還是會擔心,怕越做越嚴重。”之後欣欣同事的安利徹底讓其打消了這種顧慮。“因為這個項目需要定期去做,所以基本上就是按照機構的安排,前三次是一個月一次,現在是兩個月一次。”
北京某醫美機構護士墨玉告訴燃財經,“口口相傳”在年輕的醫美人羣當中力量極強。“我的一位客户,整個宿舍的同學已經沒有單眼皮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交平台的“種草”、分享也有“注水”嫌疑。比如江蘇公共新聞頻道3月15日的一篇報道就指出,“醫美種草”案例可能是精心加工的虛假擺拍,一套案例圖片加上代發“種草”筆記,售價440元。案例提供商還可以根據整形機構的需要,專門組織模特拍攝術前、術中、術後的效果,模特不需真的做手術,整形效果全靠化妝師操作。據一銷售商透露,各種案例素材都明碼標價,價格在50-1900元每套不等。
於是,年輕人選擇醫美時還需謹慎,從自己的實際需求出發,並小心甄別營銷和推廣。
墨玉表示,不管是00後還是其他年齡段的羣體,在選擇醫美項目時都是依據自己的要求和需求來決定的。就00後而言,做得比較多的整形類項目就是眼鏡、鼻子和吸脂。皮膚保養類的則是水光針和光子嫩膚。總的來看,00後最早做的醫美項目基本就是瘦臉針、水光針、光子嫩膚等,痘痘肌的第一選擇則是祛痘類的,但不長痘的年輕人基本第一選擇會是瘦臉針。
小凱也表示,不管是00後還是95後,做醫美都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喜歡做和盲目做是有着本質差異的。”小凱告訴燃財經,有一次自己想割雙眼皮,但舅舅説沒必要,保持自己的現狀更有風格,便放棄了。
只是對於時時刻刻在“網上衝浪”,接收着海量信息的年輕人來説,也難免被社交平台上的信息影響,選擇做一些並不符合自己當下需求的醫美項目。
“前兩天我的一位00後客户才剛剛做完了熱瑪吉,還有一位剛剛預約了Fotona 4D Pro(無創面雕激光)。”墨玉告訴燃財經,如今的00後,做醫美已經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在選擇醫美項目時,也早已經不再單純地停留在補水、清潔這個階段,而是開始將除皺提上了日程。
小凱也表示,自己認識的一位年紀不足25歲的學姐,剛剛做完了熱瑪吉。
燃財經瞭解到,墨玉口中的熱瑪吉和Fotona 4D Pro均是除皺的熱門項目,當然也價格不菲。根據北京市某醫美機構微信小程序上的報價顯示,第四代熱瑪吉面部和頸部的原價為24888元,折後為15800元。而Fotona 4D Pro的價格則在3999-25500元不等。
“雖然抗衰項目在他們臉上還看不出什麼效果,但他們會覺得這樣可以減緩衰老的速度。”墨玉如是説道。
當然,部分平台對醫美的監管有所加強。
3月16日,燃財經在小紅書搜索“醫美”,與之相關的筆記僅剩下25萬+篇,同時“醫美去痘印”、“水光針”、“光子嫩膚”相關筆記分別為超過5400篇、3萬篇和2萬篇,熱瑪吉已經不顯示相關筆記數量。
另外,在小紅書搜索“醫美”、“水光針”、“光子嫩膚”、“熱瑪吉”等內容時,小紅書還會在顯著位置提示“醫美有風險,請選擇正規醫美機構與職業醫師”,排在最前的也是小紅書官方的“合規醫美查詢指南”,以及小紅書的“醫美品類專項治理公告”。
市場膨脹與危險並存
越來越多年輕人對美的需求,讓醫美行業不斷膨脹。
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醫美用户1367.2萬人,預測2023年醫美用户達2548.3萬人。《更美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也指出,2021年醫美市場規模約2274億元,預測2022年醫美市場規模約達2643億元。除此之外,2021年度醫美相關企業的新註冊量相比2020年上漲了27.18%,中國輕醫美市場用户規模相比2020年增長了20.59%。
天眼查數據顯示,2000年我國醫美相關的註冊企業僅為434家,且在2015年之前都沒有一個很明顯的增速。2016年之後,我國醫美相關的年度註冊企業開始慢慢增多,尤其是2021年,數量已經達到28444家。
圖/醫美行業年度註冊企業
來源/天眼查
另一組來自《2021年醫美行業投融資報告》的數據顯示,2021年1-12月,醫美領域共有35起投融資事件發生,在已透露融資金額的項目中,總融資金額共達約189.34億元。
行業膨脹,資本湧入,是醫美行業蓬勃發展的一面。但在醫美的另一面,也隱藏着風險。
2021年5月,“精靈耳”走紅整形圈,其緣由則是某網紅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做精靈耳整形的經歷,並“PO”出前後對比照表示,“這樣做可以顯臉小。”一時間,“精靈耳”火速出圈,併成為追逐時尚與個性的年輕人口中的新事物。
對此,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整形美容燒傷科副主任醫師李正勇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刻意去做精靈耳,需要將耳朵的正常角度變成一個比較大的角度,這個時候可能要取一些我們肢體的組織,比如説耳甲腔的軟骨把整個耳朵後面支撐起來,後續很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無法預料的問題,風險肯定是比較高的。”
除了需要取肢體組織的精靈耳,還有一些網友“PO”出自己切斷神經而瘦腿的“小腿神經阻斷術”的圖文帖子。
“3·15”晚會報道中的醫美消費者小雪和小紅,則因為醫美事故而造成左眼永久失明,或者臉腫、變形、面目全非。“儘管現在醫美的‘風’確實很大,但年輕人切忌盲目跟風。”甘承建議。
“消費者對這個行業的瞭解還處於早期階段,或者説是一種比較分裂的狀態。一方面,不甚瞭解或聽到過一些負面報道的人會默認為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弊端,包括安全性、合規性、專業性等。另一方面,資深的消費者則不需要營銷、廣告或醫美平台去引導,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且專業的認知。那些想要接觸醫美但卻又沒有認真瞭解醫療信息的小白,就成為了‘韭菜’甚至受到了傷害。”甘承説道。
另外甘承也表示,醫美是一個有着較強專業性的領域,有着相當高的隱形資質,並不是短時間就可以掌握,就算是一些所謂的百萬粉絲甚至千萬粉絲的美妝UP主也未必會真的瞭解。“如果你認真觀察,會發現頂流的美妝UP主很少會涉足醫美項目。因為即使技術已經很成熟,但依然沒人能保證萬無一失,醫美翻車的可能性極高。”
同時,甘承建議,在鑑別機構時,可以注意,“好的醫美服務機構很少營銷或推廣,因為長期優質服務建立的口碑會帶來流量。”甘承表示,醫療本身並不是在生產商品,沒辦法複製,只能一個一個的去做。甚至可以説無差別的醫療美容廣告對於真正有技術的機構來説是一種災難。“反推我們就可以知道,有些需要不斷推廣的機構或服務,其技術門檻往往並非很高”。
對於美的追求是自然且合理的,但如果以不恰當的方式並且過度追求美,或許會達到相反的結果。消費者在進行醫美項目、選擇醫美機構時還需擦亮眼睛,並且小心提防互聯網上的種草、分享。
參考素材
《美容大王2.0:當輕醫美進入大眾化時代》,來源,國元證券。
《“精靈耳”走紅整形圈!網友:我二十幾年的招風耳終於等到流行?》,來源,新聞晨報
*文中菱角、小凱、珺珺、靚靚、墨玉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