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學習效率低不愛整理衞生差,屢教還不改?可以試試這麼做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經典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煩惱:

剛打掃好的房間,一會就弄得亂七八糟,到處是玩具和書。

孩子寫作業時,看似認真努力,實則效率低下。

經常丟三落四,學習用品買了丟,丟了又買!

很多媽媽遇到這樣的情況,第一反應就是河東獅吼:

快點收拾好,不然全丟了!

趕緊寫作業!

以後再也不給你買了!”

你以為我們化身咆哮帝,孩子就聽了?不存在的。孩子身上出現的種種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背後有一個事無鉅細都要操心的父母,捨不得讓孩子幹一點家務活,覺得孩子只要讀好書就行。

但往往事與願違,這樣的孩子在學習中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而那些優秀的孩子通過適當勞動和自我管理,不但把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學習也有條有理。

哈佛大學有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既然做家務這麼重要,那麼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從收拾玩具到學會整理自己呢?

螞小蟻在《教孩子學整理》中解讀了蒙台梭利,皮亞傑等兒童心理學家的理論精髓,從理解兒童的天性出發,用遊戲的方式培養孩子主動收拾的習慣,幫助孩子習得終身受益的能力。

全書有10個兒童空間整理技巧,11類兒童物品收納詳解,20個法則和25個分齡整理遊戲,用遊戲方式引導孩子去整理,不僅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培養孩子的整理習慣,還促進了親子間的關係。

這本書裏除了有許多實用的親子整理乾貨外,還有配有大量的操作圖讓我們看圖學整理,簡單易懂,一目瞭然。

現在我們就具體看看如何做吧!

蒙台梭利曾説:“孩子有吸收環境並加以適應,以形成人格的能力。”

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只要有合適的環境,他們就像放入水中的海綿,吸收周圍環境中的一切,所以放手讓孩子自己來,讓他們從小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整理自己的玩具衣物小牀等,真正成為家庭的小主人,我們從中引導即可。

如何引導孩子管理自己的玩具,學會主動收拾呢?

1,簡單指令,直接示範

經常有朋友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每次讓他們“收拾一下”時,都好像聽不見一樣無動於衷,害得自己氣得上躥下跳。

其實這不一定就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他們理解能力有限,不知道媽媽説的“收拾一下”,到底是“哪一下”。

當我們想要孩子收拾的時候,給與簡單指令就可以了。比如:把繪本放回書架,把小汽車放到收納櫃,把襪子放到洗衣筐裏。孩子聽得懂,自然就願意去執行。

對於小朋友,或是從沒有做過整理的孩子,即使指令很簡單,他們也不一定明白,這時就需要我們直接示範。比如“把娃娃放到粉色的框子裏”,邊説邊示範放進去這個動作,示範幾次後,孩子就明白了。

2, 體驗自然後果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提出一個自然後果法,即如果孩子的行為造成了不良的後果,父母不要進行干預,而是讓他親身體驗並承擔自己所犯錯誤造成的不良後果,從中接受教訓。

比如,孩子的作業本總是亂丟,提醒後也不當回事,就可以讓他們體驗一下自然後果,等到學校要交作業時,發現自己沒有帶,被老師批評時,他們才會把自己的行為和後果對應,才會思考要怎樣避免類似的情況,從而主動調整自己的行為。

3,給孩子適當的選擇權

很多強勢的父母,經常對孩子説一不二,認為自己就是權威,孩子必須無條件服從,其實希望孩子做一件事,給他一個選擇權,比直接命令更有效,有了選擇權,孩子就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會更積極主動,哪怕是原本他不想做的事情。

比如:我們要開始整理了,你是先收拾書,還是先收拾玩具?你想掃地還是擦桌子?

給孩子選擇權,不在於孩子選擇了什麼,而是在過程中,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孩子也不例外。

正如,笛卡爾説的那樣:“尊重別人,才能讓人尊敬。”

讓孩子做家務學管理的目標,不是為了讓他們幫我們分擔家務,而是在收納整理的過程中,提升孩子對物品分類的認知,鍛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讓他們最終學會自我管理。

1,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孩子做事拖拉,寫作業沒有效率,在於他們不知道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沒有時間觀念。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問題來着手,什麼是時間?時間都用在哪裏?計劃如何去使用時間?

給時間做計劃,並不是要擠出更多的時間來給孩子安排功課,而是讓孩子明白,凡事有輕重緩急有先後順序,只有完成了該做的事情,才能擁有自由玩耍的時間和休息時間。畢竟,我們教孩子學整理物品和管理時間,目的都是為了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來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2,學會制定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做任何事,學會制定計劃,有條理才能更從容。比如帶孩子整理玩具的時候,就可以按照清空-分類-取捨-收納來操作。

清空就是把所有玩具全部玩具全都拿出來,擺在地上並數數大概的數量。接着按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分類,積木和積木一類,毛絨玩具一類等等,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對不喜歡,不需要的玩具進行篩選和取捨,最後根據使用頻率,喜好程度給每一類玩具找到固定的位置。

通過這個過程,讓孩子知道整理術不只是讓我們學會收拾房間打掃衞生,它還能引申到其他方面,比如規劃家庭旅行行程,整理錯題等等。

3,學會做自己的主人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爸爸對兒子説:“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衞它!”然而很多孩子並沒有夢想,做任何事情都覺得是為父母做,比如學習是為父母學的,打掃房間整理衞生是父母要求的等等。這背後的原因在於他們沒有找到真正有興趣的事情。

對此,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到他們真正想做的事情,一起分析為了實現夢想,要做哪些事,要怎麼做?一條一條寫下來,然後一件一件去完成,親自把它變成現實,讓他們學會做自己的主人。

一屋不掃,又何以掃天下?一個好的習慣會讓人終身受益,收納整理也是眾多好習慣中的一種。學着去做一個懶媽吧,不要凡事操心,將主動權還給孩子,讓他們從收拾玩具到學會管理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獨立生活的人。

今天有能力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明天才有能力規劃和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