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治貪”如此厲害 為什麼在明朝時期, “清官”會越來越少!

雖説,明朝算是農民翻身做主的政權,但是,官場的貪腐之風,甚至,遠勝於其他朝代。太祖建國時,朱元璋曾大力度整治過朝廷的貪腐現象,甚至,做了一份《醒貪簡要錄》,不論哪級官員貪污,只要數額超過了六十兩,那麼,就一律砍頭遊街,還要剝皮實草以儆效尤。

明朝“治貪”如此厲害 為什麼在明朝時期, “清官”會越來越少!
甚至,每個衙門旁的土地廟就是剝皮之所,也叫“皮場廟”,將貪污犯的皮剝下來填充稻草,然後,擺在衙門旁邊震懾地方官,替他們敲響警鐘。朱元璋反腐倡廉的決心有目共睹,一殺就是好幾萬人,可是,就算是明太祖這樣的鐵血手段下,貪贓枉法之徒仍未被趕盡殺絕。
掌管錢糧的官員中飽私囊,掌管量刑的官員則在判決上做文章,就連明太祖最終都不得不感嘆道:“我想要殺掉所有貪官污吏,可惜的是,早上殺了一批晚上又出現一批,殺之不盡... ...”對於這種現象,史學家吳晗如此評價道:“貪腐現象是當時的社會制度決定的,並不是皇帝的一個舉措能夠根治的... ...雖説,朱元璋手握生殺大權,但是,卻無法動搖社會制度。”

明朝“治貪”如此厲害 為什麼在明朝時期, “清官”會越來越少!
簡而言之,明朝時期的貪腐現象,完全是明朝體制性的後遺症。
元朝以前,中華民族一直受儒教影響很深,但是,元朝時期,基本沒有舉行過什麼科舉了,至此,大部分將儒家聖賢之道都淡忘了。元朝末年,朝廷十分腐敗,社會的道德程度日益下降,這些都無疑説明,元朝對中國的損傷程度是很大的。
並且,更是因朱元璋早期經歷,他痛恨貪官,所以,在其建國後有意削減官員的俸祿,從而也導致了很多官員雖然説是“高官厚祿”,但是,卻依然貧困潦倒。儘管,在此期間有不少官員一再上書建議朝廷漲工資,但朝廷卻不為所動。數百年間,官員的工資待遇沒有根本改變。

明朝“治貪”如此厲害 為什麼在明朝時期, “清官”會越來越少!
史料中的“循吏”之名,最早則見於《史記》的《循吏列傳》之中,後為《漢書》、《後漢書》直至《清史稿》所承襲。吳晗曾將明朝賢臣收羅進《明史·循吏傳》中,共計一百二十五人,以嘉靖皇帝為分界線,之前總共有循吏一百二十人,在其之後則僅有五人。
難道從嘉靖帝登基後,直到崇禎駕崩的這一百多年時間內,明朝只出現了五名不貪污的好官?
非也,宣宗時期的江南巡撫周忱,便被吳晗歸納到好官的行列,明朝前期名臣以善理財知名,所以,這人的確能替老百姓幹些實事。但是,在與朝廷同僚相處時,周忱出手相當大方,對上面的達官顯貴從不吝嗇,對手下貪贓的小官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明朝“治貪”如此厲害 為什麼在明朝時期, “清官”會越來越少!
正是國難當頭之際,應天府豪民彭守學則攻擊周忱“多收耗米”,甚至,還攻擊他“變賣銀兩,假公花銷,任其所為,不可勝計”... ...户部竟也奏請“分往各處查究追徵”。周忱希望能夠通過金錢來鋪平道路,可以説,這種行為已經反映出明朝時期體制性的頑疾。
從《明史·循吏傳》中好官的年代分佈我們可以看出:隨着明朝逐步走向衰亡,好官逐漸成了鳳毛麟角,在嘉靖以後貪腐之風就像傳染病一樣在官場迅速蔓延,逐漸成了官場通病。
嘉靖之前,官員們尚知廉恥,在被問到每年職權上的收益如何時都不好意思開口。嘉靖以後,官員們素質逐年下降,就連這最後的臉皮都不要了,公然行賄受賄。官員若接到吏部的委任狀,倘若被分配的是個肥差便拍手叫好,若是個苦差難免大呼倒黴。

明朝“治貪”如此厲害 為什麼在明朝時期, “清官”會越來越少!
“宦成之日,或垂囊而返,則羣相姍笑,以為無能。”甚至,這一時期的官員以貪污為榮,顛倒黑白,因為,清正廉潔的官員比例太小,所以,經常會顯得格格不入,時常受到打壓,久而久之這些清官不是被同化成了官場的蛀蟲,最終,就是被栽贓陷害離開官場。
天啓年間,有個吏部給事叫魏大中,數奉命出使任事,秋毫無所擾,為人清正耿直。有哪個同事下屬上門行賄,他就向上舉報,所以,根本沒人敢向他行賄。曾偕同官周朝瑞等兩次上疏彈劾大學士沈紘,語侵魏忠賢、客氏,又力請誅方從哲、崔文升、李可灼。
但是,這樣一個好官,最終,卻被魏忠賢栽贓入獄,身陷囫圇,令人唏噓。

明朝“治貪”如此厲害 為什麼在明朝時期, “清官”會越來越少!
萬曆時期的張居正是個百年難遇的能臣,政治能力頗為出眾,做出了諸多改革政策,拯救危明於傾覆中。可是,即便是這樣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士大夫,也難逃貪腐之風的侵染。曾有刑部尚書送給張居正兩個純金打造的盤子,兩個盤子中裝着三尺高的名貴珊瑚。
張居正死後,朝中百官檢舉張居正貪污,雖然,這些官員常年受張居正壓制產生報復心理,但張居正貪污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神宗下令清查張居正宅邸,追繳了價值十萬兩白銀的各種珍寶,張居正的兒子被抓後還供出有三十萬兩藏在其它地方,這些追查的贓款全部被充入國庫。
而且,張居正也險遭開棺鞭屍,家屬或餓死或流放,之後,萬曆皇帝在輿論的壓力下中止進一步的迫害。甚至,張居正在世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被削職,有的則被棄市。

明朝“治貪”如此厲害 為什麼在明朝時期, “清官”會越來越少!
崇禎時期,首輔大臣薛國觀收受賄賂案發,接連引出一系列的貪污案,許多朝官牽涉其中,在晚明上演了一出反貪大戲。御史大夫史範被查到有貪污行為,崇禎先是將其免職聽候發落,史範花費數萬兩黃金上下打點,將錢財寄放在薛家,與薛國觀商量辦法。
之後,二人的政敵獲知此事,向崇禎檢舉揭發,史範被打入大獄,死在了監牢中。由於,史範將財產全都藏在了薛家,在崇禎派人去薛國觀家中搜查後發現此事屬實,連薛國觀也丟了烏紗帽。被罷免的薛國觀只好返鄉,在出城時,又被人檢舉説薛國觀的馬車上裝滿了贓款。

明朝“治貪”如此厲害 為什麼在明朝時期, “清官”會越來越少!
最終,薛國觀被崇禎賜死,成了明朝第二位被皇帝幹掉的首輔大臣。也就是在這位明朝最後一個鉅貪倒台後,明王朝潰於蟻穴,之後逐漸走向了覆滅。杜牧就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我想用在大明朝,實在一點都不為過。
參考資料:
【《醒貪簡要錄》、《明史·卷一百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明史·循吏傳》、《歷史的鏡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19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朝“治貪”如此厲害 為什麼在明朝時期, “清官”會越來越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