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11月25日,記者從房山區獲悉,“十四五”時期,房山團區委、區委教育工委將進一步深化團教合作,以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厚植髮明創造熱土,搭建創新人才培育平台。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區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蓬勃開展,科技創新教育資源更加豐富,科技創新教育教師隊伍更加強大,科技創新教育課程體系更加完善,科技創新競賽和創新成果展示平台更加多元,青少年科技創新素養和實踐能力更加卓越,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的保護和轉化機制更加健全,尊重青少年成長規律和科研活動自身規律,全面推進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新局面。
“我在垃圾桶底部設置了漏網,能將水漬和油污過濾到下面進行乾濕分離,漏網下還做了個抽屜,能實現垃圾回收再利用。”今年暑假,來自北師大良鄉附中的高二學生王薪曄,在拱辰街道綠地花都苑社區青年匯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向大家展示她設計的乾濕分離垃圾桶。通過參與社區垃圾分類志願服務,她發現實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廚餘垃圾量大難清理,夏天異味刺鼻還容易滋生蚊蟲,冬天可能會凍結無法傾倒,”於是她想通過科技小發明解決問題,改善廚餘垃圾桶的使用環境。
這不是王薪曄第一次發明,年紀不大的她因為發明創造已經獲得過不少獎項,前不久還拿到了第十二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初中時,王薪曄參加了房山區未來科學家培養計劃和雛鷹科技大講堂,學到了更多創新性思維方法,頭腦中小發明、小創造的設想也越來越多。
王薪曄的老家在張坊。張坊有磨盤柿第一村的美譽,但每到豐收的季節,採摘磨盤柿的果農們因傳統採摘過程導致腰痠背疼。於是,王薪曄就發明了一款兼具採摘和剪枝的多功能採摘器,用科技手段提高採摘器的實用性,讓果農們節省了體力也提高了效率,這項來自日常生活中的發明創造不僅得到了果農們的一致認可,還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第三屆綜合實踐活動展示活動中摘得桂冠。
王薪曄的發明創造還有很多,像入選第四屆北京市青少年創意市集並獲得優秀作品獎的消除交通安全隱患的LED燈帶、減緩打鼾的神器等等。
“科技創新已經融入了我的生活,”王薪曄説,通過創新發明能夠幫助到他人、為他人解決實際問題,這其中收穫的喜悦是用語言根本無法表達的。她還希望就讀一所科技類大學,繼續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豐滿羽翼,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斷提升科技素養,未來能為祖國的科技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實,王薪曄只是房山區全面推進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一個縮影。據介紹,未來五年,房山團區委、區委教育工委將統籌各方資源,建立實踐基地,通過科學構建全學段科技創新教育課程體系,持續加強科技創新教育師資配備與培養,深入實施青少年積極創新拔尖人才培養計劃,積極搭建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展示平台等途徑,建立“百年樹人“房山區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專項基金,統籌提升青少年科技教育資源服務水平,形成政府主導、學校動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全社會關注的科教融合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