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先修身”,想讓孩子將來有一番成就,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

如果人生以年齡期來劃分,有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如果把責任當做一條分水嶺來看,那麼人生的一個新開端,無疑是自己成為了父母。父親母親儘管只是一個稱謂,但其內含的責任對一個家庭來説卻重如泰山,當一個稱職的好父母對毫無經驗的“菜鳥”青年來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立德先修身”,想讓孩子將來有一番成就,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

不過有部分父母覺得,小時候他們爸媽教育自己的成果也不錯,就依葫蘆畫瓢照搬過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結果發現是效果極不理想。那是因為彼此所處的時代不同了,整個社會的環境和氛圍有了很大變化。需要父母們發揮自己的智慧來摸索適應孩子的教育方法。

還有些父母極其寵愛孩子,認為只要給孩子愛和自由,讓孩子充分發揮自身的天性快樂成長就行了。難道教育孩子只用簡單的有愛就可以了嗎?

教育的真諦是什麼?

各有説法不同。

不過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挖掘孩子的天賦,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的情商,性格,能力得到全面發展是大多數人的共識。家庭教育的主要責任人就是父母,除了給孩子提供成長的空間外,主要是教導孩子與人相處、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生活,這些都是對學校課堂教育的補充。

我國古人很早就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書寫了各種勸學,尊師,重孝的名篇,近代最有名的莫過清代教育家李毓秀先生所著《弟子規》。這本當時的教子寶典流傳至今依然長久不衰,如今很多父母把《弟子規》作為孩子的啓蒙讀物。

“立德先修身”,想讓孩子將來有一番成就,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

首先,讓孩子背熟書中所講述的行為舉止,然後形成思維意識,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以此為規矩要求孩子執行,使孩子養成了非常好的習慣。

教育孩子的路是艱辛漫長的,父母需要認真思考一下如何走好這條路。

“立德先修身”,想讓孩子將來有一番成就,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

一、夯實基礎,養成好習慣

廚師先練顛鍋,練武的先扎馬步,唱戲的先練吊嗓,一切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夯實基礎之上。

那麼家庭教育孩子應該先打什麼基礎?

一位教育專家曾説過:“訓子千遍,不如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好習慣是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積累,是言行舉止的規範化,更是父母言傳身教的結果。現在有許多的孩子聰明伶俐多才多藝,父母常以此為傲,但忽視了孩子的禮節禮貌的教育問題,孩子缺乏對長輩的尊重,頂嘴更是家常便飯,有些父母甚至不以為然,覺得孩子口齒伶俐,腦子反應快。

須知道這種縱容會害了孩子,一個不知敬老尊老的孩子,將來在人際交往中也必將吃虧。

“立德先修身”,想讓孩子將來有一番成就,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

二、路漫漫其修遠兮

立德先修身,父母若想孩子將來有一番成就,那麼家庭教育的路必然很長,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父母要具備耐心和思想準備,孩子小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大了就要引導,身教大於言傳,同時父母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運用,

劉蔭樞是清朝康熙年間的貴州巡撫,為官清廉,在告老還鄉後,用畢生積蓄為家鄉建了一座橋。他的兒女為此私下多有怨言,埋怨父親不給兒孫留點錢財,劉蔭樞知道後非常傷心,覺得自己對子女的教育很失敗。不過他還是捐資修建了石橋,取名“毓秀橋”,也就是為了紀念《弟子規》的作者李毓秀先生。

石橋建成的那天,他把橋以象徵性的低價轉讓給當地官府,並對陪同在身邊子女説明自己的用意。捐資修橋除了造福鄉梓,更是為了徹底打消子女對他的依賴心理。他的這番話深深地震動了子女,之後他的子女都以父親為榜樣,修身立德,成了國家的棟樑之材。

“立德先修身”,想讓孩子將來有一番成就,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

三、讀書明理修身心

養成孩子的閲讀習慣,對孩子來説,不管是對今後的學習,還是邏輯思維的培養都是有益的。

既有助於孩子身心發展,又能使孩子從書中學到很多道理。當然,父母要按照孩子的年齡段,選擇適合孩子閲讀的書籍,不要超前提供一些太有“深度”的書籍。比如:童年期的孩子最好不要提供恐怖小説,玄幻小説之類的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的書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6 字。

轉載請註明: “立德先修身”,想讓孩子將來有一番成就,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