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和快手教育聯合推出了“規劃未來——明師説”節目,節目會邀請高校教授一起來聊一聊高考、考研、出國留學等升學規劃相關的話題。
2023考研初試已落下帷幕,接下來各位考生們需要做什麼?如何準備複試?中國教育在線執行總編任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雲海與東南大學碳中和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蔡亮就“從考研面試説開去”話題展開了討論,一起來看看教授們給出的建議!
因篇幅較長,直播內容將分為上、下篇推送,敬請關注。
上篇回顧:研究生面試需要注意什麼?
主持人介紹
任蕾 : 中國教育在線執行總編輯
王雲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嘉賓介紹
蔡亮:東南大學碳中和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江蘇省製冷學會常務理事、教授、博士生導師
專業課面試,考官最看重什麼?任蕾:如果線上複試,專業課的考察會採用什麼方式?如果是線上線下相結合,那專業課考試是以筆試為主嗎?在面試的時候還會不會涉及?
蔡亮:線下複試時有一門專業課筆試,面試一般不會再問該課程專業知識。現在線上複試的時候,按照規定和要求必須要問該專業課程相關內容的,也就是將那門課程筆試面試化。一般情況下,我們會有一個通用性的問題,這個問題考前會告訴考生,考生可以提前準備好,就是“你在大學裏邊做過什麼?做過什麼科學研究”,尤其是工程類專業的。
有些同學講的很好,説了一堆,老師會問這裏邊具體哪些工作是你自己做的,你從中獲得了什麼,這個非常重要,因為大學的平時考試不是選拔性考試,大家可以都及格,然而研究生考試是選拔性考試,而且現在的要求越來越高,各個學校對面試環節也特別重視,老師面臨的壓力非常大,比如對於跨專業考研的同學,導師首先內心會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你本專業的基礎課學的怎麼樣,如果連基礎知識都沒有掌握,之後怎麼畢業呢?另外,3年後你的論文還會抽檢,如果有問題處罰的都是老師,所以在面試過程中,考官們會非常看重你的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
如果導師招了一個科研能力很強的學生,只要給他一點思路,他就能很快執行,圓滿完成任務,不需要耗費導師很多精力,導師會很輕鬆,反之,如果學生創新能力弱一些,導師需要手把手教導,壓力會很大。
所以,考生一定要在複試過程中體現出自己的科研能力以及在團隊中遇到的一些對科學問題的理解力。
任蕾:那麼人文社科類的考生怎樣去體現自己的研究能力呢?是通過自己的文章,還是證書、獲獎經歷?
王雲海:本科生到研究生的最大區別是學習思維和學術思維的轉變。研究生考試增加了複試環節,無論是教育部還是高校都非常重視這種形式,而且也給了高校更多的權利來看考生是否具有學術思維,考生的初試成績有一些是靠死記硬背得來的,還有一些是在大學期間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參與科研項目得來的。
文科的很多老師也都有課題,本科生可以參與,學生自己也可以寫小paper、文獻綜述,這些都是考官在面試中要考察的,考察考生是否具有學術思維習慣或學術素養,這決定了考生在未來研究生階段能不能做好研究,尤其是社會科學類的,能不能把專業知識和實際的社會現象聯繫起來,用知識和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
我覺得不論是工科還是社會學科的研究生面試,導師會更看重考生的學術思維。
什麼時候聯繫導師最合適?任蕾:初試結束後,很多人都會提到聯繫導師的問題,那麼複試之前要不要聯繫導師?什麼時候聯繫導師最合適?通過什麼方式才能聯繫到導師?請兩位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蔡亮:我個人的建議是越早聯繫越好。
第一,因為第一波聯繫導師的是免試研究生,他們現在肯定已經找到導師了,對於導師來講,名額有限,如果免試研究生招多了,那他就沒有指標了,所以説越早聯繫老師越好。
第二,不管考不考得上,聯繫導師時要把你的簡歷發給老師,一份包含學習成績、做過的科學訓練、擔任過的社會職務、舉辦過的活動,能體現你綜合能力的完整簡歷,如果導師覺得不錯,那他就可能會給你留一個名額。
有一些同學在通過複試後才去聯繫導師,這時候就相當被動了,因為此時“熱門”老師基本上沒有指標了。
王雲海:每個學校的導師對於碩士、博士都有固定的名額限制,所以好的導師往往是比較搶手的,我同樣建議大家提前跟導師聯繫,但是不用焦慮。
對於剛剛過初試的學生,聯繫導師很重要,這能體現出你對這個學校、對這個學院、對這個導師的重視,同時要關注一下導師的研究方向,建議大家看一下他最新的文章,哪怕想選的這個導師沒有名額了,但在複試過程中能説出這個導師最新研究的一些領域或話題,同樣能夠得到其他老師的認可。
任蕾:儘早聯繫導師,因為導師名額十分有限,還是先下手為強比較好,至少能給老師留下印象。
準備呈現給導師的資料應該包括,第一,大學期間的學習成績,你的學習成績能反映你的學習態度;第二,科研經歷,最好是選與專業相關的,在之前的直播中老師們談到讀研和讀本科差別特別大的一個地方是讀研有點類似於已經工作了,所以蔡院長提到的能體現你組織能力、社會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的一些經歷也應該寫進去。
其他的,四六級成績需要嗎?
蔡亮:六級成績很需要,雖然我們的英語面試沒有王教授他們那麼嚴格,但我們老師對外語也很看重,因為外語對工科來講,更重要的是閲讀能力,開題要閲讀大量國際上的最新文獻,如果外語能力弱,帶來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接受最新知識的速度慢,而且研究成果需展示的時候,不利於國際合作交流。
任蕾:英語面試可能比較簡單,但在和導師聯繫的時候,英語六級成績會有一定的加成作用,大家可以刷刷分。
Q:學生本身能力不錯,但如果錯過聯繫導師該怎麼辦?
蔡亮:沒有關係的,即使你不聯繫導師,只要你初試複試都過了,學院都會統一安排導師,只是你不能挑選到你想要的那個導師而已,大家不用過於焦慮。
王雲海:每所高校肯定會保障每一名考上的研究生都會有導師,如果你沒有提前聯繫好導師,那入校後你的選擇面會比較窄,還有一些學校規定,即使選定了導師,如果不滿意是可以申請更換的,所以大家不必太焦慮。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大部分學校的導師在面試中並不會起決定性作用,研究生面試很多都是採取抽籤制,以公平公正為主,所以還是要靠自己準備好,不要把導師作為一個必備條件。提前選導師,是選一個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較匹配的導師,對未來學習研究有利,但不是必要因素。
Q:導師等於企業嗎?研究生去了是不是要幹活?
蔡亮:兩者差別很大,企業以盈利為目的,老師培養學生肯定不是為了盈利,這是兩者最大的差別。學生來了我這兒,做實驗都是花錢的,而且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我們買的設備都是比較好的,同時可以去參加會議、出國交流,老師對於學生的培養是不遺餘力的,絕對不是把學生當做員工來看待。
現在社會上有人説學生給老師打工,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因為老師有了課題之後,學生要跟着導師一起做,能夠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如果這個老師(尤其是工科)沒有課題,那你的研究生學習就會有一定的限制,一般只能從事一些基礎理論研究。
不排除有個例,但絕大部分的導師對自己的學生都是很好的,以學生為本,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是以盈利為目的。
王雲海:我非常認同蔡院長的觀點。兩者有本質的區別,企業的老闆是要靠你來掙錢,你給老闆創造了利潤,老闆才會拿出一部分來作為你的酬勞,而導師和學生的關係主要是培養和學習,導師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步。
一個導師可能有很多項目,那研究生就要學習如何把所學的專業知識在老師的課題中得到應用,這是一個和本科生非常大的區別,在這個過程中,導師可能更像一個老闆或項目負責人,組織一羣研究生和其他老師一塊來完成,是一個項目制的學習方式,我覺得這是研究生階段的一個重要轉換,從書本學習向項目學習、向解決問題去轉換了。如果你的導師課題層次很高,項目很大,那你得到的收穫就很多,在就業的時候就非常有競爭力。
考研面試VS就業面試VS強基面試任蕾:考研面試可能是很多學生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一次面試經歷,要不要準備正裝?要不要化妝?在個人形象上,可以做哪些準備工作?
蔡亮:近幾年我看到很多學生在找工作應聘的時候穿正裝。研究生面試,我作為一個考官,對於考生是否一定要穿正裝沒有特別的要求,至於你是穿正裝,還是便裝,哪怕穿運動裝都沒關係,不要奇裝異服就行,展現出陽光向上,是一個新時代好青年的形象就可以了。
王雲海:我覺得無論是就業面試還是考研面試,其實都是一個互相尊重的場景,形象與你作為當事人的身份相符就可以,不一定專門買一套西裝,化多漂亮的妝,大方得體,體現出你是一個有活力的青年學生就可以了,沒必要太過於重視形象,老師看重的還是你的學術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態度,其他都是形式上的。
任蕾:考研大概只有1/3左右的學生能上岸,那上不了岸的同學可能會去就業,就業面試和考研面試會有什麼不同?又該從哪些方面做準備呢?
王雲海:我覺得就業面試和考研面試有比較大的區別,考研面試是選拔型的,而且是一個層級或等級優秀度的選拔面試,它是對一類人或一批人處在什麼樣的層次上來進行評分或評級,而就業面試是一個匹配性選拔,強調的是人崗匹配,所以在就業面試時,你的着裝、言語、表達要體現出來你和這個崗位、這個行業的匹配性。
我們每年都招聘大學老師,包括輔導員、行政人員,在面試過程中,我們可能不是看他有多優秀,而是看他的專業度、能力、性格是否和所招聘的崗位匹配。比如輔導員需要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形象等各方面要好一點;實驗室、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需要踏實,能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並不需要他特別活躍。
蔡亮:我覺得還是回答好那3個問題就行了。第一,不同的單位招聘要求是不一樣的,既然要去應聘,一定要對所招聘的崗位有足夠的研究;第二,展現出自己特別適合這個崗位;第三,展現出自己的能力,很多學生在相關企業有過實習,基本上講講自己幹了什麼,有什麼能力,人家一看你來了就能幹活,肯定很容易就會要你。
任蕾:強基和綜評的面試和以前自主招生差不多,大學老師去面試高中生的時候,會從哪些點來看呢?會不會和麪試研究生的標準有所不同,會更低一點,更寬容一些嗎?
王雲海:大概率是這樣子的,我們學校沒有強基和綜評,但是以前有自主招生,我也曾組織了多次自主招生的面試,這種面試大概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結構化面試,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多對一,幾位老師對一個學生採取不斷提問的方式,現在強基和綜評也是大概率採取這種方式,尤其是在疫情狀況下。第二類是無領導小組討論,就是幾個學生分成一個組,會更加看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沒有標準答案,看學生的臨機應變能力和自圓其説的能力。
無論是之前的自主招生,還是現在的強基、綜評,學校對面試都是非常重視的,因為這是國家和教育部給予學校的權利,破除唯分數論。
蔡院長也做過招生,我們都知道學生高考筆試差二三十分,甚至三五十分,可能學生的差距沒有多大,但是通過自主招生面試選拔出來的學生,他們的綜合素質、視野、表達溝通能力會更好一些,而且適應能力也更強。所以這也是我們大學老師在面試的時候重點關注的,包括邏輯思維、表達、溝通能力,以及無領導小組討論中的協作能力、領導能力等。
蔡亮:哪類學生比較佔優勢呢?第一個是知識面比較寬廣的;第二個是綜合素質比較好的,接受過一些科學探索學習的學生;第三個是表達能力相對不錯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