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會獨立?聽完杜子建的見解,你或許會受到啓發

家長圈裏吐槽最多的是什麼?“這孩子怎麼這麼不獨立,幹啥啥不行!”這是在孩子上小學以後,我身邊聽到最多的槽點。

這就説明一個現象,大部分家長覺得自己家娃不獨立,但家長只會用天天催、天天罵的方式應對一切,而不去深思現象背後的原因。

我一直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看完杜子建的一個視頻,聽完他的見解,讓我深受啓發,開始反思自己。

杜子建是作家也是企業家,對於教育孩子很有自己的看法,人稱“杜老師”。他一次在分析孩子不獨立的原因時提到了父母決策過多,是造成孩子不獨立的主要原因。

孩子為什麼不會獨立?聽完杜子建的見解,你或許會受到啓發

他強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經常否決孩子的一些小決策,家長總是把不行掛嘴邊,久而久之孩子就放棄決策的權利了。

但是孩子不可能依賴你一輩子,用杜子建的話來説,你是不是給他決策一輩子呢?家長打着“為你好”的旗號,幫孩子決策,但卻忽視了時代的侷限性。

所謂時代侷限性,打比方説家長用2018年的思想,去幫孩子做2038年的決策,而這種規劃真的能讓孩子適應2038年的生活嗎?或許當時家長眼中的鐵飯碗,已經成為消失的行業。

孩子為什麼不會獨立?聽完杜子建的見解,你或許會受到啓發

聽完杜子建這番見解,我第一反應就是,無論未來如何,能面對的只是孩子自己。與其讓孩子在外來因為沒有獨立意識而慌張,這個時候莫不如做一個“狠心”的父母,讓孩子獨立起來。

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説:“成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和父母的分離”。

所以若是你覺得孩子不獨立,可能説明你抓得太緊,當你放手以後,你可能會見到一個從內心到行為快速成長的孩子!

孩子為什麼不會獨立?聽完杜子建的見解,你或許會受到啓發

如何培養出一個獨立的孩子?

幼兒時期:滿足孩子的需求

一些家長並不瞭解幼兒時期,母親的照顧方式會對孩子的獨立產生哪種影響,心理學家温尼克特專門針對早期的母嬰關係進行研究,發現了下面的規律:

如果媽媽能基本滿足孩子的需求,按照孩子的需求去餵養,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就會發展出真實的自我。

如果媽媽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要求孩子去順應自己,那麼孩子就會壓抑真實的自我,發展出虛假自體。

一個從小壓抑自我的個體,很難發展出獨立意識和獨立行為,他長大往往會變成“討好型”人格,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喜歡依附於別人。

孩子為什麼不會獨立?聽完杜子建的見解,你或許會受到啓發

兩歲以後:任他嘗試

孩子獨立的開始,要從家人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能允許家人短暫的消失,能承受這種短暫的孤獨,然後發展出想象力和創造力。

比如孩子可以一個人玩玩具、孩子開始要求自己穿衣服、自己扔垃圾、衝馬桶,都是獨立意識的萌芽。想要孩子更自立,最好的方法就是任由孩子嘗試。

除非遇到危險,不然不要干預孩子的行動,如果長期被制止、打斷,孩子會變得笨手笨腳、缺乏信心,不利於獨立意識的形成。

孩子為什麼不會獨立?聽完杜子建的見解,你或許會受到啓發

除此之外,當孩子每次嘗試一件新的事物、學習新的技能、完成一個動作,家長都要給孩子讚美,增強孩子的自信。

孩子的能力範圍遠遠比家長想象的更大,家長要允許孩子自己洗漱、穿衣服、吃飯、擦鼻涕、按鈕釦、穿鞋子、穿襪子等等,你只需要演示和指導。

4-9歲利用獨立故事,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這個階段,孩子正是學齡前和剛入小學的階段,這是走向獨立的一大步,此時家長需要做的是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孩子為什麼不會獨立?聽完杜子建的見解,你或許會受到啓發

比如能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做事不拖拉、學會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等等。這些事兒對於孩子來講比較抽象,畢竟“上學”這事兒在家沒經歷過。

所以家長若只是苦口婆心地説起不到效果,建議利用這類的獨立故事暗示,更容易讓孩子理解,並且學會這樣的行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5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為什麼不會獨立?聽完杜子建的見解,你或許會受到啓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