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真是清官嗎?在包拯墓中,學者發現了盜墓賊留下的八個字
在中華五千年曆史中,有許多清官,他們一生信守着自己的諾言,為國盡忠,為民盡力。唐朝就有清官狄仁傑,明朝有清官海瑞、況鍾,宋代則有寇準和包拯,那麼包拯真的是個清官嗎?
從包拯墓的發掘中,我們可見一斑。提到北宋時期最清明的時代,就是宋仁宗時期,在宋仁宗登基為帝后,選拔了一大批能臣廉吏,其中就包括包拯。包拯破獲了許多重大案件,疑難案件,當時的百姓對包拯交口稱讚,評價包拯説:
“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包拯在北宋時期,已經同“閻羅王”並稱了,可見包拯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包拯懲治罪犯,讓百姓們得以安居樂業,他的才能也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宋仁宗將其任命為端州知府,後來經過王拱辰推薦,包拯改任監察御史。
公元1058年,包拯升任右諫議大夫,御史中丞,當時太子位空缺。宋仁宗苦於無子,許多官吏前去勸説,讓宋仁宗早立太子,都被宋仁宗給罵了回來。而包拯得知消息後,還是堅持去勸説皇帝,他給皇帝進言説:
“皇儲事關國本,請陛下早立太子,以穩國本。”
這番話在宋仁宗看來,就好像在罵他生不出兒子,宋仁宗問道:“你覺得立誰好呢?”其實這番話就是在將包拯的軍,包拯説立誰就和誰關係親近。包拯的回答很委婉,他説:“我沒有考慮該立誰?只是為了國家社稷考慮。”包拯還説了一句重要的話,那就是:
“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
包拯重申了自己七十多歲,也還沒有兒子,並不是為了搶擁立之功。宋仁宗也明白了眾臣的心意,最終將趙宗實再次立為太子。第二年,三司使張方平賤賣富人的財物,被包拯彈劾;宋祁接任了張方平的職務,又被包拯彈劾。
宋仁宗一看,我任命一個三司使,你彈劾一個,我就把你任命為三司使。皇帝的任命下達後,歐陽修開包拯玩笑:
“拯所謂牽牛蹊田而奪之牛,罰已重矣,又貪其富,不亦甚乎!”
包拯也知道這個職務不能接,接了,就好像之前彈劾兩任三司使,是為了給自己奪官職。於是包拯閉門不出,不願意接受任命。公元1061年,宋仁宗接連下達了三道命令,包拯才無奈接任了三司使。在三司使任上,包拯踐行了自己之前的從官理念,繼續為百姓謀福,三司使再也沒有被彈劾。
一年後,包拯在樞密院巡查過程中,突然重病。包拯臨終留下遺言:
“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
包拯去世後,他的家人將他安葬在合肥東郊大興集。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合肥二鋼廠準備擴建,先要由當地考古部門,探查擴建範圍內的古墓。而在擴建範圍內,就發現了一座古墓,考古隊員進行了搶救式發掘。
他們沒想到這座平淡無奇的墓,打開後,殘缺的墓誌上,寫着大名鼎鼎的包拯的名字,原來這是包拯同夫人董氏的合葬墓。墓中只有一口棺材,兩塊墓誌,墓誌已經被破壞,只能看到隻言片語。
而就在考古隊以為,這就是包拯墓時,當地包拯墓最後一位守墓人夏廣宏説:“真正的包拯墓,在油菜田的拐角處。”為了保護古墓,考古隊對包拯墓進行了搶救式發掘,最終在夏廣宏指明的地點,發掘出包氏家族墓,共12座墓葬。
其中就包括包拯墓,包拯夫人董氏的墓,包拯大兒媳崔氏的墓、包拯小兒子包綬、小兒媳文氏、大孫子包永年的墓,共發現墓誌銘6塊。六塊墓誌銘共有三千多字,記錄了包拯家族的故事。
而在包拯墓中,出土了五十件文物,但是品級都不高,最好的只有銀器。而墓中明顯有被盜掘過的痕跡,在墓中還發現了盜墓賊留下的八個大字:
“包公清廉,吾輩佩服。”
盜墓賊進到包拯墓中,都感嘆包拯的清廉,最終秋毫無犯,退出墓穴。從包拯墓的發掘,我們可以看出包拯是一個大清官。歷史記錄中包拯是一個清官,而實際的考古發現,也證明了包拯是一個清吏能官。